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經濟作物藍莓 攜手青農勇闖鮮果藍海市場:推廣食農教育 全年收入結構更穩定

國內消費市場對於藍莓的喜愛節節攀升,存在足量的市場需求,尋找符合效益的產銷之道,是經營藍莓市場的當務之急。

國內消費市場對於藍莓的喜愛節節攀升,存在足量的市場需求,尋找符合效益的產銷之道,是經營藍莓市場的當務之急。

文╱
陳榮俊 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分署長
張照宏 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科長
李典耕 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副工程司
陳育正 社團法人台灣生態城市暨國土規劃學會秘書長
圖╱社團法人台灣生態城市暨國土規劃學會

根據美國《預防醫學》期刊及衛福部食藥署資料,藍莓(Vaccinium spp.)含豐富維生素C、花青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成分,為抗發炎食物,能提升免疫力,因此,藍莓常被形容成「超級食物」。隨著國人對於健康保健的觀念逐漸提升,藍莓也成為優質食用水果的新選擇。依據財政部關務署查詢,鮮藍莓進口量2012年為530公噸,歷經10年,2022年度的鮮藍莓進口量成長至2,743公噸。可見國內消費市場對於藍莓認識及喜愛程度節節攀升,具備足量的市場需求。

由於有市場需求,國內研究單位及農民開始進行藍莓在地生產的可能性。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昌佳致指出,臺灣常見藍莓種植種類以南方高叢藍莓及兔眼藍莓兩大系列為主。南方高叢藍莓需冷性較低,多數品種可適應臺灣平地溫暖環境;兔眼藍莓名稱由來為果實成熟前顏色偏紅,像兔子的眼睛一樣,大多為平地栽培,兔眼藍莓植株於冬季不會完全落葉。

為了授粉可達經濟生產量,農民會將南方高叢藍莓及兔眼藍莓混種。目前國內以人工採果為主,對於農民來說,藍莓的生產過程,包含在田間管理、使用免登資材防治疫病蟲害、採收、銷售的相關問題獲得解決,種植藍莓將是一個新的選擇。

藍莓(Vaccinium spp.)含豐富維生素C、花青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成分,為抗發炎食物,能提升免疫力。
藍莓(Vaccinium spp.)含豐富維生素C、花青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成分,為抗發炎食物,能提升免疫力。
南方高叢藍莓需冷性較低,多數品種可適應臺灣平地溫暖環境。
南方高叢藍莓需冷性較低,多數品種可適應臺灣平地溫暖環境。

進口藍莓農藥殘留隱憂 國產藍莓市場需求浮現

以2022年財政部關務署查詢資料,鮮藍莓進口量第一以秘魯佔1,356公噸(49.4%)、第二以智利佔792公噸(28.8%)、第三以美國佔558公噸(20.3%),顯示主要出口國均在美洲。因此,運輸以航運為主,在鮮果的冷鏈運輸為一大挑戰。依據「衛福部邊境檢驗不符合食品資訊查詢」,近年來進口鮮藍莓常檢驗出農藥殘留、冷凍藍莓檢驗出A肝病毒陽性,以及通路上架鮮藍莓商品,發現蒂頭發霉或果粒乾癟等問題。原為超級食物的藍莓反而可能影響部分國人健康,種種進口藍莓的食安問題,引起政府、民眾及通路商的高度重視。在這樣情況下,「國產藍莓」市場需求的聲音開始傳遞出來,國產藍莓對消費者是個更新、更佳的選擇。

總被視為溫帶果樹的藍莓,透過品種篩選與種苗馴化,漸漸在國內能夠種植,且單株藍莓產量也能達到國際平均值,具有商用經濟價值,在有機、無農藥栽種的市場上,與進口的價格落差不大,在新鮮度及風味上具相當競爭力。2023年5月農糧署將藍莓列入產銷履歷的農產品之一,藍莓市場需求高但國內產量少。臺中、苗栗地區氣候條件適合栽植藍莓,此外苗栗農企業台灣花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台灣花卉)、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掌握關鍵生產技術,期待國產藍莓發展能夠解決農村產業問題,同時提升農民收益。

