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農改場3菌株分解果木枝條減廢棄 還肥於田提升果重逾3成 化肥用量減3分之1

果樹栽培會產生大量廢棄枝條,果木枝條去化對農民是一大困難。(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果樹栽培產生的廢棄枝條不能隨意燃燒,堆置田間或就地掩埋卻會衍生環境汙染或農業病蟲害問題,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微生物技術,篩選出地衣芽孢桿菌、木黴菌等3支菌株,可將枝條經粉碎、接菌處理,再製成有機質肥料、栽培介質,取代傳統泥炭介質,有助提高甜瓜、草莓果重逾3成;運用於田間廢棄枝條現地處理,還肥於田,還可減少果園3分之1肥料用量。

臺灣每年產生廢棄果木枝條約25萬公噸,每公斤枝條燃燒會產生1.87公斤二氧化碳排放,政府從107年加嚴法規、禁止露天燃燒,廢棄枝條的去化對農民是一大負擔。臺中農改場因此開發微生物應用技術,篩選出地衣芽孢桿菌TCLigB及木黴菌TCT-P001、木黴菌TCT768等3支菌株,將枝條接菌發酵處理,希望就可以異地集中再利用處理的枝條,再製成農業資材加值應用;針對不易清運的枝條,也能直接現地處理,還肥於田。相關技術已技轉業者開發出產品。

臺灣每年產生廢棄果木枝條約25萬公噸。(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農改場開發微生物應用技術,篩選出地衣芽孢桿菌TCLigB及木黴菌TCT-P001、木黴菌TCT768等3支菌株。(攝影/游昇俯)

臺中農改場開發微生物應用技術,相關技術已技轉業者開發出產品。(攝影/游昇俯)

臺中農改場以地衣芽孢桿菌TCLigB為廢棄枝條堆肥發酵,可再製成有機質肥料、栽培介質,取代傳統泥炭介質,用於栽培東方甜瓜、洋香瓜、草莓等作物。臺中農改場埔里分場助理研究員藍玄錦表示,果木枝條堆肥比泥炭介質節省80%氮素、56%磷酐及56%氧化鉀等化肥,一分地約節省800元肥料成本,卻能提升東方甜瓜單果重35%、洋香瓜27%,草莓單株產量甚至增加67%。

以木黴菌TCT-P001應用於果園枝條現地處理,可應用於葡萄、百香果及檸檬等果園,廢棄枝條經粉碎後,施用木黴菌TCT-P001微生物製劑加速分解,讓養分回歸田土;廢棄枝條現地處理,有助提升土壤有機質,每分地可節省有機質肥用量葡萄為600公斤、百香果800公斤、檸檬1,200公斤,卻有助增加葡萄單串重及百香果單果重15%,增加檸檬果重達23%。

以木黴菌TCT-P001應用於果園枝條現地處理,有助葡萄栽培減少有機質肥用量3分之1,葡萄單串重卻增加15%。(攝影/游昇俯)

藍玄錦指出,木黴菌的好處在於加速枝條纖維素、木質素分解,但不會危害到果樹作物;並且,農民在上一期作結束後處理果樹枝條,施用木黴菌微生物製劑後,仍可依其農時逕行展開下一期作栽培,無需等待枝條分解,木黴菌現地處理不妨礙下一期作復耕。

除了農業場域,國內還有大量行道樹修剪下的枝條,臺中農改場以木黴菌TCT768做發酵處理,可再製為帶有肥分的覆蓋性有機資材,回施行行道樹下可降低雜草生長。

臺中農改場今日舉辦「果木枝條循環再利用技術」記者會。(攝影/游昇俯)

 

 

延伸閱讀

助增產抗逆境 木黴菌產品種類大整理!臺中場:趁新鮮盡快用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