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2 文章

【區域農業新世代系列報導】守護我們的根!看臺灣農業打拚的種原種苗之路

地球上的氣候一直在變遷,未來的改變可以想見卻無法預測。因此為求對抗可能的乾旱、洪水、病蟲害等,也為符合消費者越來越刁鑽的胃口,育種的道路持續不斷擴張。「種原」是所有作物品種改良的基礎,也就是育種的材料,種原的多樣性跟遺傳因子是讓作物育種得以優化的原動力。

【蟲農夥伴】螞蟻是敵還是友? 1招破解與蚜蟲的共生關係

不論是哪個田間都一定會出現,而且蹤影無所不在,卻幾乎不會受到注意的蟲類,那就是螞蟻。也許不會啃食蔬菜的葉片或果實等,不會直接造成危害這點,是較少受到關注的原因。不過,說到螞蟻對於農業而言是否為無害的生物,其實是個非常令人困擾的存在。尤其是像我一樣,對於「藉由天敵昆蟲的力量來減輕害蟲危害」這種理念的農家而言,螞蟻和益蟲-瓢蟲是敵對的「麻煩的昆蟲」。

台美畜牧場翁炳坤因女兒愛吃蛋 而投入蛋雞飼養。

【在地農人02 】用讓至親吃好蛋的心養雞 台美畜牧場以歐規設施生產動物福利蛋

參訪養雞場,不難想見距離50公尺就可能聞到雞屎味,不時還有紛飛的蒼蠅縈繞前後,但來到臺南市「台美畜牧場」官田場,即使進了場房建築也聞不到任何臭味、看不到蒼蠅。畜牧場飼養蛋雞不僅重視環境衛生,還是以非籠飼的平面飼養方式、低密度人道飼養,蛋雞生活品質好,雞蛋的品質也高。

不只幫料理調味!鵝油熔點低、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談到鵝,人類與鵝接觸的歷史久遠,最早懂得享受鵝肝美味是古埃及人,據一些世界家禽史料顯示,早在公元前2500年,即距今4520多年前,埃及的撒哈拉壁畫中,就有古埃及人填鵝的情景。

潮間帶有什麼?六斑二齒魨 氣噗噗的海底氣球

魚兒百百種,不見得每種都認識,但大家看到長滿刺棘的魚,一定可以大聲的叫出牠的名字,牠們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河魨。奇怪的是,明明是住在海裡,卻被叫「河」魨,這是因為以前人們經常在沿岸或河口附近發現牠們,才有如此特殊的名稱。

【區域農業新世代系列報導】 全面提升臺灣精品花卉保鮮儲運技術 讓世界「花」現臺灣

蘭花高貴、火鶴熱情,臺灣精品花卉外銷全世界,深受國際市場青睞,每年創造的產值遠高過蔬菜、果樹、特作、雜糧與稻米等農作,如何全面提升花卉切花保鮮儲運技術以滿足市場需求,成為一大挑戰。

保育生物多樣性 監測過程須有4大關鍵要素

監測野生動物的分布與動態變化,是保育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固定的地點,以同樣的調查方法與調查時間,長期反覆調查,能獲得一個地區的自然資源與生物族群的狀態,以及環境棲地的變化情形;調查成果可作為經營管理與保育策略的依據。

繁養殖技術突破與改進 開創臺灣釣蝦產業的泰國蝦

淡水長腳大蝦學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在臺灣俗稱泰國蝦, 1970年由我國駐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水產專家林紹文博士自泰國引進約300尾,經廖一久博士在水產試驗所東港分所與當時漁業局烏山頭水庫養殖試驗站成功試養與人工繁殖成功而得名。

進口雞肉來勢洶洶 電宰公會理事長:國產雞肉有2大優勢

第3屆CAS國產香雞排嘉年華於9月27日登場,是白肉雞產業的年度行銷重頭戲,也是台灣區電動屠宰工業同業公會賴豐富理事長(今年7月就任)新上任後,第一場大型行銷活動。賴理事長接受《畜產報導》專訪時表示,香雞排是國產白肉雞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之一,全臺至少99%的消費者都已認識和品嘗過香雞排的美味,所以電宰公會舉辦雞排嘉年華的意義,不只在推廣雞排,而是要讓民眾深入了解國產雞肉新鮮味美的優勢,藉此區隔並減少進口雞肉。

【蟲農夥伴】三大極惡蝶蛾幼蟲 不靠農藥的防治關鍵對策

說到對於蔬菜葉片或果實造成食害的蝶蛾幼蟲,雖然也有紋白蝶及金鳳蝶的幼蟲、菜葉蜂的幼蟲、蔬菜象鼻蟲的幼蟲等例外,但其實大部分都是蛾類的幼蟲。從春天至秋天,蛾類、螟蛾類、捲葉蛾類、小菜蛾類、尺蠖蛾類、天蛾類,名字多到列舉不完的各式各樣的蛾類幼蟲,會在每周交替出現於田間,將蔬菜啃食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