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豐年雜誌 第 38 頁
臺灣民間的珍貴藥材:臺灣金線連 林下經濟作物栽培管理及其效益評估
農委會林務局自2019年4月施行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推動林下經濟,已陸續開放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天仙果與馬藍等品項,作為林農可於森林區域生產的產品,在維繫森林生態與森林覆蓋的前提下,已創造出活絡山村社區及原住民部落周邊綠色產業的效益。林試所於本篇提供臺灣金線連在林下種植的栽培管理方式與效益評估。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二》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下)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本篇為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的下篇,上及中篇提到土壤有機質及適當灌溉提高土壤保水力及抗旱的機制及實證,此下篇先談三個盲目灌溉實例,再談如何提高灌溉的經濟效益。
天上星星在人間 印加果小農榨油摘金
誕生於南美洲的印加果,身懷耐旱、少病蟲害的特性,近年來在臺灣中南部遍地開花。因外形狀似星星、種子富含抗發炎的Omega-3,又被喚作「星星果」、「樹上魚油」,而投入印加果有機栽培的臺南青農陳憲弘,委託生技公司製作冷壓印加果油,參加2022年法國農產品加值協會(AVPA)國際油品競賽,一舉榮獲金牌。這份獎章不僅讓他堅定有機農法的初衷,也讓更多人看見臺灣農產品的光芒。
抗病蟲害與逆境 風味獨特產量豐 臺東原生山茶 臺茶24號-山蘊
巍峨海岸山脈的都蘭山,俯視著滔滔流水的卑南大溪,遠眺著前方棋盤式方格狀的村落,那一片田園正是鹿野鄉的龍田村,也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臺東分場的所在地,在場區間一處四周圍繞著雜木林的茶園,生長著綠意盎然原生茶樹,這裡是臺茶24號的孕育地,也是該品種自原生地引種後定植的地方。
都市林生態服務與調適管理 營造更高韌性的生態城市
2050臺灣城鄉發展的四項目標包括幸福友善城市、永續韌性城市、智慧智慧城市與再生綠色城市,為達成幸福、永續、智慧與再生目標,都市林綠色基礎建設扮演重要角色。依聯合國估計,2050年全球將有70%的人口是居住在都市,相關在都市的產業活動,將使得都市的熱島效應問題更加嚴重。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自然災害挑戰,社會大眾及科學界對相關議題的重視日益增加,過去因氣候變遷引起的災害,習慣以「減災」、「擋災」手法處理環境變遷災害,忽視都市生態系的調節力。健康都市綠資源生態系,可發展對整體環境的「調適」、「自我復原與容納」、「自我維持」等多元能力,都市林的建構與規畫好壞,是否具有足夠的調適性,已成為現今都市發展的重點工作。如何發揮都市林生態系服務價值與調適力,有賴韌性都市林管理,包含具調適功能的韌性都市林管理規畫是否完善,以及樹木的維養護技術與維養護人員的職能訓練,將影響其防災與調適功能發揮、都市林健康與生態服務價值。
鵪鶉蛋起飛 不只是雞蛋後援,更是開疆前鋒
一顆顆嬌巧滑嫩的鵪鶉蛋,擁有靈活百變的多元應用,不論是臺灣夜市「煎鳥蛋」、觀光零嘴「鐵蛋」,抑或佛跳牆、輕食沙拉等中西式料理,處處可見鵪鶉蛋低調的身影。2022年臺灣面臨雞蛋缺席風波,促進鵪鶉蛋銷量節節攀升,正當鵪鶉產業歡騰迎接新氣象,卻接連發生鵪鶉牧場爆發禽流感的危機。從街頭小吃到國外饗宴,鵪鶉蛋有什麼樣的魅力?臺灣鵪鶉業者如何挺過這一波考驗?此刻正是這些小巧白玉大展身手的回合。
饗食自然,實踐有雞生活 從缺蛋省思母雞的動物福利
有雞的生活邁入第8年,我至今仍對於身邊這些滑稽萬分的動物,感到興味盎然。從每隻雞的性格差異、動物行為,到其所組成的社會結構及互動,都值得玩味再三。然而,縱使我在飼養路上深切感受到牠們為生活帶來的滋潤,在面對近年缺蛋風潮下各地吹起的養雞浪潮,依舊想跳出來呼籲諸君三思!養雞這坑有苦有甜,在縱身躍入之前,不妨先理性思考與評估,尤其在養雞資源相對不足的都市地區,那更是一份難以回頭的飼育責任。
布署蛋雞未來市場,建構永續循環 百年福壽打的一手好算盤
天然色澤、蛋香濃郁、無腥味的美味牧草雞蛋,來自福壽實業董事長洪堯昆對環境與動物友善的堅持。源於歐美現代農畜概念,福壽生態農場採用無拘無束的放牧飼養、平飼和傳統籠飼並行,作為國內飼料大廠,福壽悉心調配蛋雞飼料配方,讓雞蛋營養組成更健康。邁向永續農業願景,近年福壽也將觸角延伸至共好糧農生態圈的經營,希望能實踐對生態、產業及消費者的負責態度。
禽舍改建軟硬兼施,建構最強防護罩 蛋雞產業生物安全教戰指南
各國禽流感疫情觀察結果顯示,候野鳥為第一波跨境傳播各國的病毒載體,且本身攜帶多種不同的基因型,又透過人員、車輛、器械等進行境內傳播,因此在美國、歐洲、亞洲都造成嚴重的災情。維持蛋雞的健康方能穩定雞蛋供給,預防更勝治療,從氣候變遷的角度來看,改建禽舍以提供蛋雞溫度適宜的環境刻不容緩;從禽流感防疫的角度而言,除了物理性的隔絕,更要做好軟體上的生物安全,杜絕傳染的途徑。
《豐年雜誌》2023年5月號 蛋蛋補給線 永續.友善.有韌性
氣候變遷日益極端,在臺灣愈來愈感受天氣不穩定,冷時如墜冰窖,隔天卻猶如酷暑,日夜溫差大,這樣的天氣讓人容易感冒,家禽同樣無法倖免於難,特別是體質敏感的蛋雞,更容易受到環境變化衝擊,身體免疫力下降,產蛋能力也下滑,禽流感來襲無疑雪上加霜。這一波蛋荒很艱辛,且看蛋雞產業的努力,讓危機成為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