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雲林青農相約的這天,多日豪雨剛放晴,左起為陳鳳義、柯力誌、我、蔡宗瑋、吳家禎和吳如瀅。
農業經營
青農心聲:「除了農地和農產,政府更應該保護農民」

7月28日和雲林青農聯誼會約好的這天,因為豪雨影響,除了雲林之外,中南部都停班停課了,高鐵一路南下雖然北部稍微放晴,雲林也沒下雨,不過雲層低低的,和雲林青農聯誼會會長蔡宗瑋等青農碰面時,每個人都擔心中南部又有豪雨災情,心情就像低氣壓籠罩著,剛歷經丹娜絲颱風的巨創,田園家屋又要面對大自然無情的摧殘。

阿美族野菜湯展現出民族植物知識與飲食文化的永續性。
農業經營
一鍋湯煮出阿美族生態智慧:吃草非玩笑 野菜中蘊藏的民族哲學

阿美族常自嘲為「吃草的民族」,不僅是幽默,更是他們對周遭環境中可食用植物利用的真實寫照,獨步的野菜文化,始自植物的採集與辨識。將視角切換到景觀生態尺度的河川,與住屋旁畸零地的種菜區,阿美族在傳統農業社會中的換工制度,有效分配共享人力,充滿著資源管理的地方知識。

對於務農的人而言,農村的一切與生計息息相關,因而有著複雜的意義與感受,但無論收成結果好壞,都是生命、生活的一部分。
農業經營
美濃的田野,就是我們的生命:無論豐收歉收 腳踏實地是永不偏移的信仰

這一年,冷得特別久。直到4月清明到來,我家的大棉被還未能收拾進衣櫃。南島高雄客庄美濃的初夏,告別往年悶熱,體感上竟顯「舒適」。我們還不知道,田裡的作物會為這樣的氣候付出代價。只知收割前,美濃四處又見金澄澄的稻田,稻香四溢之時我總感覺幸福。

南無南漫生活實驗基地與臺南柚農合作,將丹娜絲颱風時的落果做成再生紙。
農業經營
不懼災損 文旦落果也能重生:港人與在地青年的護農再生計畫

今(2025)年7月6日丹娜絲颱風深夜登陸重創南臺灣,文旦產區麻豆一夜之間落果遍地。一群由年輕人組成的「南無南漫生活實驗基地」工作室,發起「臺南文旦落果再生計畫」,由農廢品創造再生循環商品。

在達觀經營果園的林世豐,採取順應自然的秀明農法,與萬物和平共處,身心也變得更開闊。
農業經營
以秀明農法尊重生命價值:順應自然規律務農 與萬物共築善的循環

野生動物有時成為吃光農產品的不速之客,讓農友想方設法阻絕牠們;慣行農法施用農藥讓作物更漂亮,也有傷害土壤的爭議。面對兩難,仍有許多人嘗試讓農業活動與大地萬物共存。在臺中市和平區達觀經營果園的農友林世豐,相信「懂得聆聽自然,就能得到土地回報」。

芭蕉科不只有食用價值,不同品種多變的外觀,讓它成為極具觀賞價值的植物。
農業經營
可食亦可賞的芭蕉科植物:文人雅士心頭好 花果葉皆有觀賞價值

芭蕉科(Musaceae)植物有3個屬、94種,分布於亞洲及非洲的熱帶地區,其中以芭蕉屬(Musa)最重要。提到芭蕉科植物,許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水果攤常見的香蕉、芭蕉等水果,是臺灣重要的經濟作物,但食用價值之外,芭蕉寬大的葉片、色彩多變的花朵,甚至果實本身都具有觀賞價值,在庭院間看到的觀賞植物,可能是香蕉的同屬近親。

岡健太郎在秋葵田裡除草。
農業經營
務農讓我不孤獨:失落青年的有機救贖旅途

2022年8月下旬午後,驕陽火一般曬著大地,我造訪了位於九州福岡縣糸島市,被群山環抱的「岡FARM」農園的秋葵田。秋葵大多在清晨就已經採收完畢,當下幾乎看不到果實,但一根根筆直挺立的枝幹間,依舊開著好幾朵可愛的黃花。秋葵田旁,深綠色薑黃葉迎風搖曳。這些不畏酷暑,茁壯生長的蔬菜,讓人聯想到這片田地的主人──岡健太郎,他也有著作物般堅韌、沉穩的氣息。

