【民俗開講】請王爺──遊府吃府、遊縣吃縣

王船儀式

王船儀式是王爺信仰裡非常重要的儀式特徵。

文、攝影/溫宗翰

王爺,是古代帝制王朝、封建社會對封有王爵身分者的尊稱。受封為王者,不見得只有王公貴族,對國家有貢獻、受到皇帝肯定,也都有機會獲得封號,晉身王族。只是在臺灣民間社會,王爺並非那種天高皇帝遠的歷史人物,反而是與臺灣人緊密生活在一起的神明,甚至在各地發展成系統龐雜的迎王、送王儀式,締造多元豐富的王爺信仰文化。

民間傳說經常認為王爺是進士、忠臣,奉「玉旨」視察各地,生前奉天子之命,成神後則奉上天之命,為人世緝惡懲奸、賞善罰否。既然王爺是奉旨出巡、代天巡狩,當然就要特別虔敬。數量眾多的王爺,通常有姓無名,並經常依著王船漂居四處,王爺所到之處,無人敢輕視推遲,大多敬奉有加,因此有「遊府吃府、遊縣吃縣」的說法。

臺灣西南沿海各地,都能看到相當精彩的迎、送王儀式,居民斥資打造王船, 在水邊迎接王爺到來,舉辦科儀宴請「巡王」以後,勢必奉請王爺上船,帶著信徒「添儎」捐俸的滿滿船糧、貢品,以及來此地為信徒解厄後的替身,隨著水流離境,也象徵將當地不好的疫病、災難帶離。

早期送請王船離開時,大多是將整艘王船推送出海,只是,王船往往隨著潮汐洋流,從此地送出,彼地登陸,造成不少地方困擾。一方面怕怠慢來客,二方面怕外地疫病歹物會留在當地,使迎送王爺儀式就這麼一地又一地的傳接下去。後來才改將王船於岸邊焚化,藉以象徵恭送王爺「遊天河」,免去王船四處開枝散葉,避免勞師動眾、高規格迎接王爺所帶來之不便與困擾。

燒化王爺神像
燒化王爺神像也是代天巡狩儀式的其中一種。

PROFILE

溫宗翰 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民俗亂彈」執行編輯,長期關注臺灣民俗學、無形文化資產發展議題,以「史學皮肉、民俗骨、文學心」比喻自己的研究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