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王」李宗燦的科學養殖與營銷心法 不吃飼料的冠軍文蛤

李宗燦三次獲得文蛤比賽冠軍,以「冠軍文蛤」受到市場肯定。

李宗燦三次獲得文蛤比賽冠軍,以「冠軍文蛤」受到市場肯定。

文/謝平平 攝影/王士豪

氣候變化直接衝擊養殖漁業,颱風、寒害、極端氣候等均影響水溫與水質,細菌伺機而動,稍有不慎,養殖就「泡湯」了;即使有各種變數,位於雲林台西的李宗燦還是把文蛤養成飽滿肥美9分大!養殖業者第二代的李宗燦自創品牌,推廣台西,以益生菌養殖法拿下全臺少見的無用藥「金標章」,更一舉拿下三屆文蛤比賽冠軍,被封為「文蛤王」——這是當年半夜睡海邊工寮顧蝦的青澀少年信念,「我要做,就要做最好的。」

臺灣四面環海,海鮮是臺灣美食必不可少的料理,而隨著捕撈、養殖技術的長年發展,臺灣每年漁獲排行榜都有新亮點!根據《漁業統計》2021年資料顯示,臺灣漁獲量前三名均為遠洋漁業捕撈魚種,養殖漁業則包辦四、五、六名,包括淡水養殖的吳郭魚(6.13%)、鹹水養殖的文蛤(5.43%)與虱目魚(5.25%),顯見文蛤是全臺鹹水養殖產量第一名。

目前全臺文蛤養殖戶約4,300戶,以雲林、彰化、臺南為大宗,李宗燦也在退伍後,選擇回到台西幫忙家業。他常晚上獨自一人睡在海邊工寮,等待午夜12點的第四次餵蝦。夜半無人,風聲咻咻,經常嚇得天色將亮才沉沉睡去,趕不上早上6點餵蝦,被父親念叨,是常有的事。

他回憶,台西養殖漁業從外銷日本的草蝦、白蝦起步,也有人養殖鰻魚成大戶,後來加入文蛤,成為當地主要產業之一;起初文蛤收成不錯,但逐漸的,他看到父親使用傳統的投料混養,效果不彰,於是亟思突破。

2022年全臺養殖文蛤前三大縣市。(資料來源/農業部漁業署;整理/謝平平;製圖/王思勻)
2022年全臺養殖文蛤前三大縣市。(資料來源/農業部漁業署;整理/謝平平;製圖/王思勻)

引入高科技養殖 水產類唯一「金標章」

鹹水養殖業分為單養、混養,前者如石斑魚,後者如虱目魚、草蝦等,常與貝類共養於一池,自成微型生態圈。但2016年開始,文蛤開始大量死亡,「我爸爸那一輩都習慣用眼睛看,但現在氣候條件變化很大,原因眾多,他的養殖方式已經很難適應了。」

正逢高雄科技大學(簡稱高科大)漁業輔導團隊前來輔導養殖產業,他們進行採檢體、採水質,分析數字一目了然。李宗燦自此決心走向科學化養殖,在養殖池旁加裝檢驗設備,開手機就能看到培菌量、消毒情況。

文蛤養殖成本包括購買幼苗、水電、照顧人力、採收人力,樣樣都會影響獲利,父親不認同沒見過的科學化養殖,李宗燦於是自創品牌「台西聚鮮」,以「賣東西給人家,就要最好的。」來說服老爸放棄傳統養殖,讓問題可視化,才能解決問題。

此外,他也接受高科大漁業輔導團隊建議,採用益生菌製成的液態肥,並使用光合菌代謝氨氮與亞硝酸,減少病菌增長,也是分解底土殘餌的妙招,「它在分解的時間真的很長,但5年來,我慢慢感受到不一樣。所以,我的文蛤不吃飼料。」

李宗燦養殖的文蛤採收可達6~7成,但他最驕傲的是拿下「金標章(零藥物檢出)」,「政府都沒有事先講,到了養殖池才打電話給我,說他現在要採樣。」目前全臺只有3張,他是水產類僅有的1張。

與高科大的合作,開啟李宗燦不用藥的養殖方式,永續養殖理念也讓他獲得「全國模範漁民」榮譽。時任高科大水圈學院副院長、現任院長黃榮富教授鼓勵他多多曝光,例如參加高科大校內成果展,媒體果然對「台西聚鮮」文蛤品質讚賞不已。

