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51 文章

高經濟價值嬌客 針對甜瓜累積智農知識

本研究室以網紋洋香瓜為例,於玻璃溫室以直立式水耕栽培技術,留單株單果確保果實品質,並著手開發以作物生育為核心之可預測性精準作物管理模式,藉由溫室環境監測系統,計算高經濟價值之植株生長累積積溫,動態調整作物栽培曆,提醒栽種者每日農務施作細項,並搭配無人機巡航及機器手臂建構作物生長3D影像,自動調整修正栽培曆,精確施肥用藥,以優化產值與產量。

東片社區入口的客家獅雕像,手中捧著鳳梨、蓮霧、釋迦等蔬果,展現農產豐碩的客庄風貌。

打造閃耀寶石村──內埔東片社區:團結向心 共創農村永續新生命

經國道3號下長治交流道,轉向綠意盎然的屏40-1鄉道,早晨清新的空氣裡,飄逸紅蔥頭入鍋煸炸時的辛香,交雜著可可經曝曬後所散發的酸甜氣息,與巷弄裡熱情招呼的濃濃四縣腔,這是專屬內埔的風土人情味。手捧豐碩農產、笑容迎人的客家獅,是識別東片村入口的歡迎意象,沿鄉間小路漫行,清澈溝渠裡魚群悠遊,田園裡的農家勤於耕作,伴隨活動中心裡傳出陣陣的歡笑聲,處處散發「寶石村」閃耀的魅力與活力。

科學化的田間施作方式,不僅有助於產量增加,還能提升土壤固碳潛力。(圖片提供/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三》: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甘藷篇(上)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第三篇〈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將分別就水田作物水稻、根莖類作物甘藷、雜糧作物玉米與園藝作物番石榴進行說明,本篇為甘藷篇(上)。

茶改場內HPP機器為小型的實驗型機器,助理研究員邱喬嵩及茶改場研究團隊在此不斷研發、測試冷高壓技術的茶品。

高壓HPP冷加工 帶來茶產業新技術思維:追求天然風味 同時延長保存期限

具有便利性的罐裝茶飲料,經常是大眾日常必備的飲品,然而製造過程中該如何如現沖茶般保有茶葉原有的香氣,同時也確保茶飲健康性?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以下簡稱「茶改場」)近年來導入高壓HPP冷加工技術,推廣茶飲料高效冷萃及減菌之技術與應用,並開發茶食、茶飲等多元產品,讓茶製品達到趨於「純天然」的風味與品質。

從調查研究到與消費者一線接觸,茶改場團隊皆親力親為,持續開發因應世界潮流的臺灣茶市場。(攝影/吳尚鴻)

臺茶風味輪轉出新行銷:用茶語言邁向下個茶世紀

臺灣茶葉種類豐富,茶葉發展歷史悠久,也因此建構底蘊深厚的茶文化,然而每個人對茶品味的感受不盡相同,若茶知識在沒有專業系統性的整合下,將難以傳達適切的茶資訊,往往造成生產者與消費者對於茶知識的落差,在茶行銷的面向更是不易。為順利推廣茶行銷,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以下簡稱「茶改場」)整合專業茶知識,以建立臺灣茶行銷的品牌概念,讓生產者與消費者能夠使用共通的「茶語言」,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知識理解的同時,也促進茶葉市場的發展。

中高海拔山區的茶品質風味確實獨樹一幟,然而霜害威脅也遠勝低海拔產區。

梨山茶維持競爭力 高冷茶產區更要智慧化轉型:重視氣候調適、機械省工 多管齊下保障產業

廣受國人好評的臺中市「梨山茶」一年3收,都是透過人工採收,但面對極端氣候影響及人口老化、缺工問題,生產管理正面臨挑戰。為減少農損、維持生產品質,導入智慧農業可作為解決方案,臺中市政府農業局輔導茶農建置示範場域,實證有效防止冬季霜害,幫忙守住春茶品質及產量;此外,臺中市和平區公所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梨山茶」產地證明標章註冊,也是維護農民權益、保障地方農業發展的良好案例。

從天氣到土壤,農業數據資料的來源及服務應用層面廣泛,日本近年建立的數據協作平臺WAGRI相對成熟,可供國內參考。(攝影/S. Tsuchiya on Unsplash)

資料共享加速智慧農業 開放式API是必經之路:借鑑日本WAGRI平臺 整合共享農業數據

近年來氣候變遷、植物病蟲害及農業人口流失等問題對於農業造成衝擊。導入智慧農業是目前因應方向之一,藉由物聯網能蒐集更多的資訊與精準的遙控設備、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協助使用者決策,能協助業者適應在多變的環境因素進行生產管理。但智慧農業發展上在整合多種物聯網設備,以及介接各資料來源開發智慧服務,需要大量人力時間去執行,增加開發的成本。本文將介紹日本為了減輕上述問題、加速智慧農業發展,如何建立農業數據協作平臺WAGRI以及資料格式標準。

位於臺南的莉莉水果店,創業於1947年,點一份木瓜切盤與木瓜牛奶感受僅屬於木瓜的特別滋味。

滋味殊絕、產量豐盛的木瓜:南國水果生熟皆美 營養滿分「日久見真情」

許多人可能和我一樣,都領略過木瓜牛奶的震撼,我第一次喝木瓜牛奶約略是高中時期,淡淡奶黃的色澤,甜美芳香的氣味,柔嫩入口,那股清涼沁入肺腑,化成一道道喜悅光芒,冉冉上升,籠罩著全身……數十年之後,即使已經喝過數不清的木瓜牛奶,我依稀記得第一次的驚喜。

張定霖指出,種苗業分工非常精細,健康的種子、種苗都須經過業者層層把關。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 張定霖:從一粒種子到田間生產 種苗產業鏈一次說分明

現代農業在專業分工體系下,種苗產業鏈由上游育種公司(品種培育、種子生產)、中游育苗業(專業育苗)及下游種苗通路業(零售、種苗服務)所構成。種苗業是受法律規範的特許行業,經營種苗業要向地方政府登記,取得種苗業登記證。為什麼經營種苗業要受政府管理?因為種子、種苗涉及農民的生產利益,一粒種子、一株種苗,就是一份責任。

農友種苗研發長張佳惠指出,為保持核心競爭力、不讓研發成果外流,農友種苗的品種研育、親本採種仍在臺灣進行。

品種銷售海內外、業界龍頭「農友種苗」!研發力根留臺灣 亞熱帶氣候成育種優勢

在炎熱的夏季,廣受民眾喜愛的紅肉大西瓜,是「農友種苗」公司的品種「華寶」;秋冬吃7-ELEVEN關東煮所用的蘿蔔,也是農友種苗的品種「永祥」。還有著名的「玉女」小番茄,以及近年以「嘉義極光」商標行銷一炮而紅的脆質哈密瓜「卡蜜拉」,都是農友種苗研育的品種,國人的日常飲食幾乎離不開農友種苗,到了國外也可能吃到農友種苗育種的小番茄、西瓜等蔬果,它正是公認的國內種苗業界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