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皆得將黑面琵鷺稱為「風中旅者」,《守護黑面琵鷺》是陸續拍攝近30年、走訪東亞各國棲地的成果。(圖片來源/梁皆得提供)
新聞
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30年展翼東亞拍攝《守護黑面琵鷺》 跨越海洋四部曲飛過二分之一

紀錄片《守護黑面琵鷺》去年底完成,一路伴隨王徵吉先生等一群愛鳥熱血人士,見證他們為黑面琵鷺棲地持續努力,30年來黑面琵鷺也由全球不到500隻逐漸復育,吳念真為影片旁白說道:「湖濱散記裡提到,野性在,世界就存在。」導演梁皆得說,我們對環境要多多的去關心和了解,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這個是很重要的科普,我要傳達出去」。

WU01 萬俊明導演
新聞
【遊於農02】「西拉雅追鷹人」萬俊明導演的生態觀察紀行

一身黝黑精瘦的萬俊明導演長期居於西拉雅大目降(新化舊稱),在家中經營的「綠谷西拉雅」講述對於生態攝影的執著奉獻。他原本是業餘的婚禮攝影,但對於自然紀錄逐漸著迷,索性辭去工作專職進行西拉雅地區的生態調查:「我想以一個自然觀察者自居,攝影是一個工具,應該是讓我更瞭解及親近土地的方式。」

封面故事
《黑熊森林》帶你走入中央山脈,來場神祕「尋熊記」

黑熊森林 
Black Bear Forest

臺灣/126分鐘/李香秀
金穗獎電影短片輔導金獲選作品、桃園電影節臺灣獎首獎

封面故事
讓大自然走進影像——專訪生態紀錄片導演:李偉傑

沒有演員、拍攝時間動輒以年計算的生態紀錄片,到底是如何窺探生態的奧秘?跟著影片中的鏡頭移動,或許就能找到解答。

新聞
以人體為喻,喚起對島嶼生命的重視

臺灣不僅是寶島,也是擁有許多自然保護區的「保島」。農委會最新出品的紀錄片《保島》,藉由訴說臺灣保護區的故事,告訴大家保育不是少數人

新聞
【野望沙龍】牠們的名字《麋鹿初生一年》

常有喜歡野望影展的朋友好奇問道:每年的影片名單如何挑選?是不是根據某些主題訂定呢?結果真相往往出人意料之外。

新聞
公視播出紀錄片《蜂狂2》,揭露背後真正的那隻黑手

公視2014年製播探討蜜蜂消失相關紀錄片《蜂狂》,獲得國內外10個獎項與入圍,再推出續集《蜂狂2》(Toxic Bees II- Human Intervention)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野望沙龍】視野的邊界《地球微光》The light on earth

「前所未見」never seen before是生態紀錄片宣傳上常使用的語詞,有時是拍攝到以前從沒見過的生物及行為,或者在人跡未至的地點取景。尤其近年有一點點的突破都是難上加難,也就值得大書特書,尤其是大製作的系列影片最常「前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