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大雨農損2150萬,中南部嚴防雨後豔陽二次傷害

今年最強鋒面昨入夜南移,雲林、嘉義等地彷如颱風過境,許多地區淹水超過一人高,即將收成的稻田慘遭滅頂,連農路都看不到了,再十天就要採收的美濃瓜一夕全毀

禁掉拖網就好嗎?解析沿近海漁業問題

日常食用的櫻花蝦、胭脂蝦、劍蝦、角蝦、明蝦、甜蝦、扇蝦和牛蹄蟹,到養殖飼料用的魚粉及釣客用的南極蝦,這些都來自於拖網漁業所生產。關心海洋議題的人應該對「拖網」這兩個字並不陌生

想吃苦也要吃健康!花蓮山苦瓜現在嚐鮮正是時候

經過20餘年的苦瓜育種過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2005-2016年間育成「苦瓜花蓮1號-6號」等6個優良品種,其中「苦瓜花蓮1-5號」中小型山苦瓜品種,經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生物技術國家型計畫之苦瓜研究團隊試驗研究證實具特定成分,能調節生理機能

梅雨強襲中南部在即,水試9招讓養殖漁民不必剉咧等

今年最強梅雨鋒面報到,北海岸地區汪洋一片,入夜後降雨將一路擴展到中部以南,目前正值中南部白蝦收成初期,前幾天端午節大雨後又出大太陽,池底滋生細菌,中南部已傳出白蝦生病、死亡

豪雨不斷,避免菜價高,根莖類蔬菜是採購首選

為因應全球氣候異常變化,穩定蔬菜供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災損設施重建輔導措施,並提高設施補助比例,由原先1/3提升至1/2,引導農戶興建結構強固型溫網室設施,以強化農業抗風防災能力

慎防豪雨來襲,農友應提早做好防範措施

中央氣象局預測,今年度第一波梅雨鋒面,將伴隨強烈西南氣流前來,自2日至5日將造成全台各地陣雨或雷雨,並且可能轉成豪雨造成農作物災害。農委會農糧署呼籲農友應確實做好農作物災害防範措施,才能讓受害損失降至最低。

有機/友善促進政策的觀察與提問

農委會日前發布了《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透過經費挹注的大幅增加(去年2.7億→今年12.94億),盼能在今年底前達到有機+友善耕作面積10,000公頃的政策目標。

「當時、當季、當令」想消暑解熱就來盤冰鎮涼筍

每年端午節前後是新北市綠竹筍開始盛產的季節,綠竹筍清脆的口感總是炎炎夏日必定品嚐的消暑聖品,6月份即將進入盛產期。新北市是全國綠竹筍最大產區,主要產季為6-9月

環台海口比一比,哪種垃圾最多?環保艦隊要出擊!

臺灣四面環海,易受黑潮、大陸沿岸流和季風影響,根據金門縣、連江縣和澎湖縣3個縣政府統計,每年從中國大陸等地漂來約有1500公噸以上的垃圾,另還加上臺灣自己產出的垃圾。

從參與香蕉出口到推動金柑轉型,青果社退休老兵如何看待蕉金蕉土?

去(2016)年受連續颱風影響,打亂香蕉生產秩序,災後蕉農復耕,加上暖冬適合香蕉生長,農委會農糧署預估今(2017)年產量可達35萬公噸,比平常年增加約2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