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山林 疏伐後林下環境更豐富、精油量更高:臺東分署攜璞草園 開發針葉木系列精油

紅石林道深處的柳杉造林地。

紅石林道深處的柳杉造林地。

撰文/劉安倫 攝影/林焮堯 圖片提供/臺東分署

走在臺東關山鎮及海瑞鄉、總長24公里的「紅石林道」,可鳥瞰花東縱谷平原美景,林道深處還可見聳立天際的孟宗竹林及柳杉造林地。栽植超過40年的柳杉造林地,林木生長良好,甚至出現競爭,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疏伐,留給林木更多成長空間,經疏伐的柳杉枝條與枝葉已萃出精油等相關產品。

「怎麼可以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這塊島嶼有哪些氣味?」璞草園創辦人許仁和8年前落腳臺東,這四年隨著原民腳步往山林裡走去,不斷找尋臺灣味,這股源自山林的芬芳,現在正逐漸擴散中。

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源自日本,自幕府時代就廣被種植於廟宇與神社周圍,形成參天巨木林守護神明居所。在臺灣島嶼,柳杉是主要的人造林樹種,憑藉海拔落差形成的微氣候變化豐富,植株因應環境複雜性快速生長,香氣可比日本產柳杉更有層次。

根據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2008至2013年間所進行的第四次森林資源調查成果(後續維持每五年複查一次為原則),全臺柳杉的造林面積共41,390公頃,占人工針葉林造林樹種的11.39%;森林面積上所生長的林木樹幹材積總量(通稱:蓄積量,是各國森林資源總規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標),調查之柳杉蓄積量為每公頃約388.89立方公尺,為我國人工林針葉樹蓄積量最高的樹種。

以臺東分署轄國有林地種植柳杉的主要區域一一位於海端鄉的紅石林道為例,在2019至2022年間,總共疏伐搬出可利用的柳杉材積量達2,532立方公尺,但在過去林木伐採作業的現場,疏伐後的枝梢材及枝葉,因苦無可利用價值,在搬運成本的考量下,往往被堆置於現場,任其自然分解。

紅石林道是柳杉材產區,過去僅將主幹木材運出利用。
紅石林道是柳杉材產區,過去僅將主幹木材運出利用。

利用疏伐枝葉作萃取 招喚愛山之人的氣味記憶

近年,關於柳杉全材利用的成分與功效報告很多,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王升陽的研究團隊,就從餵食過柳杉葉片精油的小老鼠移動路徑中發現,柳杉葉子精油及其主成分檸檬烯(d-limonene)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安眠、抗焦慮及鎮痛的功能。

國立臺東大學生醫農食研究中心日前也透過蒸氣萃取的方式,將紅石林道實地採集的柳杉疏伐材料進行分析。檢測結果共從葉片和枝木身上,得到超過百餘種精油成分,其中總多酚的含量相當豐富,可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具備優秀的抗氧化能力。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分署長吳昌祐認為,這是推動山村綠色經濟,與國產材全利用的最佳實踐場域,他進一步與萃取本土精油不遺餘力的在地品牌「璞草園」品牌創辦人許仁和詳談,兩人同樣敬重部落,面對山林的謙卑與智慧,也相信愈在地、愈國際,諸多理念可謂一拍即合。

兩方議定,由臺東分署提供紅石林道林班內經疏伐的柳杉枝條與枝葉,交與璞草園,歷經反覆試驗,定錨枝條、葉子分項萃取的最佳數據,並針對成分進行分析;在了解其屬性後,建立出原物料規格化程序後,將成品打樣並通過盲測,終於開發出一系列名為「解碼柳杉」的洗沐、隨身滾珠與噴霧產品。

細聞解碼柳杉系列精油,香氣飽滿且富層次,有著不輸國際芳療大牌的明亮感。
細聞解碼柳杉系列精油,香氣飽滿且富層次,有著不輸國際芳療大牌的明亮感。

農地到山林,種香到尋香 島嶼氣味的採集者

被日本譽為「臺灣香草職人」的許仁和,堅持以自然農法的方式栽種香草作物逾18年,取其驅蟲與抗菌的避敵作用,降低化肥與農藥的使用,期能恢復土壤環境與生態。

許仁和從苗栗自家農地開始,擴展至臺中、臺東等地,逐漸吸引志同道合的農友加入,從種植、提煉到銷售,全由品牌一手掌握。無印良品的天然香氛系列,其中有數支產品,由璞草園量身協助打造而成。

8年前許仁和選擇將生產基地落腳臺東,看似為了尋求這片島嶼上不被汙染的樂土,還有一分私密的「自我」追尋。那是與部落合作照顧香草的過程中,族人長者對他的叩問:「你是誰?」、「你來自哪裡?」、「你要去往何處?」

2020年,疫情陰影籠罩全球,卻也讓精油、芳香療法被主流醫療看見其潛力,在這個時機,許仁和沒選擇坐鎮公司盯緊局勢,反之卻背起冰箱、帶上各式採香器皿與溶劑,跟隨著熟悉傳統領域的原民腳步,往山林裡走去。這四年來,他愈走愈深,深到手機無訊號處,甚至有時身體因高山反應而嘔吐;也愈走愈久,久到公司同事也都習慣了,每個月平均會有一週,老闆都待在山上。

