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豐年雜誌 第 27 頁
信豐農場六級化經營 打造完整臺灣紅藜產銷鏈:期盼輸銷歐美日 展現臺灣紅藜風采
人稱「紅藜達人」的鄭世政,最初和家人一起嘗到家鄉屏東種植的紅藜,驚豔於它對人體健康的益處、商業化的潛力,一頭栽入臺灣特有種作物「臺灣紅藜」復興運動,全心奉獻本土紅藜產業。2014年集結理念相同者,成立農企業「信豐農場」,自產自銷結合農友契作,田地至今擴展至十餘甲,紅藜栽種面積為全國之最。鄭世政的願望就是遍撒紅藜種子,讓各地皆能感受紅藜之美,同時推廣到全世界,讓臺灣紅藜在國內外發光發熱。
穿越千年遺址 探究臺灣早期穀物:原民傳統作物潛能成未來趨勢
從山地陸稻、小米到油芒,中研院研究團隊以跨領域科學方法,持續探索臺灣傳統糧食作物的生命力,並成為未來糧食發展的新方向,而勾連這條研究路徑的關鍵之一竟來自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的考古遺址。南科考古團隊在南科發現的南關里東遺址,陸續出土大量的碳化種子,讓科學家得以一窺5千年前臺灣南島語族祖先的活動軌跡,為臺灣早期作物的研究留下重要指引。
做好關鍵預冷 高品質園產品安心外銷:採後有效降低溫度 增加貯運壽命保值又保鮮
蔬菜、水果等「園產品」發育至可供人類利用階段,即達到園藝成熟,或稱商業成熟而被採收,此時也是採後處理的開端。採收前的園產品,是活生生植物的一部分,採收後的園產品也是新鮮且有生命的,例如呼吸作用及蒸散作用等生理反應仍持續進行,而這些反應將因「田間熱」及「呼吸熱」而加速,若無任何作為,園產品的老化將提前發生,最終損及獲益及商品信譽。為了將國產的高品質園產品運至海外市場,預冷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
智能助力,要做天下第一班:桃園市新屋區蔬菜產銷班第15班
走進桃園市新屋區蔬菜產銷班第15班的生產基地,一棟棟溫室潔淨齊整,絲毫不像「種菜的」。成軍20年,不僅是全臺規模最大的有機蔬菜班隊,也是第一個「物流一條龍」——整合育苗、種植、分裝、運輸,甚至自己蓋溫室的產銷團隊,10年前豪語,要做「天下第一班」,如今已然實現。
安全杭菊,產業再現風華:苗栗縣銅鑼鄉杭菊產銷班第1班
不捨在地特色產業消失,苗栗縣銅鑼鄉杭菊產銷班第1班結合各界資源,展開提振杭菊產業大作戰。十年之間,落實安全栽培,改變乾燥模式,研發創意商品,一步一步振興杭菊產業,也翻轉班員們的種田人生。
產銷創新,有機文蛤 熱沖就能吃:彰化縣芳苑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5班
水產養殖領域向以男性為主,彰化縣芳苑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5班卻由女性漁青領軍,展現該班不落窠臼的思維,2023年5月取得全國唯一的有機黑蜆驗證,更開發「即食文蛤」真空包,熱水一沖就能吃,將產業帶向更深、更廣的境地。
同班同學,蜂蜜產銷新視界:臺中市太平區養蜂產銷班第1班
養蜂是傳統產業,臺中市太平區養蜂產銷班第1班泰半是青農,卻未因為作業辛勞而止步,反而不斷參賽、持續學習,交出亮麗的成績單。不但是全國得獎次數最多的班隊,並開展生態體驗活動,朝六級產業發展,證明只要用心,老產業也有新出路。
創造差異化,打造芒果藍海:屏東縣枋山鄉果樹產銷班第55班
芒果是大眾化水果,如何形塑品牌、突出特色是最大難題。屏東縣枋山鄉果樹產銷班第55班展現技術、提前產期,搶占市場先機。通路遍及外銷、宅配、量販、超市及電商,並為不同通路設計專屬包裝,創造差異化服務,贏得市場肯定。
改變產銷思維,稻米產業加值:宜蘭縣三星鄉有機米產銷班第1班
不同於傳統「先種再賣」的思維,宜蘭縣三星鄉有機米產銷班第1班「反其道而行」,採行計畫性生產模式,專種米製品「速配」米種,銷售穩定,沒有庫存壓力,班員分工合作,樂在從農,不僅將班隊力量最大化,也開發稻米更大的市場、更高的價值。
金針六級化,產業一條龍 :花蓮縣富里鄉蔬菜產銷班第2班
過去歷經金針產業一夕崩盤的危機,花蓮縣富里鄉蔬菜產銷班第2班班員沒有懷憂喪志,反而積極拓展生路,不但建立「安全金針」的品牌形象,也成功轉型為六級產業,融合生產、加工及休閒農業,老少班員一起守護產業與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