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主婦買菜學堂】淹水菜價漲,胡蘿蔔大軍上場救援

今年最強梅雨鋒面來襲,臉書上滿滿都是黃色泥水淹沒道路的照片,葉菜類主要產區雲林變成水鄉澤國,許多主夫主婦們應該都發現了,這幾天去菜市場,一把菜貴了5到10元

placeholder-light

請分享給有需求的農友:如何申請農損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

總統蔡英文與農委會主委林聰賢4日訪視雲林農業災損地區,農委會當日下午公告6縣市為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的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6月8日也新增公告高雄市4區。農傳媒整理相關資訊如下,供農友參考。

梅雨鋒面過境全台,災後防疫三步驟「清潔、清除、消毒」要注意

近日梅雨鋒面過境,豪雨成災,造成部分地區淹水或積水,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於積水退後、清理家園時,務必作好個人防護、注意飲食衛生,並落實「清潔、清除、消毒」防疫三步驟,遠離傳染病威脅。

【野望書寫】關於檳榔的鄉愁

在這個春雨一直下的季節裡,餐桌上常常都會有著美味的筍子料理,自己可是相當喜愛的。每當有人問我為什麼這麼愛筍子,我都會開玩笑的說:「怕老了有痛風不能吃,所以要趁年輕多吃一點!」表面上在開玩笑,事實上我每次吃到筍子都在回憶童年。

連日豪雨農損上看5,752萬元,農民籲改善地方排水為首要

受到西南氣流及滯留鋒面影響,連日豪雨灌頂,許多地方傳出農業災情。農委會截至今(4日)下午17時統計,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5,752萬元,以雲林縣、新北市、南投縣和嘉義縣損失較為嚴重。

豪雨災後復原,農友可以這麼做

今年最強梅雨鋒面帶來驚人豪雨,農田滅頂、作物水傷、溫室進水等災情不斷傳出,然而豪雨過後,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可能引發第二波的作物疫病災害。

【話有機】張幼功觀點:應回歸友善農業推動的目的,思考配套措施

在1920年早期,IFOAM(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者聯盟)稱之為有機農業1.0的時代,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以人智學的觀點提出了生物動力農法(Biodynamic Farming,簡稱BD),是最早的有機農業運動者之一。

【飽讀好書】猶加敦的艱辛歲月與哈瓦納辣椒

展開田野調查前,我們要先到市場裡逛逛。我們前往梅里達市政府辦的果菜市場,打算瞧瞧當地人處理哈瓦納辣椒的傳統方式,以及他們是如何經營、交易,最後販賣給家庭料理者與餐廳廚師。

新北農損查報不停歇,請農友儘速向在地公所通報

6月2日降下罕見大雨,新北市啟動農業天然災害查報機制,掌握各地農損情形,6月3日一早,各區公所趁大水消退,勘查區內農損情形。農業局彙整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區公所查報農損情形

【文化鱻事】俗諺話水雞

台灣諺語有許多勸勵世人的智慧之語,比方說「膨風水雞刣無肉」就是在警惕我們不要自我膨脹,因為「膨風」的那部分是虛的、沒實質的「肉」,所以做人要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