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跨域合作活化國家保育資產 林務局首度與國產署共同簽訂邊際土地認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管理的「國有非公用邊際土地」提供認養,繼108年活化國家資產後,今(19)日與環保團體共同簽約臺北市、新北市、宜蘭縣地區國有邊際3案、土地面積101公頃,這是北部首度合作案,更是林務局首度加入,將土地交由環團依提出的認養計畫,執行區域內環境整理維護、辦理復育生態及協助巡查國有土地等事宜。

新聞
林道構造物易成野生動物「陷阱」 生態友善設施助脫困 反成動物水源、微棲地

農委會林務局改善林道既有構造物,以在地可取得自然材料搭設簡易脫困設施,如木梯、坡道、繩網等,讓白鼻心、食蟹獴、黃喉貂等利用脫困、通行,且因為這些友善設施,林道構造物反而可供動物取得水源,甚至成為微棲地。

石虎
封面故事
永續發展的護國策略 林務局生態服務給付政策規畫

「生態環境是人們得以安適生活的『本金』,運用生態環境的資源從事作物生產、文化休閒則是『利息』。惟有生態環境健康、本金充足,我們才能享有豐沛的利息,這就是生態系服務的意涵,也是林務局各項政策的運作核心。為了守護『生態本金』、讓大眾持續利用『生態利息』,生態服務給付(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PES)就是一個兼顧永續生態並照顧農民的策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棲地經營科科長石芝菁說明,生態服務給付有時被稱作「生態薪水」,用於補貼協助保育生態的農民,給予適度的經濟支持。

新聞
全球首個路殺預警提示APP 全臺生物路殺熱點 導航說給你聽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簡稱特生中心)為減緩國內道路建設及車禍對野生動物生存的威脅,讓石虎、穿山甲、水獺、陸蟹等野生動物免於滅絕危機,於9 年前發起路殺社公民科學計畫,廣邀民眾參與路死野生動物拍攝紀錄與回報(2 年前將回報物種擴及寵物與犬貓),並與多個道路管理單位合作,匯集全臺及各離島約18 萬筆路死動物時空資料,從中歸納整理出131 個動物路殺嚴重的好發路段。

日治時期跟釣魚相關的課文
封面故事
溪流,曾是日常可親的場域

日治時期溪流與人們的距離,比起現代不但更為親近,而且更具與自然生態共生的觀念,不像今日一味採取管制、隔離措施。

鄉間小路4507走溪邊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19年7月號 走溪邊tsáu khe-pinn

曾經,我是一條野溪,經歷過跌宕起伏、流過蜿蜒曲折、見過平靜和緩。最近,有些人開始關心我健不健康,或是把我曾有的美好告訴更多人。我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恢復往昔的樣貌與活力,但我相信,只要人類願意來溪邊走走,細聽我的美麗與哀愁,也許就能找出新的共生方式。

新聞
工程治理如何兼顧生態友善?林華慶:納入公民參與是關鍵

面對工程與生態的衝突,林務局集水區治理組組長王昭堡表示,107年林務局國有林治理工程全面推動生態友善機制,各林管處成立工作圈與專家學者討論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及現場狀況,並進行生態檢核評估施工面向,希望讓工程既有安全性,也能兼顧生態。

新聞
【海洋奇緣】馬來西亞最小的國家公園 守住小海龜孵化淨土

近年生態旅遊蔚為風潮,馬來西亞觀光局今年一月舉辦全球媒體團,邀請各國記者赴馬採訪,特別的是,主要宣傳點竟是以世界文化遺產聞名的檳城

新聞
以人體為喻,喚起對島嶼生命的重視

臺灣不僅是寶島,也是擁有許多自然保護區的「保島」。農委會最新出品的紀錄片《保島》,藉由訴說臺灣保護區的故事,告訴大家保育不是少數人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支持兒童在地遊學,陳無嫌教育基金會推動生態旅遊營

財團法人陳無嫌教育基金會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首度合作辦理的「墾丁ㄟ社區生態旅遊解說員體驗營」,引領學童們認識了里德社區豐富的生態和在地文化。本年度陳無嫌教育金會亦與里山生態有限公司繼續合作,辦理「小水滴的奇幻漂流」生態體驗營,以壯遊形式,於生態多樣性的恆春半島,學童化身為小水滴,體驗從森林流經大海的歷程,認識沿途不同的棲地類型與生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