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 臺澳莓果產業第一線觀察紀實:低需冷藍莓走進低緯度 澳洲也多採介質栽培

本文作者楊士藝攝於澳洲藍莓農場。

本文作者楊士藝攝於澳洲藍莓農場。

文.圖/莓果日記-楊士藝
第6屆百大青農,家鄉在南投市八卦山上,大多作物以鳳梨、茶、荔枝、龍眼、薑為主。從小接觸農務,有感農村老化問題嚴重,求學決定念園藝系,希望學習知識可以幫助農業有所改變,深信農業也可以創造自己的價值。
第6屆百大青農,家鄉在南投市八卦山上,大多作物以鳳梨、茶、荔枝、龍眼、薑為主。從小接觸農務,有感農村老化問題嚴重,求學決定念園藝系,希望學習知識可以幫助農業有所改變,深信農業也可以創造自己的價值。

編按:臺灣藍莓經過幾十年品種更替後,選對品系並配合適合栽培方式,以及這幾年間陸續有業者及興趣栽培者不斷投入,進入蓬勃發展階段。楊士藝從碩士班時期2014年開始藍莓研究,後來投入產業生產,作為生產者累計至今已近十年,持續精進農業知識,陸續走訪美國、日本及澳洲藍莓生產果園現地考察。他以身為臺灣藍莓栽培業主、澳洲藍莓採果第一線勞工的不同面向等,執筆分享未來國內藍莓產業發展的可能性。

現代化的社會下,藍莓、覆盆莓等莓果類水果常因其高營養價值而被稱為超級水果,大多含有豐富的鮮豔色彩,其色彩來源大多為表皮的花青素、類胡蘿蔔素及多酚類,這些物質除了讓莓果具有天然的繽紛色彩,主要是協助保護莓果不受病菌侵擾,對人體則有抗氧化、抗發炎及幫助血液循環等功效。

藍莓近年朝低需冷性育種 臺灣已在摸索低海拔、商業化

藍莓(Vaccinium spp.)為杜鵑花科(Ericaceae)越橘屬(Vaccinium)青液果亞屬的開花植物,廣義來說可包含所有藍色果皮的漿果物種,人類對其馴化栽培的歷史僅有百餘年,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水果種類。

澳洲超市的莓果類鮮果產品,由左至右依序為覆盆莓、黑莓、草莓及藍莓。
澳洲超市的莓果類鮮果產品,由左至右依序為覆盆莓、黑莓、草莓及藍莓。

最初馴化成功且進行商業生產的種類,是位於溫帶地區的北高叢藍莓(V. corymbosum);目前多數人所認識的藍莓與市場銷售的鮮果,大多是經過人為篩選、育種而成的商業品種。世界上商業分類有:北方高叢藍莓(northern highbush blueberry)、矮叢藍莓(lowbush blueberry)、南方高叢藍莓(southern highbush blueberry)、半高叢藍莓(half highbush blueberry)、兔眼藍莓(rabbiteye blueberry)。

世界上目前仍以北高叢藍莓為最大栽培面積種類,早年臺灣曾引進試種,但因其溫帶落葉果樹的特性,具有較高的低冷需求,經試種後於低海拔地區適應不佳,最後只剩下雪霸農場、梅峰農場等高冷地成功種植。

近20年來隨著藍莓栽培面積增多,愈來愈多的栽培地區開始往低緯度發展,育種方向也改以低需冷性以及早生的南方高叢藍莓、兔眼藍莓為主。美國東南方的佛羅里達州,近年也開始發展不同以往的常綠栽培模式,搭配栽培技術以及品種特性,現今藍莓在冬季低溫較不足的地區進行生產,已不再是無法克服的問題。

兩國栽培方式面面觀 地植省成本、離地栽培回收速度快

關於臺灣低海拔地區進行藍莓商業化量產,由於缺乏前人經驗可供參考,日前透過前往規模化商業生產的國家,進行第一線的觀察與學習。

由於藍莓對土壤環境的特殊需求,喜好pH4.5~5.2之間的酸性土,且需兼具透氣、保水及高有機質的環境,大部分的土壤類型並不適合栽種藍莓,所以衍生出兩類做法:一、為將原生土壤進行土壤改良至接近藍莓適合的環境。二、以離地栽培的方式使用盆器種植,再自行調配適合的介質。

