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有機】張幼功觀點:應回歸友善農業推動的目的,思考配套措施

文/ 何嘉浩 圖片提供/ CC0 Public Domain

在1920年早期,IFOAM(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者聯盟)稱之為有機農業1.0的時代,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以人智學的觀點提出了生物動力農法(Biodynamic Farming,簡稱BD),是最早的有機農業運動者之一。

台灣也有一群人在實踐,例如「島嶼農場」的張幼功先生,已經持續約10年的時間進行BD農法的實驗及運作,嘗試以CSA(社區支持型農業)的方式,透過社群連結建立支持系統。

隨著農委會宣布推動友善環境農業,並於5月5日公布友善農業團體審認及農民補貼要點,這在民間推動已久的農法,政府也考量納入補貼的一環,而友善農業的執行者有何想法?農傳媒特別專訪張幼功先生,以第一人稱方式呈現他的想法。

有機驗證需要文件與程序,是友善農業轉有機驗證的門檻

長期以來,我推動BD農法的農場都沒有做有機驗證,主要是忙於經營農場,與消費者溝通及舉辦體驗相關活動,加上農產品未供應市場,主要由信任我的消費者支持,也就是CSA的模式來經營。因此不願意花時間跟金錢,撰寫文件及相關作業申請有機驗證。

有通過驗證才是有機農業?有通過審查才是友善農業?

我覺得,有機農業是精神,目前政府限制通過有機驗證的人才能夠叫有機農業,這其實限縮了有機農業的內涵。有機農業應該是相對於慣行農業的總稱,當中有通過有機驗證的,才得以稱呼有機驗證農產品。但並不代表其他農民不可以使用有機農業的操作方式,來生產農產品,因此我覺得如果政府用這種方式談友善農業,會有很大的問題。

例如,有機驗證的檢驗項目並沒有硝酸鹽檢測,這代表有機驗證並無評估硝酸鹽的風險機制,並且,有機驗證的目的,主要是讓農場經由驗證,取得有機標章供應到市場,是以商業為目的生產農產品。

應回歸友善農業推動的目的,思考配套措施

那友善農業的目的是什麼?要有什麼證明呢?因為目前會進行友善環境農業的農民,多是基於理念不使用化學性農藥、肥料來進行生產,但是,理念要如何證明?

理念,其實是很難去證實做到的程度,我們可能透過與農友的互動、課程訓練等方式來了解學員理解的程度,但是要如何確保農產品把關?這一樣是信任問題,消費者相信我的農場就會支持。

友善耕作團體應做好評估機制,才值得政府補貼

關於友善農耕團體,無論是哪個農法,建議都要有明確的組織及明確的運作,才能好好檢核你的農友,進行把關,這樣也不會打壞這農法的招牌。最重要的是,會員不能夠亂加,要有良好的把關機制,這樣才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

政府用要點要求友善農耕團體的這種作法,說不定也能夠催化民間加速組織起來,因為要能夠制定規範及稽核準則,需要有很多具體的溝通及合作,要請講師來訓練,也要去視察農場,並不是像過往到農場看看聊聊就好,還要看執行的品質如何,讓他們持續做的更好,如果能夠促成這樣的團體成形,就很值得政府去投資這些真正在實踐的農友。

推動政策不應僅止補貼農地,應視需求擬定配套措施

如果政府要推動有機農業,應該要很多層面介入,不能只有單用補貼的方式進行,因為無論是有機農業或是友善農業,台灣就是很多小農,要面對的風險都很高,如果要補貼,就需要好好的規劃。

例如,小規模成本高,但如果要擴大就需要財力及機器,農場沒有使用農機,永遠都只能使用人力,很辛苦的農業。

像目前我承租面積4甲地,大部分的基礎工作都需要農機,種稻也都是機械化進行,如果用人工翻耕會做到累翻。但如果找代耕業者,是否適合我們農法上使用,不會造成交叉污染問題?

因此所謂補貼,不應只補助農地而已,應該包含協助農民在機器上的投資,還有病蟲害發生時,更多關於非農要的替代方案應該有更多的研究投入在這上面,這才能談轉型取代化學農藥的生產,並且將這些方案提供給農友。

還有像農業技術的教學提升,例如稻草堆肥化、正確的堆肥處理方式、避免不當操作導致土壤惡化或產生硝酸鹽等,應該要用種種的配套來協助友善農業,這是比單單補貼農地外更重要的事。

應營造有機農業推動環境,實質減少農藥飄散污染問題

更重要的是,慣行農業是否應負擔農藥飄散的風險?目前是只有友善農業跟有機農業的農民承擔風險,這樣對嗎?許多農民讓農藥隨意飄散,影響的不只是周遭的農地,飄散較遠的連人居住的環境都會受到影響,這不用管制嗎?

因此,是否應該要立法限制農藥及飄散的問題繼續嚴重下去?西藥有管制,為何農藥不用管制?應該要像處方箋方式一樣,由醫生開藥,由藥師提供藥品。並開始教育使用農藥的人,都應該要為了消費者以及農業從業人員的安全,訂定具體的管制措施,並鼓勵農民減藥使用,噴藥的時候也要避免影響別的農友,這管制措施甚至應有罰則才能有嚇阻性。

還有關於國土計畫法,留在農業區的工業廠房該怎麼辦?必須要求百分之百不能夠排放會污染農地的廢棄物,鼓勵他們遷移到真正的工業區裡面,並且有良好廢水及廢棄物管控,嚴格規範及罰款。

有機農業推動不應只短期補貼,應明確做全國宣示

而政府為何要推動有機農業,應該要做明確的宣示,並且讓全國人民知道,這絕對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把方法及時程訂出來,把研究經費投入到這領域,然後跟農藥廠溝通,鼓勵農藥藥廠轉型,讓他們改為研究更多非農藥、不傷害環境的防治資材,並且在這過渡期間,主要的慣行農民可能會有損失,而休耕補貼應該取消,轉往對受影響的農民做適當補貼,才是明確的國家政策轉型。

我覺得政府的心態,應該是有責任去做好該做的,而不是只用短期的方式補貼,把正確的方案規劃好並執行。這時候不用再談跟人民做溝通了,因為是對的事情,人民對農業的態度,自然會慢慢開始改變。

本平台提供各方意見投稿交流,文章內容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