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法介紹

鮪延繩釣

鮪延繩釣

整理/編輯部 插畫/魚點設計

遠洋漁業是指漁船在我國200浬經濟海域外,從事漁撈作業的漁業方式,主要漁法包括鮪延繩釣、鰹鮪圍網、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

鮪延繩釣

主要在太平洋、大西洋或印度洋漁場,以主幹繩及支繩釣捕大型鮪魚、旗魚等魚類作業方式。作業分為投繩及揚繩兩個階段。投繩時,船慢速航行時,同時利用投繩機將幹繩投入海中,可依預期釣鉤投放深度,調整幹繩投放速度。在幹繩施放時設定固定間距,投繩機會以響聲提示,此時再將支繩鉤付於幹繩上。

以往會配合人工掛餌、拋餌的動作,將釣鉤及餌料拋入海中。近年來已有許多船隻利用自動拋餌機,不但節省人力且拋餌的距離較長,可以避免支繩與幹繩糾結。幹繩總長度可達150~200公里,每13~16鉤間加掛浮標繩及浮球,以保持幹繩懸浮。

(資料來源/台灣區遠洋鮪延繩釣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

鰹鮪圍網

主要在中西太平洋漁場作業,使用大型魚網包圍魚群,圍網作業主要可分為4個步驟,分別為尋找魚群、包圍魚群、起網、撈魚進艙。圍網漁法是一種生產力極高的漁法,所捕正鰹為全世界供應鮪魚罐頭原料。臺灣以美式圍網漁船為主,為單艘大型圍網漁船,船上備有快艇、直升機共同作業,以捕捉鰹鮪為主。

圍網主要由包含浮子綱、身網、沉子綱、締括環及締括綱等部位所組成。其中浮子綱一般長度落在1,350~1,500公尺左右,身網長度則約2,175~2,250公尺。整個網具深度大約落在200~300公尺不等。

(資料來源/台灣區遠洋鰹鮪圍網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

鰹鮪圍網
鰹鮪圍網

魷釣漁法

以阿根廷、福克蘭及紐西蘭一帶海域為主,漁季為2~5月。主要漁撈機械包括自動魷釣機(釣具組)、集魚燈、魚群探測器、傘錨及三角帆;以一艘千噸級魷釣漁船為例,共裝有52~55臺自動魷釣機,兩舷各裝有約110顆集魚燈,每顆集魚燈約3瓩(kW)。

作業方式是先以魚群探測器尋找魚群,確定地點後即在船頭放下傘錨,並在船尾裝設三角帆以穩定船身。隨後開啟集魚燈並放下網臺和釣線,當魷釣機運轉時,釣線會自動投放和上揚。魷魚具有趨光性,見到燈光會聚集在船邊,並爭食假餌而上鈎,當上鈎魷魚隨釣線上揚而觸及伸出船邊的網臺前端滾輪時,魷魚會自動落入網臺,落入網臺的魷魚會順勢滑入船邊的導槽內,再隨槽內流動的海水沖到艙內集中處理,由船員選別分級裝入凍結盤急速冷凍。

(資料來源/台灣區遠洋魷魚暨秋刀魚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

魷釣漁法
魷釣漁法

棒受網漁法

秋刀漁船主要於西北太平洋海域作業,漁季為每年7~11月。秋刀魚棒受網漁業作業模式,首先由船上人員測量海水溫度、流向、流速等海況資料,並利用強力探照燈及聲納探測器尋找魚群。選定作業地點後,開啟全船集魚燈,並以強力探照燈對著海面由外向內掃描,來誘導魚群游向船邊。

等魚群濃密聚集於船隻附近時,漸次將下風處的集魚燈關閉,使集魚燈集中於上風處(揚網舷)。將揚網舷的集魚燈依序關閉後,開啟紅色集魚燈,此時魚群開始往上跳躍,即可捲揚前綱,準備揚綱。張網時,若遇到無風無浪,船身會利用船艏的側推進器橫向偏移船身,以利漁網張開。棒受網揚起後,將網袋流於水中,並以漁撈幫浦吸管插入袋網中,將魚吸至自動選別機,且依規格分成五級,再由船員整箱送至冷凍庫急速冷凍,每次作業時間約須30~40分鐘。

(資料來源/台灣區遠洋魷魚暨秋刀魚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

棒受網漁法
棒受網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