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節省培育時間,春石斛蘭出瓶苗到盆花一年就好!

春石斛蘭 (Nobile-type Dendrobium) 為全球新興盆花,擁有花朵繽紛、壯麗多花及香氣濃郁等特色,因其自然花期集中於每年 2 至 4 月之春季,故稱之為春石斛蘭。傳統上春石斛蘭採用扦插苗生產,造成植株高度及開花均不整齊,採用組培苗雖可改善整齊度,仍需花費二年的栽培時間方能上市,為解決春石斛蘭整齊度與栽培期過長問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出一項促成栽培技術,研究結果達成一年內由出瓶苗栽培至開花株的生產流程,節省一半的生產時間,提高了設施周轉率,並具備整齊度高、產期早、可密植、盆花與葉片品質俱佳的生產優勢,大幅提升產值,具有極佳市場競爭優勢。

文、攝影/ 蘇立中

【蟲農之路】農田裡的異形戰場

《異形》這系列電影活靈活現的呈現出人類被外星生物寄生的恐怖情景,先是人類被異形卵孵化的抱臉體從嘴巴鑽入身體,接著在人的體內成長到一定大小變成破胸體後,突破人類體腔再成長變成成體,雖然看電影總會覺得很可怕,但其實這些寄生來寄生去的行為可真是實實在在地發生在我們生活的周遭,除了我們熟知的人類寄生蟲之外,跟人類較無直接關係的生物寄生情景,也是無時不刻的在上演著 (圖1),而這些生物們的互動既不虛構更非想像出來的劇情,只是這些現實環境中看似異形的主角並沒有嚇人的身體構造以及龐大的身軀,反而大多被誤會是惱人的蚊蟲或沙子,雖然平時毫不起眼且難以觀察,但若是在農業上提起「寄生蜂」這三個字,可能大家就略知一二了。

【綠主張】從西方的明日農場,探見台灣的未來農村

回到宜蘭員山深溝村以農為生,一轉眼即將邁入第十四個年頭,當初誤打誤撞創立的穀東俱樂部,也因緣際會被視為華人圈第一個社群支持農業(CSA)的範例。雖說歸農之初,並未有意識地企圖創立CSA農場,盱衡諸般主客觀條件之後,卻自然而然走上了這條由許多先行者前仆後繼、胼手胝足開闢出來的美麗小徑。

【飽讀好書】讓你讀得津津有味、看得飢腸轆轆

中午時分,維克多.雨果坐在格蘭大道上的餐廳裡。夜晚,他品嚐著漫長且豐盛的晚餐。即使是在撰寫《呂克萊絲. 波姬亞》(Lucrèce Borgia)的劇本時(雨果花了十一年才寫完),作者本人也是「慢慢地花上兩個小時,吃著一大塊冷肉醬」。

【循環經濟】小農處理豬糞的困擾,這位眼科醫師找到解方

全世界綠能當道,農委會設定2020年沼氣發電的豬隻量要達到250萬頭,也就是每兩隻豬,就有一隻可以發電,不過能源業者評估,每場大約5、6000頭以上豬隻,才有投資發電機組的價值,有業者更直接表明,飼養5000頭以上才願意全額負擔發電機組費用。

【循環經濟】豬糞變綠電,環境更輕鬆,豬農笑呵呵

位於嘉義縣義竹鄉的張林素梅畜牧場二場養了一萬隻豬,以往到這個時節,飼主常常接到左右鄰居投訴,因為冬天溫度低,養豬排泄不易發酵淨化,惡臭瀰漫空氣,不過,去年畜牧場和台灣再生能源公司合作,設置沼氣發電裝置,原本討人厭的糞尿,一夕變成生財綠電,如今走進養豬場幾乎聞不到屎尿味,再也不用怕環保局來查了。

拯救台灣白海豚 國際專家獻策,為保育與綠能雙贏尋找解方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將於4月18日,邀請國內外各領域的學者專家,針對政府計畫在海中建置數百架風機的開發案,舉辦「離岸風機.聲學.台灣白海豚保育國際論壇」。

週末賞鷹嘗好筍,體驗樂活生態小旅行

新北市各區的農產品都極具特色,「五股綠竹社區」所種植的綠竹筍,因地質氣候得天獨厚,有著坑谷地形、沙質壤土、充足日照、適中的水份涵養,培育出的綠竹筍細緻多汁甜度高,種植出最優質的綠竹筍,並以該特色產業綠竹筍將社區名稱命名為—綠竹社區。

【野望書寫】鯨背後有海

在東岸首見抹香鯨時,牠離我極遠,像一顆入海的隕石冒氣的沙。我全神貫注遠方的牠,直到牠下潛失去身影,海面平靜,剩下風向吹移的紋路,後來我沒有再看過抹香鯨。

整合農業金融,北區55家農漁會今加入信用部資訊共用系統

過去農漁會信用部資訊系統,分散在5個共用中心、4家農會自設的資訊室,存錢在南部農會的農民,到了北部就沒辦法用存簿領錢,全國農業金庫開發出一套信用部資訊共用系統,希望整合全國農漁會物流、金流,繼去年納入中區公用中心後,今早和北區共用中心轄下55家農漁會簽訂合作意向,預計年底有半數以上農漁會加入共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