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蟲蟲刺客任務》,探索人與昆蟲和諧共存的可能

「蝗蟲過境」一詞描述自古以來人類對於蟲災的恐慌與憂慮。蝗蟲,其實就是蚱蜢,看似無害甚至柔弱的田邊昆蟲,卻可能因為氣候環境的微妙變化,搖身變成吃相兇猛、危害甚烈的「蝗害」兇手。

青農返鄉,攜手農企業共創三贏

農委會自102年起推動青年返鄉政策至今已有4年的時間,其中花蓮、宜蘭地區榮獲百大青農殊榮的青年就有26位

北部水稻即將進入分蘗盛期,嚴防葉稻熱病危害

北部地區水稻即將進入分蘗盛期,葉稻熱病極易發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呼籲稻農密切注意田區疫情,把握時機正確防治,可降低損失確保收益。

穿上機能衣,「種子披衣技術」將創種子新商機

像是穿著機能衣的種子,事實上是歐美廣泛使用在種子的加工技術-種子披衣(seed coating)。披上外衣的種子改變了形狀和大小,讓細小的種子更容易機械播種

牛結核病陽性牛隻依規定撲殺,防檢局表示:牛乳依國際通用之加熱方式處理,安全無虞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20日表示,為降低牛隻牛結核病傳播風險,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依其公告之「草食動物牛結核病防治措施」規定,執行各項牛結核病檢驗及防治工作

【寓軍於農】失根的好茶部落,走出莫拉克風災再現魯凱文化

他們的家,曾被土石流衝破,導致整個部落被迫遷移,成為失去家園的魯凱族人。走過莫拉克災後重建的漫漫長路,來自屏東縣霧台鄉好茶部落的魯凱族人來到瑪家農場「禮納里」

草莓育苗期即將開始,苗栗農改場將提供村里駐診及巡迴服務

一年一度的草莓育苗期即將開始,為因應苗栗地區草莓農育苗時最常遇到的炭疽病及萎凋病等問題,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即日起組成技術服務團隊,於本(106)年度育苗期間提供巡迴診斷服務。依據育苗農戶之分布,規劃服務輔導區域,對於育苗期相關之問題皆可至現場諮詢或診斷,團隊將採每月2次不定期於村里辦公室駐診,以提高服務範圍。

石虎保育扎根廉潔教育,國小師生共襄盛舉

南投林區管理處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6年建構農業廉潔網絡系列「農業總動員-廉潔藝起來」札根教育活動,於106年4月19日在南投縣國姓國小安排保育及廉潔教育活動

如何看待農藥的雞尾酒效應?

最近農藥殘留標準制定爭議中,許多公民團體擔心,政府審核時只考慮單一農藥的毒性,未根據農民習慣同時施用多種農藥的「雞尾酒療法」進行評估。

全球首隻「會喊餓」的矽藻,未來可望應用在環境檢測和生技製藥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19日舉辦「生科週研究成果發表會」,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系林翰佳主任研究團隊透過生物技術研發出全世界第一隻「會喊餓」的矽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