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光電遇見生態─布袋鹽田發展太陽光電歷程

臺灣位處候鳥東亞澳遷徙線中央,為眾多水鳥過境及度冬重要棲地。臺灣沿海溼地過往也因填海造陸、圍墾魚塭及沙源流失等原因,導致西部泥灘地大幅縮減與劣化。在自然溼地不斷減少下,人為溼地保育水鳥功能逐漸受到重視,研究指出水田、魚塭及鹽田成為水鳥替代棲地,減緩自然溼地破壞產生的衝擊。但是隨著太陽能光電的發展對於土地的需求,西南沿海廣大的廢曬鹽田成為光電板設置的選項,因而引發綠能光電發展與鹽田生態保育的爭議。

娛樂漁業加值轉型 「船中接待」成為創生應援生力軍

「青年」是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原動力,無庸置疑。近幾年,青年返(留)鄉投入鄉村事業發展,從初淺認識家鄉到投入深耕地方產業,以規劃其經營事業及價值為本位留鄉,扮演的角色也逐漸跳脫傳統社會眼光的羈絆,願意以融入地方、真正成為在地經營的一份子而力求發揮。

落葉變多了?可能是「褐根病」惹的禍 樹木醫詹鳳春:得靠樹的自身免疫力克服

樹木癌症並不是近年才出現的樹木疾病,這種病菌過去也常常出現在果樹身上,只是沒有特別受到關注;果樹如同職業產婦,壽命向來有一定的限度,人們也往往容易因此忽略果樹的健康狀況。這幾年因全球暖化,喜好高溫潮溼的病菌漸漸從熱帶地區蔓延開來,樹木癌症的案例也因此劇增。

【竹藝復興】翻轉地方命運的小鎮創生學

9月分的南投秋老虎發威,早上10點,揮之不去的悶熱空氣就纏得人汗如雨下。但此時的臺西客運卻聚集了二十多人,個個手持竹節、玻璃瓶,聚精會神製作竹花器,在他們充滿熱情的眼中,彷彿能看見小鎮曾有過的繁華榮光。

年產值800億的黑金傳奇 萬榮鄉的紅寶石咖啡口感豐富有層次

現代人喜歡在上班或下午茶時間來杯咖啡,除了可以振作精神,也能轉換心情。花蓮縣萬榮鄉近年來推廣咖啡,尤其種植在海拔600公尺的山坡地上,將咖啡提升到中海拔環境,所沖出來的風味,更加有層次。

南向發展,前進國際 「加值化農產品產銷及物流技術,運籌亞太潛力市場」研討會紀要

配合新南向政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自106年起統籌執行「加值化農產品產銷及物流技術,運籌亞太潛力市場」旗艦計畫(簡稱旗艦計畫),針對外銷關鍵技術進行研究,籌組新南向國家隊,以突破障礙,打響臺灣農業優質、安全的國際名聲。計畫執行至今已取得諸多成果,農糧署特於109年10月16日假臺北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舉辦旗艦計畫研討會,邀請13位產、官、學界專家分享產業趨勢、計畫亮點及新南向拓銷經驗,作為我國農業新南向人才培育及相關政策發展的參考。

全球暖化調適策略 韓國改種亞熱帶水果帶來收益

全球暖化使處於溫帶氣候的韓國在百年間平均氣溫上升1.8℃,為世界平均氣溫0.7℃的2 倍以上。因氣溫不斷地攀升,過去僅能在韓國最南端濟州島栽種的亞熱帶水果,現已擴展到全羅南道及慶尚南道。韓國農民原本主要栽培的水果為溫帶水果,如蘋果、橘子、梨子、葡萄、桃子及柿子等6 種,現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亞熱帶水果成為能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收成作物。

魚鮮教戰守則:獨特口感又富含營養 老饕級的美味魚眼

眼大為美,不僅在人,同時也通用於魚;而大眼睛的魚,不但外型看來可愛逗趣,一對大眼炯炯有神,風味更是鮮美。特別是家中長輩總是口中叨唸著,要讓兒孫頭好壯壯且雙眼明亮,因此每當全魚上桌之際,總會將魚眼挑出,成為關愛與疼惜後代的具體心意。

公民科學家齊力 巨量資料填補生物多樣性監測系統空缺

在鳥類監測於2010年轉由特生中心執行的同時,國內開始推廣「公民科學家」參與全民監測生物多樣性,由專家設計容易操作的調查方法,再招募志同道合的民眾(公民科學家)參與調查,除了藉助公民科學家的力量蒐集生物多樣性資料外,亦有提升參與民眾認識生物多樣性,促進保育行動的效果。

醫治樹木、也被樹治癒了!臺灣第一位女樹醫─詹鳳春

當我還在念小學的時候,下課後最高興的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跑去回家路上必定經過的一間盆栽店。它是農村裡唯一的一間盆栽園,培養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盆栽,放在架子上,像是珍藏,又像是等待著客人來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