臺灣「文蛤王」李宗燦從小跟著父母從事養殖業,但他不遵循舊路,向高科技養殖發展。
臺灣「文蛤王」李宗燦從小跟著父母從事養殖業,但他不遵循舊路,向高科技養殖發展。

文蛤比賽三屆冠軍 擦亮台西招牌

從蝦類轉到文蛤養殖,李宗燦多年來投注不少心力,一聽到文蛤採收聲音,就能「聽音辨位」,知道哪顆文蛤有問題;但他不服氣,許多人不知道台西文蛤是全臺最大產地。

李宗燦表示,雲林沿海地區養殖條件佳,注入海口的新虎尾溪、有才寮大排、馬公厝大排、舊虎尾溪等沖淡海水鹽度,加上地下水將其調節至千分之20左右,文蛤甜度適口,而面對暴雨帶來的大量淡水,養殖池鹽度環境也不致落差過大,造成文蛤閉口或暴斃。

為了幫台西爭光,他在2017年第一次參加文蛤比賽,評分標準有尺寸、顏色、外殼、口感等。他先繪製九宮格,拿著游標卡尺一個個比對,進行多次「淘汰賽」後,從10斤文蛤中篩出2斤參賽,「宣布名次時,我站在臺下,100%把握自己是冠軍。」

成立品牌才1年,「台西聚鮮」文蛤就因比賽打響知名度;但到了第三次比賽,他緊張到一個禮拜無法入眠。當初的不服氣,打響了台西文蛤名號,但不能繼續奪冠,豈不漏氣?當第三屆比賽再次拿下冠軍時,證明他的管理方式與養殖法都經得起考驗,被封為「文蛤王」之後,他宣布不再比賽,全心衝刺品牌。

「台西聚鮮」於2016年底成立,推出許多新鮮魚貨、加工品,如醃蛤、文蛤水餃。
「台西聚鮮」於2016年底成立,推出許多新鮮魚貨、加工品,如醃蛤、文蛤水餃。

當時,他的「冠軍文蛤」已經賣到缺貨,除了連續3年奪冠的光環,雲林縣農會在臺北希望廣場舉辦農特產記者會也有相當助益,讓嘴刁的臺北人一試成主顧。而目前,全臺約有上百家不同食品門市銷售「台西聚鮮」產品,包括文蛤、魚類、草蝦等,線上線下一起推動,未來前景無限,但李宗燦堅持重質不重量,再獲雲林縣政府肯定,成為「雲林良品」優選農產良品。

李宗燦獲獎紀錄:2017~2019 連續3年雲林區漁會文蛤競賽特等獎(冠軍)、2017 全國模範漁民、2019 「雲林良品」伴手禮禮讚獎 農委會水產類產銷履歷達人、2019 「雲林良品」優選農產良品。
李宗燦獲得雲林「農業首都品牌戶」認證,目前該認證改稱「雲林良品」。

李宗燦獲得雲林「農業首都品牌戶」認證,目前該認證改稱「雲林良品」。

文蛤吐沙為哪般? 「不稀釋的文蛤」不吐沙?

許多電商、媒體在介紹「台西聚鮮」文蛤產品時,都會說上一句「不稀釋的文蛤」,民眾看得霧煞煞。李宗燦笑問,「你買文蛤回家,會泡鹽水讓它吐沙,有的人把文蛤泡了好幾個小時,還有過夜的,斧足都跑出來了。你覺得,吐沙完成了,對不對?」

文蛤身體構造簡單,除了打開、關閉外殼所需用到的四條肌,另外還有斧足、腸胃道、肝臟與心臟、用來濾食與排泄的入水管與出水管,以立姿生活在底土之下。採收時,人員走動、機器運轉都會擾動底土,微張外殼、正在濾食的文蛤因此吸到沙土,這就是文蛤需要吐沙的原因。

李宗燦表示,文蛤也不喜歡吃到沙土,在濾食過程中會順道吐沙,民眾在家以自來水加上鹽巴,是模擬文蛤生活環境,讓牠吐沙;但文蛤在水中不斷濾食、吐沙,將養分吐了出去,吸收的卻是自來水,無法持續補給養分,終將體力衰竭而亡;他表示,吐沙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否則營養等同稀釋掉了。

他也開發出「原生態吐沙」,將採收的文蛤先放在養殖池中的「特製吐沙臺」,讓文蛤在原生環境中邊濾食邊吐沙,再上岸沖洗、區分尺寸、包裝、銷售。而消費者買回真空包後,不必再吐沙,甚至不需加鹽,將水煮滾,丟下文蛤,就能享受一碗營養豐富的湯品。