2022年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中分署(簡稱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協助辦理藍莓產業工作坊,召集青農透過會談、參訪,前往小農及台灣花卉的生產基地,了解藍莓栽種的關鍵技術,並探討從種苗選種、種苗組織栽培技術、介質的調配、滴灌系統配置、田間管理模式、冷鏈、採收處理、採收後處理等議題。

台灣花卉及小農們也找出國產藍莓目前遭遇的問題。藍莓生長需要酸性土壤、排水性佳的土壤環境,種植採用美植袋及土耕兩種形式,採用的介質目前主成分仰賴進口泥炭土,成本較高。因此,研究農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以取代部分泥炭土以降低成本,刻不容緩。

其次,尚無病蟲害防治推薦用藥,大多小農以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協助藍莓種植病蟲害管理。因此,監測藍莓重要病蟲害,例如薊馬,以及鑑定未知病原菌,例如炭疽病研究,將有助建立生產防治技術。友善、有機生產方面,有機質肥料與微生物活菌導入研究,也是藍莓生產的一大助力。

藍莓栽培運用美植袋結合滴灌系統。
藍莓栽培運用美植袋結合滴灌系統。

打造藍莓大聯盟 成立共同品牌「布魯貝莉」行銷

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做為跨域合作平臺,整合產、官、學、社區及青農,建立「國產藍莓大聯盟」,一級生產的農業技術面,由農業改良場、農業藥物試驗所、國立中興大學協助研究,以利田間管理便利性、降低生產成本。二級生產整合台灣花卉開發具潛力的加工品,幫助藍莓小果找出最佳獲利模式。三級產業發展,扶植小農發展休閒性農場,導入後龍鎮水尾社區打造不彎腰菜園等,全面性推動國產藍莓發展。

2023年度共辦理2場次青農招募說明會,招募青農16名、8個核心農場,加入藍莓產業大聯盟。原有中苗地區藍莓生產面積僅有2公頃,2023年新增藍莓生產面積3.7公頃,目前累計5.7公頃。

透過多次的工作會議,以國產藍莓的市場性作為思考,組織產業大聯盟,成立中苗國產藍莓的共同品牌「布魯貝莉」,取自藍莓英文blueberry諧音,以產業大聯盟方式共同推廣。青農剛加入藍莓產業大聯盟時,會透過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邀約產業平台單位一起前往現地勘場,協助青農檢視預計種植的農地,進行土質檢測、設施配置、藍莓種植數量估算,以利青農試算初期投資的成本。

藍莓大聯盟8位核心青農。左至右為江嘉維、黃鈞新(後)、廖淑卿、彭彥豪(後)、林建良、曾智偉、邱鉦斌、吳保諒。
藍莓大聯盟8位核心青農。左至右為江嘉維、黃鈞新(後)、廖淑卿、彭彥豪(後)、林建良、曾智偉、邱鉦斌、吳保諒。

國產藍莓尚是藍海 青農:可調節全年作物收入結構

剛加入藍莓產業大聯盟的青農林建良說,「我經營的武士農場與臺中大里地區的夥伴們,有數十位青農,長期種植溫室番茄,主要供給大型通路、拍賣市場。因溫室番茄產業在市場已非常成熟,也不知這產業能維持生計多久,看到國產藍莓的未來市場性,我認為可以投資這個新興作物,主要是未來可以調節全年度作物收入的結構,跳脫既有的商業模式,進入到農業的新藍海。」

好樂農莊休閒農場的江嘉維也說,「好樂主要經營是苦茶油產業,會加入藍莓產業大聯盟,主要是有在販售藍莓阡插苗。藍莓是非常好操作的食農教育作物,可以藍莓摘採體驗為主。今年也順勢開發藍莓爆米花,以體驗帶動休閒食品銷售。」

青農彭彥豪指出,藍莓從種植到生產,需2至3年,而中苗地區的產期為每年度5至8月,需有其他收入作為支持,避免前期經營的空窗期,非產季仍需創造收入。國產藍莓可望成為青農轉型或投入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