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3月號 森羅林萃 根植本土森林精油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近年積極推動非木質林產物的產業發展,去(2023)年農業部通過新增「森林精油」為林產品初級加工項目,林業保育署與轄下八個地區分署打頭陣,將造林木與原生植物萃取出精油,連結產官學三方共同投入,邁向臺灣森林精油生產的行列。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 林華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林務局局長、國立臺灣博物館副館長、文化部專門委員兼媒體公關組長、科長、林務局保育組技正、臺北市立動物園副研究員、組長、臺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豐年雜誌
本土森林植物精油 吸吐臺灣山林香氣:精油產業活化林業 剩餘枝葉可去化、林農有收益

2017年是臺灣「國產材元年」,隔年全國農業會議訂出十年後——2028年國產材自給率達成5%的目標,增加至五倍。距離目標達成時間,今年來到期中考階段,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積極推動可相輔相成的非木質產業發展,轄下全國八個地區分署將在今年全部各自推出不同風土的特色本土植物精油原料生產,衍生精油、純露及香水等相關產品。

豐年雜誌
林產類加工大變革 邁向森林精油初級加工里程碑:林業保育署領軍 輔導林農「萃」出香氣與產值

「玉桂出雲山」土肉桂精油及純露、「解碼柳杉」精油創新商品陸續問世,引起愛好者注目。本土森林精油今年更將百花齊放,為推動國產精油的產業鏈,農業部去(2023)年下半年新增「森林精油」為林產品初級加工項目,鼓勵林農或林業合作社一起投入生產臺灣香氣行列,將每年約3千公噸的莖葉、枝梢殘材等林業剩餘資材萃出精油。結合產官學的合作,將以往不受重視的林業剩餘資材多元利用,創造最終木材收穫前的額外收益。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轄內的出雲山苗圃,種有近500株土肉桂,作為物種保留與產品研發原料之用。
豐年雜誌
土肉桂產業帶動經濟活化與林地永續:精油規模化生產 創造多方互利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以在地土肉桂葉為原料,推出「玉桂出雲山」品牌主打本土森林精油商品,更大力輔導林農種植土肉桂與學習精油萃取技術。從土肉桂的產地源頭、精油製作、商品研發再到市場推廣,土肉桂精油產業鏈正逐步成形,臺中分署分署長張弘毅認為,未來種植產量明顯提升後,土肉桂精油將迎來規模化生產,所帶來的收益,不僅能提升林農收入、活化山村經濟,更能提高林農將果樹替換成土肉桂的意願,讓林地得到保存,邁向永續發展的可能。

紅石林道深處的柳杉造林地。
豐年雜誌
解碼山林 疏伐後林下環境更豐富、精油量更高:臺東分署攜璞草園 開發針葉木系列精油

走在臺東關山鎮及海瑞鄉、總長24公里的「紅石林道」,可鳥瞰花東縱谷平原美景,林道深處還可見聳立天際的孟宗竹林及柳杉造林地。栽植超過40年的柳杉造林地,林木生長良好,甚至出現競爭,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疏伐,留給林木更多成長空間,經疏伐的柳杉枝條與枝葉已萃出精油等相關產品。

「怎麼可以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這塊島嶼有哪些氣味?」璞草園創辦人許仁和8年前落腳臺東,這四年隨著原民腳步往山林裡走去,不斷找尋臺灣味,這股源自山林的芬芳,現在正逐漸擴散中。

王升陽認為臺灣森林精油已有具特色、品質的產品原料,只要進一步健全產業鏈,未來可朝國際發展。
豐年雜誌
王升陽:打造產業鏈 尋找馥郁臺灣特有香氣:國產精油檢測中心穩健產業發展

小小一滴森林精油,需要1公斤木材萃取;提煉1公斤香杉精油,需要使用500公斤木材。一瓶精油,蘊含一大片滿滿森林力。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近年投入研發木土森林植物精油,與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循環經濟研究學院院長王升陽合作,打造精油產業鏈,起步從2023年4月成立「國產精油檢測中心」開始。

劉掍山響應雲林縣平地造林計畫,並自創「千層述」精油品牌,是目前少數直接投入精油銷售端的農民。
豐年雜誌
從林農跨界精油加工 平地防風林大變身:「千層述」淬鍊出對故鄉土地的盼頭

「風頭水尾」的雲林縣口湖鄉,貧瘠土地上矗立一排排防風林,12年前農三代的劉掍山響應政府造林政策,在家附近種下可抵禦強風、耐鹽旱的綠花白千層,面積達二甲,4、5月即將開花,他在林地裡將砍下來的樹木,把葉子和樹枝簡單分開,準備帶回萃取精油。

2016年劉掍山自創品牌「千層述」,透明的綠花白千層精油,細細嗅聞,有股不刺鼻,帶有天然甜味和木質的香氣,不僅造林、防風,還帶來有別於一般加工農產的高經濟價值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