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體為喻,喚起對島嶼生命的重視

內容提供/ 《鄉間小路》 文/ 林書帆 圖片提供/ 松楓生態服務有限公司

臺灣不僅是寶島,也是擁有許多自然保護區的「保島」。農委會最新出品的紀錄片《保島》,藉由訴說臺灣保護區的故事,告訴大家保育不是少數人、也不只是林務局的事,而是生活在這座島嶼的人們共同的責任。

我們如同礁岩生物依附著島嶼,島嶼的命運也取決於我們。

執導《保島》的導演詹家龍,原本是一位生態攝影師,之所以跨足紀錄片拍攝,是因為紀錄片可以說故事,讓大家了解為什麼要保護臺灣的自然生態。

他如此解說《保島》的拍攝緣由,「早期保育是以明星物種為標的,後來開始保護牠們的棲地,也就是保護區的劃設,但保護區與保護區之間的棲地破碎化,對野生動物的基因交流仍是很大的威脅,因此林務局於2000年開始執行『中央山脈保育廊道計畫』,為的是連結以中央山脈為核心的各個保護區,提供野生動植物一個更完整的保護傘。」

「這就好像我最初被蝴蝶吸引時,只對一些稀有的蝶種感興趣,這些稀有的蝴蝶就像一個個單獨的保護區,可是真正需要被保護的是整個臺灣,而不是每一個各別的稀有物種。所以我後來才會投入紫斑蝶的研究,雖然牠們是全臺灣最常見的蝶種,但也正因如此,牠們代表了這個生態系的健康。」

森林型濕地鴛鴦湖,就像島嶼的眼睛。

島嶼健康,繫於渺小人類

雖然主題是臺灣各個保護區,但紀錄片由島嶼的脊椎、島嶼的肌膚、島嶼的動脈、島嶼的肝腎等八個段落組成,分別隱喻了中央山脈、森林植被、河流與濕地等不同的棲息環境,避免了單點介紹會造成敘事結構破碎的問題。

詹家龍說,如此安排的用意是希望創造每個人都能懂的比喻:一個個獨立的保護區,就像人身上的不同器官,而這些器官目前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中央山脈保育廊道的規劃,就像是打通任督二脈,讓其他器官的衰竭狀況多少獲得改善。

「但即使是打通了任督二脈,島嶼的健康還是取決於每一個小小的細胞,也就是我們人類。」人類在這部紀錄片中的形象雖然如同細胞一樣渺小,所扮演的角色卻非常重要。「與其說這是第一部講臺灣所有保護區的影片,不如說這是林務局第一次嘗試邀請社會大眾共同來參與保育的任務,因為這些保護區必然會受到人類的影響,人類的作為決定了保護區的命運。」

道路破碎造成的棲地破碎化,威脅著野生動物的生存。

紀錄片聯合監製之一、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也肯定以人體各部分來比擬島上河流山川的發想,「雖然敘事和節奏感還不到完美,但像是北插天山鳥瞰、水鹿與霧林帶等,幾乎每一個畫面都算是精挑細選的。」重要的是,雖然海洋保護區不是林務局的業務,但本片從土壤生成談到海洋,完整地講述了島嶼幾乎所有類型的天然棲地,很適合做為基礎生物學教材。

從科學家與教學者的角度來看,《保島》提及了許多重要概念,包括生態廊道、藉由雪山碎石坡呈現臺灣美麗卻脆弱的地質、分隔臺灣東西半部的匹亞南構造線等等。顏聖紘特別指出,《保島》的另一個可看之處,是「島嶼的眼睛」森林型濕地。由於森林型濕地不在《濕地法》的體系中,是過往類似影片較被忽略的。在詹家龍的鏡頭下,我們得以一窺雪山翠池、鴛鴦湖這些森林型濕地的迷人樣貌。

匹亞南構造線是中央山脈及雪山山脈的分界線。

情感投入與技巧,讓土地開口說話

《保島》中花了最久時間才等到的畫面,是片尾出現的山羌母子。「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要如何呈現大地是有感情的,後來想到山羌母子互動的畫面可以營造出這種感覺。這個畫面我們從一開始就想拍,但直到最後一次出班才拍到。」

另一個最令詹家龍難忘的畫面,是在能高山與安東軍山之間拍攝到的。那次拍攝過程補給出了狀況,整個團隊三天中只有兩包乾糧可吃,「當時我們已經餓到兩腿發軟,又有點迷路,好不容易看到白石池營地的燈火了,但就在這時,我們看到一頭公水鹿從霧中走出來,走向雲海,遇到這麼難得的畫面當然還是先拍再說。」詹家龍說起這段回憶,語氣仍有掩藏不住的興奮。

不過,這部紀錄片最大的挑戰,在於土地不會說話,也沒有表情,除了「大地之母」這種常見的比喻,要如何讓觀眾感受到土地是有生命的?詹家龍以縮時攝影呈現出苔蘚吸水後緩緩舒展、冰雪凝結的畫面,再藉由配音效果,令人感受到大地彷彿在呼吸。

「縮時攝影對這部片來說確實滿重要的,因為我們拍的東西有很大部分是不會動,或者移動非常緩慢的,應該說不管是動物或植物,許多自然生命的展現都不是在人類的時間尺度下進行,藉由現代高科技的攝影器材,這些以往人類沒辦法感受到的生命躍動才能呈現在我們眼前,這其中又產生了一個意義:你看不見的不代表不存在。你看不到臺灣是活的,並不代表它沒有生命。」

但除了拍攝技巧之外,詹家龍認為「情感」才是最重要的事物。「像齊柏林本來是公務員,他也是從頭開始學該怎麼拍紀錄片,但為什麼他的作品能感動人?我認為就是因為他對自己拍攝的對象,也就是臺灣有強烈的情感。總而言之,如果你是帶著情感在拍片,我相信觀眾一定是會感受到的。」

(本文轉載自《鄉間小路》2017年11月號,台味麵包修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