文蛤上岸後,需要先清洗乾淨。
從撈取、清洗、分級、包裝,文蛤養殖業仍需大量人力投入。
從撈取、清洗、分級、包裝,文蛤養殖業仍需大量人力投入。

不只賣文蛤 還有趣味文創商品

李宗燦養殖文蛤面積達5公頃,但每週僅採收500臺斤左右,能貼上「台西聚鮮」標誌的真空包文蛤起碼6分2,其餘再依照7分、8分、9分的不同尺寸,進入不同通路。

曾有在臺北開餐廳的老闆表示,「你的文蛤,是我一路找過來的第一名。」這家「澳門贏到足」主打澳門順德菜,「冠軍蛤蜊山拉麵」被新興文化媒體《VERSE》推薦為全臺4家最佳蛤蜊餐廳之一,並向李宗燦固定進貨8分半的文蛤。

經過辛苦的打拚,是否希望跟更多餐廳合作?他搖頭,「這是唯一合作的餐廳,我不喜歡供應很多家,這樣才能把關品質。」除了電商平台、餐廳、官網銷售,他透露,未來可能進軍全聯。

此外,養殖池中還有草蝦與黃錫鯛、金錢魚、虱目魚等工作魚,負責吃食成長快速的青苔;隨著文蛤一年一收,這些工作魚蝦也「功成身退」,李宗燦與電商網站合作研究出「不用動手的烤魚」,讓消費者只用麵包小烤箱,就能吃到香噴噴的烤魚,成為「台西聚鮮」的招牌之一。

李宗燦同時著手開發文蛤文創商品,除了抱枕,還有日常使用的口罩、鑰匙圈,未來還將推出其他文創商品。從傳統養殖到高科技養殖,從傳統盤商到電商行銷,李宗燦不只專注在養殖事業上,也努力拓展不同的銷售管道,希望文蛤行銷能趕上網路的5G時代。

為了保證品質,李宗燦目前只與一家火鍋餐廳合作。(圖片提供/「澳門贏到足」餐廳)
為了保證品質,李宗燦目前只與一家火鍋餐廳合作。(圖片提供/「澳門贏到足」餐廳)

文蛤最怕弧菌入侵 氣候變遷成最大挑戰

李宗燦還記得,早年父母曾去海邊找野生文蛤苗,不久後,就投入養殖業;近10年業界也發展出文蛤專用飼料,形成完整產業鏈。但文蛤暴斃、閉殼不長的問題相當棘手,近年有人提出「文蛤近親繁殖」是主因,李宗燦表示育苗業者曾到北部「結親事」,但問題仍然存在,他認為氣候變遷才是主因。

極端氣候造成弧菌大量繁殖,「文蛤不怕冷、不怕熱,就怕弧菌,碰到就是莎喲娜拉。」最讓養殖戶痛心的是,一旦遇到有問題的文蛤,就要壯士斷腕,立刻清池,「染病的文蛤會把病菌傳播到池中,1顆傳5顆,5顆傳25顆,死亡量是以複數計算的。」

李宗燦以益生菌控制水質,定時檢測池水,高科大也提供其他菌種來破壞弧菌身體結構,農會則補助產製次氯酸水機器,隨時消毒,但他仍時刻保持高度警戒。

此外,他認為漁業災損補助時間過久,需要1~2個月作業時間,但文蛤2週就會全部死光光,養殖戶要不認賠、開始放新苗,要不就等官方批核,「問題是,文蛤死掉也看不出來,怎麼去計算災損?」

光電面板下的文蛤養殖 YES or NO 觀察中

因應全球減碳趨勢,臺灣預定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前政府積極加快離岸風電、太陽能板的設置,希望擴大再生能源的總裝置容量。日照充足的中南部正是絕佳場地,彰化、苗栗外海已樹立離岸風機,雲林則推動漁電共生——在魚塭上設置光電板。

「光電板下養文蛤?基本上養不了,因為水接觸不到陽光,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阿摩尼亞、亞硝酸會積累在底土上,文蛤活不了。」李宗燦與其他養殖戶對4月臺南百萬文蛤暴斃在太陽能板下,依舊心驚驚。

雲林縣政府也正在考慮,魚塭與太陽能板是否以4:6或其他比例裝設,各取其利,但李宗燦認為,太陽能板下的水溫如何掌握、保持會是關鍵問題。

文蛤是目前臺灣鹹水養殖產量的冠軍,未來到底要怎麼走?漁電共生是否存在風險?李宗燦正密切觀察中。

雲林養殖文蛤產量為全臺第一,寬闊的養殖面積被視為發展漁電共生的好場所,但養殖戶目前仍在觀望中。
雲林養殖文蛤產量為全臺第一,寬闊的養殖面積被視為發展漁電共生的好場所,但養殖戶目前仍在觀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