臺灣商業生產者或興趣栽培者目前多採離地栽培,使用花盆、不織布移植袋或塑膠栽培袋等容器,搭配酸性泥炭土、椰纖、稻殼、珍珠石及樹皮等介質來調配種植;少部分例如我自已的田區位於酸性土壤區域,經由改善土壤通氣性及增加有機質的方式可進行地植。

酸性泥炭土作為主要栽培介質並搭配盆器與滴灌設備。
酸性泥炭土作為主要栽培介質並搭配盆器與滴灌設備。

澳洲的地植藍莓:國外的土壤是否都適合種藍莓?在澳洲看到的狀況其實並非如此。實際走訪多個果園,同樣也離不開這兩大方向的種植方式。只是相對臺灣而言,在大面積的林業資源支持下,澳洲擁有比臺灣更加便宜、且就地取材的樹皮與鋸木屑可供利用。看似種植於地上的藍莓,實際上挖開植株下方,是經過腐熟堆肥過的樹皮,所以與其說是種在地上的藍莓,更貼切的說法應是種在樹皮堆肥裡的藍莓樹。地植的優點是節省成本,因為資材取得方便且便宜,在露天栽培僅搭設防鳥網的狀況下,是多數家庭農場或觀光果園使用的栽培方法,也有部分大型農企業在特定的田區保留地植模式。

澳洲露天地植於樹皮木屑堆肥內。
澳洲露天地植於樹皮木屑堆肥內。

澳洲的離地栽培藍莓:為多數大型農企業獲利後轉型的種植方式,優點是可以快速成園。透過人為調配適合的介質,混入酸性泥炭土及椰塊等資材後,將藍莓種在盆器中,搭配合適的品種及肥培管理,可縮短植株成樹的時間,快速進入收穫期。缺點是與地植園相比,成本高昂許多,且須配備精準的灌溉模式與遮雨棚溫室,但因回收速度快,愈來愈多大型農企業轉以此栽培方式。

澳洲遮雨棚溫室內離地栽培模式。
澳洲遮雨棚溫室內離地栽培模式。

澳洲薪資高、農場成本算得精 打工者績效差將被開除

莓果類的特色是果實相對較小,伴隨而來的問題就是在採收時需要大量人力。曾有許多人說:「藍莓如此小顆,在臺灣農業缺工以及工資不斷上漲的狀況下,未來採收缺工會是一大問題,過高的成本是此產業未來的隱憂。」

於是我決定前往世界數一數二高人力成本的澳大利亞,實際看一次在如此高昂的人力成本下,農場如何經營?以截至2024年2月澳洲基本時薪為28.26澳幣,加上11%退休金給付約31.37澳幣,澳幣匯率按20.50元新臺幣計算,每小時農場須給付的工資高達新臺幣643元。

高效率以及精準的成本計算:在人力薪資高昂的成本結構下,澳洲家庭農場經營較為不易,久而久之現存的家庭農場為節省人力開支,大多改以觀光農場方式經營;而大型農場精簡人力,可用農機取代工作事項,需要人力的工作則精準的算出每小時每個人力所能貢獻的產值,才能避免虧損。

以採收藍莓為例:採收工人每天都會看到前一天的採收成績,精算至每小時的時速還有在採收團隊內的排名表,農場會開出計件果價,採收量多者自然賺得多,若採收量不足基本時薪時,雖仍會支付基本時薪,但農場會提醒表現不佳的員工努力改善,否則很快就會被迫休假或者開除。工作時間也掌控得非常精準,如果是6點上班並非6點抵達即可,一般會需要提早15分鐘抵達進行簽到及採收的事前準備,6點一到準時開採,不會浪費絲毫的上班時間在採收以外的事物。

澳洲與大多數已開發國家一樣,也遇到農業缺工問題,當地人也大多不願從事農業基層工作。解決方式有二種:透過人力仲介開放太平洋島國國民來澳工作;另一方面則是向世界多個國家開放在臺灣享有盛名的「打工度假」簽證,吸引各國的年輕勞動力前往。

