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豐年雜誌 第 29 頁
冷鏈外銷再進步 穩定輸銷臺灣爽脆番石榴:搭配關鍵採後技術鎖住鮮果風味
番石榴為我國重要熱帶經濟果樹,果實口感清脆爽口,加上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多酚類等高抗氧化力及亞硝酸鹽清除力物質,常年廣受國內消費者青睞,極具外銷潛力。2009年,農業部向美國提交番石榴輸銷申請,於2019年10月由美國農業部動植物檢疫局公告准入,同年12月第一櫃番石榴啟航,是我國番石榴輸美的里程碑。然而,番石榴輸美卻傳出品質不穩定的消息,因此番石榴的採後流程需改善,期待突破關卡,順利銷往海外市場。
《豐年雜誌》2024年1月號 大船入港 臺灣遠洋漁業精實蛻變
遠洋漁業是指漁船在我國200浬經濟海域外,從事漁撈作業的漁業方式,主要漁法包括鮪延繩釣、鰹鮪圍網、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我國遠洋漁船作業海域遍布世界三大洋,作業船隊與產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按:封面為自動魷釣機海上作業情況,封底為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漁船。)
橙黃果肉、自帶花香 台農11號-小寶 風味絕佳:木瓜界新星耐逆境、更豐產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為半草本熱帶果樹,屬番木瓜科(Caricaceae),番木瓜屬(Carica)。在臺灣栽培已有百年歷史,1940年以前,因為番木瓜品種特性不佳且栽培技術落後,所生產的果實品質不佳,通常是作為副業栽培,面積約300公頃。農業試驗所投入研究人力與經費,進行品種與栽培技術改良,隨著品質提升、推廣營養價值,消費需求量增加,栽培面積也逐漸擴大。
農產品的價格如何形成?從產地、批發市場到通路的價格大揭密/焦鈞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農產品」包括超市或傳統市場販售的生鮮蔬果、雞鴨魚肉、蛋、奶,以及農產加工品,甚至花卉;農產品自產地到消費者手上,歷經生產、處理、銷售等環節,此過程也形塑出農產品的「價格」。在萬物齊漲的年代,消費群眾對食物價格尤其有感,畢竟食物是剛需,滿足我們的一日三餐。想要判斷漲得有沒有道理,我們對於食物「價格」的形成,就不可不知。
漁法介紹
遠洋漁業是指漁船在我國200浬經濟海域外,從事漁撈作業的漁業方式,主要漁法包括鮪延繩釣、鰹鮪圍網、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
臺灣遠洋漁業「質」感提升:突破產業三大挑戰 航向穩健永續
我國2022年,臺灣遠洋漁業年產量約48萬噸,年產值約355億元,各占漁業總體的54%與43%。遠洋產業的生產力,不僅止於漁獲量的產量與產值,還包括上下游及周邊產業,包含銷售通路業、漁產品加工業、冷凍倉儲業、船舶修造業、漁網漁具業及漁用物資補給製造業等,整體產值估計超過千億元。 除了經濟價值,遠洋漁業對於國內消費人口來說,更是重要的糧食產業。不論是經濟生產或保障糧食安全、提升自給率,遠洋漁業都是我國相當重要的產業。
前鎮漁港首度更新 奠基漁業百年榮景:全面活化整建 帶動臺灣漁業華麗轉型
「7月份颱風來,很多居民都跟我說:『欸總ㄟ!不一樣了耶!這次都沒聞到臭味了。』」高雄區漁會總幹事黃昭欽說,前鎮漁港首次大規模整建,逐步完成五大工程,其中「下水道建設」已具顯著成效,過去港區刺鼻的油汙廢氣、魚腥味消失,清新好空氣取而代之,巨大的改變,讓在地人都感受到前鎮漁港的變化。遠洋漁業母港──前鎮漁港的整建不僅硬體設備升級、港區環境改善,更推動產業轉型,成為全方位世界級漁港,開創遠洋漁業下一個五十年。
臺灣遠洋漁業公會三巨頭 新年海上展望:配額緊縮、高額入漁費、外銷通路受阻 業者期待解方
美味魚料理靠的是遠洋漁業辛苦捕撈而來,隨著海洋資源減少,我國鮪延繩釣漁船遍布三大洋,其中印度洋漁船面臨國際配額不足的難題。鰹鮪圍網漁船聚集中西太平洋島國經濟海域,漁撈作業需負擔高額入漁費。上半年西南大西洋捕魷魚,再轉西北太平洋捕秋刀魚的魷釣兼營棒受網漁船,則遭遇水產品被禁,主要外銷市場受阻的不同課題。遠洋漁業如何破浪前行,迎接下一道曙光?
臺灣遠洋漁業轉骨 對外漁協全力補給:肩負養護使命 海上觀察員守望海洋資源
因應國際趨勢變化,1989年政府和產業界合力成立「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協助業者進行入漁合作、處理漁事糾紛、爭取成為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會員,以確保遠洋作業權益。參與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過程中,透過發展漁船監控系統、觀察員計畫等,共同養護與管理海洋資源。其中,觀察員計畫迄今二十餘年,已獲得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認可,今年1月該組織將派員來臺進行第三次定期稽核。
半生孤懸遠洋 大船為家──師家璧
為符合國際漁業公約對於遠洋資源捕撈的規範,臺灣設立隨遠洋漁船出海的觀察員制度,為防止過量捕撈及保護特殊的魚種,觀察員的工作就是監控、記錄及回報臺籍遠洋漁船的作業及漁獲量。值勤18年的資深觀察員師家璧去(2023)年秋天退休,加上他先前10年的遠洋漁船跑船經驗,幾乎有大半生孤懸海上,跑過三大洲五大洋,大海已然是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