農業經營
從戰場治療到牧場的功臣:大小動物都靠我 獸醫師職業面面觀

當我們談到「獸醫師」,腦海中浮現的多半是為家中毛小孩診療的溫柔形象。不僅僅是民眾,許多獸醫系學生最初的志向,也多緣於對伴侶動物的熱愛。然而,這並非獸醫師的全貌。回溯歷史,獸醫學的發展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

10人大船會由船長負責掌舵,強壯者擔任船首,其餘8人分坐兩排划槳。(攝影╱totogo1015 on shutterstock)
農業經營
啟航吧大船!載著雅美族的榮耀:森林到造舟 傳承世代的生態智慧

太平洋畔的蘭嶼島上,有雅美族(亦稱達悟族)世居於此,他們與海洋的緊密連結,具體而微地展現在其獨特的傳統木舟——「大船(chinurikuran)」上。大船不僅是航海工具,更是雅美族生態智慧、科學知識與文化傳承的核心象徵。

薑荷花(Curcuma alismatifolia )頂端紅粉色的橢圓形苞片,宛如荷花相當別緻。
農業經營
層層綻放的熱帶美豔苞片:藥材亦可賞 百變女王薑黃屬植物

天氣燠熱、食慾不振時,辛香味美的咖哩大概是最能開胃的解方之一。流行於南亞的咖哩之所以呈現金黃色澤,是因其加入了大量薑黃(Curcuma longa )所致。與它的親戚鬱金(Curcuma aromatica ),同樣兼具香辛料、染料、藥材等多用途的植物。兩者因外型相近,自古便混淆不清,難分難解。不過只要看它們開花時的模樣,就知道確實是同一家人。

過往米價平穩的日本,近來面對供需失衡衝擊價格。(攝影╱pimpampix@Adobe Stock)
農業經營
日本米價屢創新高 令和米騷動原因解析:調節政策難解供需失衡 進口米成市場新寵

今(2025)年1至5月期間,外銷至日本的臺灣米已達去年同期6倍以上,全年可望突破1萬公噸大關,也在各大超市被搶購一空。臺灣米在日本受到歡迎,但當前的背景,則有去年開始發生、被稱為「令和米騷動」的日本米價急漲現象。這並非單純的市場短期波動,而是氣候變遷、稻米供需調節政策等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

今年5月,接近玉米筍收成的試驗田,可見玉米生長非常良好。
農業經營
免耕農法試6 年 養一塊自然、免耕、看天田:面對未來氣候挑戰 覆蓋作物、根系發展改變土質

回家種田遇到缺水危機,嘗試轉型再生農業。經過6年摸索不整地栽培,陸續完成4塊農地、約4分地的試驗田,才開始玉米筍產出。嘗試新的耕作方式,往往要等到作物收成才知道可不可行,不整地栽培的風險更高,因為一期作、二期作氣候條件不同,這一期作不行,要等明年同個期作才有機會改進。

彭顯惠的先生江映德。(圖片提供╱田文社)
農業經營
我的農村生活和亞斯老公:當一個臺北人慢慢活成在地人

我是都市人,生女兒前都一直在都市生活,結婚前是在臺北,婚後住在臺中,最後老公有天不知道發什麼神經病,說想當農夫,於是我們就到宜蘭種稻。
說「我們」到宜蘭種稻,其實不太正確,因為會下田的只有我先生,我負責行銷跟賣米,我不下田。只要有人說我是「農婦」,我都會用力反駁。「農婦」在我心中有著神聖的光芒,她們頂著太陽跟淋著雨,做著跟男性一樣粗重的工作,甚至更細緻、細心。