回看這一路,從種植、萃取、更進一步投身於山林氣味的追尋,許仁和自嘲「也是被激到了」,但作為一個本土精油業者,「怎麼可以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這塊島嶼有哪些氣味?」

阿公過去焗香茅,許仁和最初是為了照顧家人而返鄉從農,意外地延續了祖輩萃取植物的生命經驗,尋根之旅未曾停歇。
阿公過去焗香茅,許仁和最初是為了照顧家人而返鄉從農,意外地延續了祖輩萃取植物的生命經驗,尋根之旅未曾停歇。

不追求最高萃油率 反覆實驗取得宜人氣息

愈親近山林,許仁和愈發現森林裡氣味的豐富性,遠遠超過人們所能想像。植物為了適應環境、趨吉避凶所散發的氣息,並非是為了取悅人類,天然植物所萃取出的精油分子,也不一定就是香的,「真實的森林,與一般大眾想像中的森林,有時不太一樣。」

雖然,網路上不乏以電鍋就可進行的簡易萃取教學,若真論起萃取的學問,卻是各家精油廠密而不傳的真功夫。精油的品質,與植材處理辦法、進鍋萃取時機、萃取手法與參數微調等,都有直接的關係,全憑經驗來拿捏。

而單一植物精油的出油量多寡,直接反應出植材的取得成本;但若為了追求最高萃油量,又容易「過萃」,得到較多如醛類、酚類易引起皮膚敏感的大分子物質,精油的氣味也會變得相對混濁且帶有雜訊。

許仁和不吝透露作法,是依照最終產品的質地與用途,反推出不同的萃取工法。以柳杉為例,「我們會先讓葉片悶蒸一夜作預萃,而且只取前70%的萃取量」,確保在不另增人工添加物的前提下,精油的氣味與效用都更宜人。

以地景氣味為開發核心的「香遇知本」七里香系列,分別將葉、花、果精油供旅人自由調配,意圖令人聞香復返。
以地景氣味為開發核心的「香遇知本」七里香系列,分別將葉、花、果精油供旅人自由調配,意圖令人聞香復返。

疏伐後生態豐富、精油量提升 亦有助林農補貼收益

傳統未經疏伐的人工林,樹木間嚴重競爭光線,容易使得林下光線微弱而不利植物生長,林下植物稀疏,造林地中只看得到人工種植的林木;而有進行疏伐的人工林,留下來的林木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線,進行光合作用而健康生長,光線也可撒落至造林木下方,營造出適合多元植物生長的環境。

精油是植物在行光合作用時的次級代謝物,這些代謝物不似脂質、醣類、蛋白質等為植物生存所必須,卻能提供植物在對應環境時,可避免動物啃食、降低啃咬後傷口感染、吸引授粉等功能,以獲得更好生存與繁衍的機會。當林下環境越豐富,植物也越會催化出更好的避敵機制,經過疏伐的植物所萃取出的精油量,也已從新系列「解碼臺灣肖楠」過程中證實,差異可達3倍以上。

「這真的大大地振奮了當地的林農!」經營企劃科的科長林秋綿說,林業保育署與璞草園合作,提供解碼柳杉在研發階段所需的枝葉原料,完成產品階段後,所需的後續原料,則媒合璞草園與轄內林班地的伐木業者,直接進行採購。此外,也鼓勵租地林農撫育造林木的修整枝條,供作提煉精油的原料。

「有了這筆收入,可以稍微補貼疏伐所需的人力與油錢,也讓林農小賺一點點。」

學術調查與部落經驗相輔 邁向建立「森林氣味資料庫」

隨著「解碼柳杉」系列的研發成果益發深入,源自山林的陣陣芬芳,正逐漸擴散開來。3月5日臺東分署與璞草園共同發表「在家,種下一片森林」精油產品發表會,繼柳杉後,還有臺灣杉、臺灣肖楠及紅檜精油問市。

為了解碼更多植物的訊息,許仁和在臺東分署引薦下,結識來自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王志強,兩方合力帶著山林調查研究小組、以及氣味研發團隊,進一步針對森林植被調查,蒐集森林類型及環境特性的記錄與分析,試圖有系統地建置島嶼上森林植被、環境與香氛資料庫。

為持續推廣原生植物,臺東分署目前已掌握近2百餘種原生樹種的苗木培育方式,持續提供林木生產、生態支持、環境綠美化及蜜源植物苗木需求。這些都可以提供給山村部落與社區作申請,透過栽種民族植物或臺灣原生種森林香氛植物,形塑衛星微型工廠之樣貌;除可提供精油萃取之材料外,也可活絡山村綠色經濟,促進在地就業及森林永續經營。

許仁和也承諾,願意提供技術輔導,給有意願參與投入精油產業的租地林農、在地社區或部落夥伴,將研發成果轉化成輔導量能,健全精油產業鏈。

臺東分署與璞草園投入精油開發,讓大眾在家也能親近臺灣森林
許仁和與屏科大森林系教授王志強,將山林植被與環境作有系統的紀錄,浸潤五感的同時,也學習解讀植物訊息。(圖片提供╱璞草園)
許仁和與屏科大森林系教授王志強,將山林植被與環境作有系統的紀錄,浸潤五感的同時,也學習解讀植物訊息。(圖片提供╱璞草園)
儘管掌握了萃取的鋩角(mê-kak),但自然總能帶給人們更多驚奇。
儘管掌握了萃取的鋩角(mê-kak),但自然總能帶給人們更多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