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台灣白海豚 國際專家獻策,為保育與綠能雙贏尋找解方

文/ 動物當代思潮 首圖攝影/ 張恆嘉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將於4月18日,邀請國內外各領域的學者專家,針對政府計畫在海中建置數百架風機的開發案,舉辦「離岸風機.聲學.台灣白海豚保育國際論壇」。

過去被稱為中華白海豚,目前已被正式更名的台灣西海岸特有亞種「台灣白海豚」,有五大生存威脅,包括棲地消失、環境汙染、非友善漁法、淡水入注流量減少等,如今又加上離岸風機的架設,第五項生存威脅的噪音,將直接衝擊到已經僅剩不到70隻,被國際列為極度瀕危的白海豚的滅絕與存續。

許多保育專家都感到憂心,生理構造對水下噪音特別敏感的鯨豚,噪音影響範圍廣達80公里,然而風機的架設場址距離白海豚棲息地卻僅僅500公尺,去年環評雖已調整至1000公尺,但國內環團與國際專家的經驗均認為這樣的距離、包括水下噪音減緩措施等,根本不夠。

究竟風機建造的場址,應該距離白海豚棲地有多遠,方可減少對其存續之威脅?「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呼籲政府,應於風機開發前,就進行示範機的營造期/運轉期的噪音模擬監測,妥善制定後續完備的建造計畫,盡可能以高標準來避免「生態保育」與「永續能源」之發展形成兩相牽制的局面。

國內學者多表示,應該用更審慎的方式,來放大風機的監測範圍,但由於我國對風機實務經驗不足,風機開發對鯨豚的影響更缺乏研究,因此「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特別舉辦這場國際論壇,邀請專業領域包括海豚生物學、聲學/噪音對鯨豚的影響研究、國外風機實務經驗、保育與開發相關政策等17位紐澳美加等學者專家甚至風機開發業者,來為國內的「白海豚保育vs離岸風機開發」獻策。

例如其中有風機開發經驗的國外研究者就表示,台灣是最適合漂浮式風機的國家,浮動的風機架設在漂浮平台上,將可以不受一般固定式離岸風機海底打樁的限制,只要移至距離海岸更遠的深海處,就能避開白海豚的棲息地。

主辦單位表示,這批遠道而來的國際專家們,先前已出海勘查過白海豚棲地與風車開發案的場址,近期並展開工作坊,除期望於論壇中,對公部門、保育團體、顧問公司及開發單位等提出建言外,將與台灣關心保育和綠能發展能獲得雙贏的民眾,分享研究與實務經驗、交流此番來台的觀察與心得。最後還有與會專家將成果撰寫風機開發與保育的白皮書,並於國際會議或期刊發表SCI論文,為白海豚保育提高國際能見度。

【離岸風機.聲學.台灣白海豚保育國際論壇 】
【時間】106年 4 月 18 日 09:00 ~ 18:00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進修推廣學院(圖書館學院) 一樓演講堂
【報名】http://ppt.cc/DFIff 活動全程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