採收小米的布農族卡里布安村民。
農業經營
消失中的綠色寶藏:民族植物的斷層與保育困境

臺灣島因獨特的地理位置與多樣棲地生態,孕育出豐富的植物,地質時間軸則帶來了人類族群與民族植物。不論是農糧植物、在地適應學習獲得的民族植物利用知識,以及因民族遷移、交流,融合出的民族植物文化,這些資源都極為珍貴。

不經意就會被當雜草除掉,但其實是寶物的節毛鼠尾草。
農業經營
農民的心頭恨也是寶:臺灣野草建構的文化與生活

講到野草,你會想到什麼呢?花盆裡的草?田裡面的草?還是學校操場的草?「野草」兩個字,若是用生物學的概念來解釋,所代表的是非人為育種及栽培的一年到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比較常見的有菊科、禾本科、豆科、唇形科等野草類群,更廣泛的類群還可延伸到一些藤本、矮灌木及參雜在草堆中的樹苗等。

野牡丹(Melastoma septemnervium )花徑大、觀賞性高,是臺灣原生植物,同科屬植物發展出多樣用途。
農業經營
郊野中的花王 野牡丹科花果葉均可觀:臺灣原生種野花變家花 園藝景觀用途多

在臺灣,端午過後直到盛夏,山坡郊野的野牡丹進入盛花期,粉紅色的花有5~10公分大的花徑,比擬野花中的花王,因此有野牡丹的美稱。除此之外,臺灣原生的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植物有8屬25種,不乏觀賞性高的種類,除了應用於居家庭院、公共空間景觀美化,各地農業改良場與花農也將部分品種開發成盆花使用,妝點日常生活。

斑色呈紫紅色與粉白的兩種新品種彩葉芋,搭配製成花藝作品相得益彰。
農業經營
彩葉芋種苗3號、4號 葉片半透明斑紋獨特:璀璨紅晶透亮、櫻之雪淡雅 光照下更顯質感

彩葉芋(Caladium × hortulanum Birdsey)又稱五彩芋或花葉芋,葉片形狀、色彩變化豐富是彩葉芋特色,也是臺灣重要花卉。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持續蒐集國外彩葉芋展開育種,育成「種苗3號─璀璨紅晶」與「種苗4號─櫻之雪」,為臺灣彩葉芋種原增添生力軍。

連續拿下國、內外稻米競賽優勝成績,林凡閔儼然是「臺灣米王」。
農業經營
林凡閔好米臺日雙金 臺中力推香米之都:堅持品質兼顧食安 從烏日走上國際舞臺

去(2024)年8月,臺中農友林凡閔以自己種植的高雄147號香米,在烏日區「稻米達人鄉鎮賽」奪冠,接著在全國「臺灣稻米達人選拔」香米組拿下金牌。後續更前進日本,在4,700多件樣本參賽的「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中,得到「都道府縣.海外地域代表組」金賞,並獲農業部頒贈「臺灣之光」匾額,臺中市長盧秀燕亦親自頒獎表揚,肯定其卓越貢獻。

觀葉火鶴在世界各國都有不少愛好者,收藏之外也投入育種,豐富植物面貌。
農業經營
比紅花搶眼的綠葉 觀葉火鶴產業發展:育種激盪多樣外觀 創作之外需留意成本

在大自然中,火鶴屬(Anthurium,亦稱花燭屬)擁有接近1,500個原生物種,其中以花梗長且挺拔、花朵碩大豔紅且對稱著稱的「火鶴花」(Anthurium andraeanum)最為大眾所熟知。火鶴花在全球及臺灣均是重要切花,臺灣內外銷產值已達新台幣2億元,以葉片外觀引人觀賞的觀葉火鶴,則是觀葉植物界方興未艾的熱門物種。

農業經營
農友鳳梨入菜 心得、食譜大公開:懶人料理、特色醬料自己做 推廣銷售不求人

適逢臺灣即將進入鳳梨產季的高峰,喜愛料理的鳳梨果農老斌,希望用簡單的方法,讓大家在日常菜色中,也能享受鳳梨帶來的美味搭配。雖然市面上各種鳳梨的滋味各有千秋,但基本上酸甜的風味基底不變,以下的食譜都能通用;甚至還可以試試買不同鳳梨來做同一道菜,品嚐箇中不同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