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原則之「人車管制」:別讓人員管制成死角

進入禽場前要使用消毒液沖洗雨鞋。

內容提供/ 豐年社 口述/ 歐陵合、林佳慧、黃勝裕、張建豐 攝影/ 黃名毅、葛晶瑩、何育家、尤國峰

每逢禽流感疫情高峰期,禽農變如臨大敵。本文訪問了飼養不同禽類的農友,大多都表示人員管制常會成為防疫死角,否則自己反而變成汙染媒介,例如有些飼料廠業務員為招攬生意,未經同意、也未消毒就直接進入牧場,或許他之前才去了別場,有可能身上就帶著病源,這種行為常讓牧場主人防不勝防。

此外,如在同一區的禽農們,大家感情好,常會到處串門子,沒事時大家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如果有一家有問題,很容易就擴散到其他家。

即使是出入自家鴨場,也要注意,中華民國養鴨協會副理事長歐陵合指出,由於臺灣鴨場大多屬於小農,不像大規模牧場專設更衣室方便換洗,所以從家裡到鴨舍,或從鴨舍再回家,都要記得洗澡、換洗衣物。

他叮嚀大家要有防疫觀念,而同時照顧很多鴨場的人也要注意,例如今天去看了甲場,不要再去看乙場,否則自己反而變成汙染媒介,很多時候病菌可能是自己帶回去的,因此負責人要非常小心。

中華民國養鵝協會秘書長林佳慧也希望禽農們要做「宅男宅女」,事實上,104年禽流感後大家就不大敢去別人家,大多是鵝出完後,約在外面見面,不再去別人的禽場,深恐去了別人的場,然後場出問題,而被別人誤會。對於鵝農而言,這些僅存的鵝是用生命照顧的財產,不敢輕忽。

要避免防疫死角出現,人員方面最好要有衣著管制,進場要穿專門的防護衣和雨鞋。更完善的方式就是規劃進出動線、設置管制站,人車進入前都要走過一定距離的消毒水道,確保有足夠滅菌時間,減少汙染源。只是此種方式需有足夠腹地,一般小農較難執行,但白肉雞青農黃勝裕認為,只要依照此概念執行人車管制,同樣能達到效益。

比較未使用集蛋箱(左)與使用集蛋箱(右)所收集的鴨蛋,有設置集蛋箱的鴨舍,所採集的鴨蛋明顯較白淨。

在車子的部分,大家都小心化製場的車輛,反而常忽視飼料車。一般而言,飼料車每趟跑2至3場,所以車輛到場進出時,人員、車子、輪胎都要消毒,才有助於落實防疫。另外,飼料車雖然有消毒,但是最好的做法還是把飼料桶放場外,不要讓車子進牧場。

張建豐更謹慎,他從慎選飼料商開始做起,不但到公司現場看他們怎麼生產飼料,避免食安疑慮,他選的廠商也要非常重視生物安全,目前合作的廠商便在公司門口放了淋浴加噴霧的車道,只要進出都會強化消毒、自動洗車,非常方便。此外,由於輪胎緊貼地面,是最髒的,飼料車有加裝消毒設備,其輪胎上方埋有管線,一旦車子到達定點,司機便打開開關洗輪胎。這樣一來,若有時候飼料車來,牧場員工都下班了,也不需要擔心沒有人幫忙消毒。

不過,除了工作人員車輛必要進入牧場,其它飼料車、蛋車或供應商的車都應盡量管制在牧場外面,就可隔絕很大部分的汙染源。

蛋農的防疫死角:蛋籃

對於蛋農而言,因為業界長久以來沒有洗蛋箱的習慣,所以蛋籃也是防疫死角。張建豐的牧場裡,會用消毒水加高壓噴霧清洗蛋籃,他提到,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洗,但有些蛋商的籃子裡有垃圾、泡麵、尿布、糞便等,還是要咬著牙洗。

有時員工會問他:「老闆,為什麼別人都不用洗,只有我們要洗?」他告訴員工,洗蛋箱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保護自己,尤其雞大便的病毒非常多,假如不洗就直接帶進去牧場使用,雞隻感染的問題反而更多。

前幾年,他提早開跑使用一次性包材,就是為了克服大家都不洗蛋箱的困境。 而鴨蛋則較少進入一般消費者市場,蛋籃路徑較單純,但也會配合加工廠經過洗籃機清洗並消毒。

歐陵合表示,全臺的鴨大約250萬隻,比起雞隻的數量較少;且鴨蛋大多做成加工蛋,消費者較少直接買新鮮鴨蛋,所以蛋籃的循環通常是鴨場到加工廠而已,因此鴨協認為,既然鴨的數量比較少,更應落實洗蛋籃的工作,而加工廠也要把關消毒,才能再送到鴨場撿蛋,隔絕汙染源。

而蛋的清潔也很重要,歐陵合和畜試所研發一套「蛋鴨自動化集蛋設備」,除了減少人員進入鴨舍撿蛋時間,另外也可以保持鴨蛋清潔,沾黏的糞便和羽毛較少,更不容易被鴨踩踏,對鴨場整潔管理更方便。

(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2017年67卷03期,禽場如戰場,原文標題為〈人車管制——避免交叉污染,造成疫情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