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雞肉來勢洶洶 電宰公會理事長:國產雞肉有2大優勢

根據統計,白肉雞場平均每周入雛數,近2年成長速度加快,可見國人對白肉雞的需求不斷擴增。(圖片/攝影王志元)

內容提供/《畜產報導》 文/中央畜產會企劃組 王淑瑛

第3屆CAS國產香雞排嘉年華於上月登場,是白肉雞產業的年度行銷重頭戲,也是台灣區電動屠宰工業同業公會賴豐富理事長(今年7月就任)新上任後,第一場大型行銷活動。賴理事長接受《畜產報導》專訪時表示,香雞排是國產白肉雞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之一,全臺至少99%的消費者都已認識和品嘗過香雞排的美味,所以電宰公會舉辦雞排嘉年華的意義,不只在推廣雞排,而是要讓民眾深入了解國產雞肉新鮮味美的優勢,藉此區隔並減少進口雞肉。

白肉雞產業的成長趨勢

賴理事長指出,香雞排主要以帶骨雞胸肉製作,國外不生產、臺灣也沒有進口帶骨雞胸肉,所以消費者無論在專賣店或路邊攤吃到的帶骨香雞排,每一片都源自國產雞肉,這也是香雞排吃起來如此鮮嫩味美、受到大眾歡迎的祕訣所在。賴理事長於民國82年即進入白肉雞產業,他綜觀白肉雞產業的發展,只有在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稍受衝擊,整體市場呈成長趨勢,以白肉雞場平均每周入雛數為例,10年前約380餘萬隻,101~104年略減,105年後躍升至400萬隻以上,近2年成長速度加快,今年前7月平均達463萬隻,其間還曾兩度超越500萬隻水準,可見國人對白肉雞的需求不斷擴增;而需求之所以擴增,與連鎖便利商店、量販超市、健身房和炸雞店都在銷售雞肉產品有關,最主要的帶動品項就是香雞排和即食雞胸肉。

雞胸肉曾經是不受青睞的部位,早年農政單位還曾辦理促銷或開發食譜,鼓勵國人多加利用,但隨香雞排和即食雞胸肉大為流行,胸肉成為白肉雞的熱門部位,單價甚至媲美國人最愛的雞腿。如今街頭巷尾,炸雞店開了又開,禽肉大廠也搶商機,開設不同品牌的炸雞店;即食雞胸肉,則是由日本紅到臺灣,搶的是重視瘦身、喜歡輕食的年輕人市場,由台畜開發相關產品開始,如今包括大成、卜蜂、富統等肉品大廠的即食雞胸肉及其他品牌舒肥雞胸肉等,都在量販超市及便利商店上架,口味變化也愈多。

進口雞肉不斷增加的隱憂

臺灣白肉雞需求成長、市場擴大,其實與全球消費趨勢吻合,賴理事長認為,除與香雞排、即食雞胸肉相關產品熱銷有關外,相對豬肉而言,白肉雞飼養周期短、成本相對較低是最大優勢,不過,他認為臺灣白肉雞產業不能自喜於市場擴大,因為進口雞肉來勢洶洶,會在國產雞肉量少、價高時趁勢而入,取代部分國產雞肉的市場。以胸肉為例,美國清胸肉(不帶骨)就趁最近期間國產白肉雞供應量少、價格走高時愈進愈多,美國清胸肉產地價格自7月以來僅約70幾元,即使含水率高、冷凍時間長影響口感,也可能有業者基於經營成本考量而以進口取代國產。

電宰公會理事長賴豐富(左2)透過專訪表示,在國產雞肉供應量少時,業者為了經營考量,以進口雞肉來取代國產白肉雞供應市場,是一大隱憂。(圖片提供/桃園市政府)

賴理事長先前即擔心,今年5、6月國產白肉雞會有供應量不足的情形,因為供不應求、價格不斷上漲,今年雞肉進口量已經超越去年同期(1月至7月20日已進口15萬1千公噸),連以往不曾有進口紀錄的雞胸肉,這一、二年進口量也多了起來。賴理事長強調,這是白肉雞產業最不樂見的現象,最好是維持產銷平衡、價格穩定,以限縮雞肉進口的空間,即使有進口,也應確實區隔國產與進口雞肉,讓消費者不會被調理手法混淆並愛用國產,這樣才能創造白肉雞整個產業鏈、銷售通路以及消費者多贏的局面。

要維持產銷平衡、價格穩定,賴理事長建議成立產業基金及建置或租借冷凍庫等方式,以發揮事前產銷調節的功效;事實上,從種雞入雛量、種雞量到肉雞量都有生產資訊,肉雞上市量也可掌握至少7、8成,若能善用資訊、事先採取動作做好產銷調節,確保物價穩定,不僅進口雞肉會失去進口的誘因,也有利食品加工業、小吃攤或餐廳業者穩定經營。

以雞翅與清胸肉為例,2、3年分別高到每公斤130~140元的歷史天價,去年量多,雞翅一口氣掉到30元,胸肉則掉到50元,今年雞價又回漲,價格高低差太大,並不利國產雞肉市占率的穩定。

電宰公會理事長一任為3年,賴理事長表示,就任後願攜手農委會、中央畜產會與白肉雞產業的業者共同會商、擬具對策,以排除白肉雞產業的發展障礙、提升白肉雞電宰及產銷各環節的競爭力,並結合行銷推廣,讓產業能永續發展;他認為,在政策的支持下,白肉雞市場要進一步成長至每周500萬隻、520萬隻、甚至更高的量,不是沒有機會,例如取代進口雞肉、搶攻紅肉市場、甚至突破禽流感疫區的限制而發展外銷,都有無限可能和努力的空間。

本文摘錄自中央畜產會出版2020年8月號《畜產報導》,原文標題為〈專訪電宰公會理事長賴豐富 由國產香雞排看白肉雞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