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51 文章
像春日微風的青梅。

葉間梅子青如豆 臺灣梅子從外銷轉內銷的命運進行曲

春日明亮,信義鄉梅子夢工廠人聲鼎沸,許多人圍著長桌,桌上是脆綠得如同春天微風的青梅,一顆顆圓滾滾。眾人灑上粗鹽奮力在圓盤中搓捻著,這個步驟是殺青,把青梅中酸澀的味道去除,要做一罐甜美爽口的脆梅;這也是春日即景,梅子成熟時已經走入民間生活,人人都可以自釀一罎美酒、一瓶梅醋或是一罐脆梅。

蛋雞產業如何強化競爭力並穩定生產體系成為重要課題。(攝影/黃毛)

禽舍升級、建立品牌強化食安 借鏡日本加入CPTPP 對其養雞產業的因應對策-雞蛋篇

臺灣於2021年9月22日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有鑑於貿易自由化與經濟整合、短長期風險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API)、氣候變遷、俄烏戰爭等議題,對臺灣蛋雞產業帶來的各種挑戰與影響,臺灣農業施政部門已持續研擬因應措施。日本與臺灣蛋雞產業所面臨挑戰相似,包括飼料、養殖、加工、物流、銷售等產銷供應鏈各階段的成本、勞動工資、燃料和資材成本相對較高,以及人力缺工與雞農老齡化、雞糞處理再利用仍待強化、進口雞蛋低價競爭等,故其因應自由化提升蛋雞產業競爭力的策略,值得臺灣學習與借鏡,並可提供農業施政部門制定蛋雞產業因應自由化對策的參考。

馬藍單葉對生,深綠色葉子在葉脈周圍帶有藍暈,花為藍紫色,花冠筒短圓柱形。

具多元效益的天然藍染工藝作物 林下經濟作物馬藍的栽培技術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簡稱林務局)自2019年4月積極推動林下經濟政策,除了已開放的段木香菇、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等項目,於2023年1月16日公告再納入馬藍(Strobilanthes cusia)作為林下經濟的選擇項目之一,增加林下副產品的多樣性,創造永續森林生態產業的效益。宜蘭大學與林務局合作,深入新北市三峽山區一處藍草田,研究馬藍的生育特性,並將研究成果科普化,於本篇提供林下經濟作物「馬藍」的栽培技術。

臺灣咖啡種植。

咖啡聰明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又減少碳排的合理化施肥策略

肥料使用占農業土壤近9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與福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福壽公司)及雲林縣古坑鄉咖啡產銷班第14班咖啡農,歷時2年實地進行試驗研發「咖啡聰明肥」,不但針對農民施肥行為做調整,依據咖啡樹整年度不同生育時期所需肥分進行肥料精確配比,既落實合理化施肥,也提高肥料利用率,達到減少碳排的施肥策略。

蔡恭和。

勇闖海藻的偉大航道 蔡恭和從溼地保育到六級產業,把少數變多數

攤開17年前用鉛筆勾勒出的未來計畫草圖,對照近期為增建設施、交由建築師繪製的平面設計圖,向禾休閒漁場主人蔡恭和笑稱,「其實我想做的,到現在都沒怎麼變!」現年44歲的他,有著嘉義東石「漁村囝仔」的樸實熱情,從蚵貝創作、鰲鼓溼地生態導覽、休閒漁場觀光體驗到近年的海藻產業創新,蔡恭和想讓家鄉的美被看見,持續打磨自己和夢想一起進化,依循金牛座執著於心之所向、勇於行動的超強行動力,外加一點與生俱來的美感細胞,他和鰲鼓與海藻華麗的創生故事,或許才剛開始。

番椒「台中亞蔬1號」。

品質優良、豐產兼具多重抗病性甜椒新品種番椒「台中亞蔬1號」

番椒(CapsicumannuumL.)為茄科具高經濟價值的果菜類蔬菜,依辣度有無,可分為辣椒及甜椒。甜椒顏色豐富,富含營養價值,且適合各式料理使用,深受消費市場喜愛。近年來國人在飲食及料理方式有多元化趨勢,甜椒在消費市場的需求亦逐年提升。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2021年統計資料,臺灣甜椒栽培面積已達1,248公頃,而中部山區為夏季甜椒的主要產區。目前臺灣主要栽培的甜椒品種皆為歐美國家育成,多數品種對臺灣栽培環境及病蟲害的適應性差,使農友在進行甜椒生產時品種選擇少。

農地善用有機廢棄物製成的有機肥。

全球減碳排的基盤 有機廢棄物處理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自1992年創立以來,歷經30年,雖有多年來的努力但也被批評進展緩慢,難達成應有的進度及目標,因為近年來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仍繼續上升,1995年COP1(第一屆COP)時為360.97ppm,到2022年COP27時已達417.20ppm,難見減緩跡象。造成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原因很多,但讓人擔憂的是要如何加強拯救碳排問題才是重點,值得關切。本文期盼藉由提出有機廢棄物處理的角度,來協助解決全球碳排問題,以拋磚引玉的心情,尋求強化多元減碳排的方案。

蛋雞。

雞糞躍轉聚寶盆!發電吸金又滋養地力 農科企業艾貝科的綠金願景

香甜的玉子燒、珍珠奶茶及醬燒烤鴨,生活中處處可見引人垂涎的畜牧產品,但生產過程中自然出現的動物排泄物,卻被視為惡臭與髒亂的源頭。「連結土地、環境友善,不只是一個口號與學術研究項目,更需要實際行動的場域。」擔任逢甲大學綠能科技暨生技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秘書的賴奇厚教授,深耕畜糞沼氣發電研究,偕同校內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汪浩教授、會計學系張森河教授等跨領域專家,齊心將學術轉化為實務,並於2020年邀請百大青農劉震鋐擔任董事長,成立逢甲大學衍生企業「艾貝科農業科技公司」(簡稱艾貝科)。不僅有效解決畜糞處置問題、創造綠電收入,還將剩餘產物製成農田肥料,供給作物生長、成為畜牧動物的餵養飼料,為小農開創了循環經濟的綠能商機。

農友王添貴使用特克斯的腐熟雞糞有機肥,作為茄子田區的有機質補充資材。

創造產業、農民、環境三贏 大統和特克斯的點糞成金術

增加碳匯與循環再利用是達成2040農業淨零碳排的重要策略,其中雞糞產業鏈如何化糞為金,結合先進的肥料製程、設備與微生物技術,使雞糞去化流程對環境更友善、更具生產力、終端產品更能與作物端緊密鏈結,是近年各家農業生技業者積極競逐的目標。正如大統生物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大統)董事長林振發所說:「我們不只定義自己是肥料公司,而是在循環經濟底下,與禽畜糞肥、農作生產相關的全方位服務供應者。」

經過充分醱酵的雞糞粉劑。

讓蛋雞產業和地球永續轉動!隆昌牧場樹立雞糞資源化新標竿

臺灣產蛋大縣彰化的蛋雞飼養隻數占全臺逾45%,位於彰化縣北斗鎮的隆昌牧場,初抵時只見整潔的太陽能密閉雞舍和優遊於草地上的馬匹,空氣中沒有絲毫糞味。創立於1969年,隆昌牧場以豐富化籠飼飼養蛋雞並長期供應雞蛋給微熱山丘、摩斯漢堡、Mo-Mo-Paradise鍋物店等品牌,2000年全面改為自動化密閉式雞舍,3年前開始自建雞糞資源化設備,生產雞糞粒肥、液肥和沼氣,努力為蛋雞產業和環境永續找到發展的最佳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