採果的排名表紅色代表過慢、黃色適中、綠色為表現良好,最右邊則為整週綜合表現,長期處於紅色會被農場開除。

臺灣青年霸榜澳洲採收快手 待遇、環境差異讓人展現拚勁

臺灣社會這幾年常提到,缺工是年輕人都不願意吃苦,更稱此世代為「草莓族」不做農業相關工作。針對這個世代對立的問題,身為農業從業者也是八年級生的我,直接以打工度假的方式,前往澳洲農場進行第一線觀察,發現這些所謂不能吃苦的年輕人,在澳洲農場所展現出來的就是上一世代所推崇的有拚勁的工作態度。不少農場工作團隊前幾名的採收快手有臺灣人的身影,與世界各國的年輕人相比,臺灣人的競爭力完全不輸,甚至有霸榜的狀況。

對於臺灣年輕世代為何到澳洲就願意從事農業勞力工作進行多人的訪問,歸結出以下幾點:

一、最重要的當然是在澳洲薪資高,基本時薪扣稅後也將近新臺幣500元,計件薪資更是能者多得,最高有人可拚到時薪新臺幣2,000元。在臺灣農業勞力工作雖較累,但卻難比其他產業有更高待遇,在有選擇的狀況下誰不想選輕鬆或錢多的呢?

二、在國外沒家人和朋友比較的壓力,在臺灣對農業工作也多有偏見,很多時候表面體面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三、澳洲的物價水平雖較臺灣高但扣除基本開銷後,能留下的錢還是可以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

四、在臺灣的農業勞力活難看到未來升遷希望;但在澳洲大家是背包客,心態上覺得這是一種暫時性的體驗。

五、農場勞務工作內容重複乏味,但在澳洲有來自世界各國年輕人,可以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輕人交朋友,讓無趣的工作內容因為人而活絡起來。

打工度假的各國藍莓採手們。
打工度假的各國藍莓採手們。

更多莓果在臺灣?本土桑葚具特色 黑莓、覆盆莓已有試驗種植

莓果果實小、營養密度高且大多可整顆食用,頗受消費者青睞。近年來全球莓果產業蓬勃發展,栽培面積也不斷擴大,其中大宗商業生產的莓果,以草莓、藍莓、黑莓及覆盆莓為主。臺灣生產的莓果以草莓為主,還有具東方特色的桑葚。

澳洲超市常見的四種主流莓果為草莓、藍莓、黑莓及覆盆莓,除前兩項外,目前臺灣已有部分興趣栽培者在不斷嘗試黑莓及覆盆莓的種植;在澳洲冬季均溫15~16度、夏季均溫25~26度左右的地區,也可透過品種更新及種植技術的精進來克服並成功種植。因莓果類的消費需求不斷上升,且在各種甜點及加工品上的應用多樣,相信在市場需求的催生下,搭配農業科技及知識的進步,未來能夠看到本土產的其他莓果類,讓國內莓果種類更豐富,滿足消費者的味蕾以及對健康的需求。

澳洲的覆盆莓莓農場。
澳洲的覆盆莓莓農場。

附錄:澳洲農場打工度假很賺錢嗎?

針對這個問題,很多年輕人在資訊紛亂的狀況下,問十個人就會有十個不同的答案。因為不同規模農場聘用模式不同,有些大公司有自己的人資系統,可自行投履歷。通常這類公司會遵守法規給予保底時薪,但大多不會幫忙解決住宿和交通等食宿問題,所以需要具有自主能力買自己的車並且租屋。

有規模的大農場會有遮雨設施,即使遇到雨天仍能上班賺錢。有些小型農場還是以純計件的計薪方式,若是遇到產量或者天候不佳、雨天停工,則上班時數短且薪水更有可能入不敷出,曾聽過最慘一整週每天只上班1到2小時,週薪不到50元澳幣,連房租都繳不起的情況。

若有興趣前往澳洲,必定要事先了解農場的計薪方式以及上班時數,否則有可能會遇到愈做愈窮的狀況。要避免這樣的狀況,要做到蒐集全面資訊,多問些人,不要接受單一資訊,隨時保持彈性,且具備審時度勢的觀察力,看工作狀況不如預期需要趕緊轉換工作,才能降低風險與避免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