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三叉蚜繭蜂成蟲與大豆蚜蟲。(圖片來源/Roy Scott 攝影; David Willard Ragsdale 上傳至 Researchgate; 收錄於 Biology of the Soybean Aphid, Aphis glycines (Hemiptera: Aphidida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1; Fair use)
新聞
用天敵治蚜蟲!寄生蜂在田間可以很活躍 兩種臺灣常見蚜蟲寄生蜂

設施栽培因溫度較高及通風不良等問題,適合蚜蟲類繁殖,往往在短時間內大量發生,釋放蚜蟲寄生蜂為友善農業的防治方法之一。在臺灣經濟作物上常見的50多種蚜蟲上,已有紀錄到40多種寄生蜂,本文將介紹蚜蟲寄生蜂的寄生機制,和2種在國內外被用做生物防治天敵昆蟲商品的蚜蟲寄生蜂。

新聞
開發殺蟲劑意外做成除草劑 農試所植物油劑盼成友善植保資材

防除田間雜草一直是讓農民頭痛的問題,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開發出一種以植物油脂為主要原料的植物油除草劑,可適用防除絕大多數雜草,且噴施1、2小時即可造成雜草衰萎,除草效果良好;其使用原料單純,未來期望開發成新型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讓農民使用對環境更友善。

農觀點
落實農業永續發展的關鍵工具:食農教育法/陳玠廷

受到氣候變遷、Covid-19疫情,以及因為俄烏戰爭等因素的影響,農業乃至飲食等攸關民生需求的發展議題,有感地反應在每一次消費行為中,也讓包括糧食安全、糧食自給率這些對社會大眾較為陌生的概念,透過媒體報導進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時值我國《食農教育法》於立法院三讀通過,筆者認為這對於我國農業的發展,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農藝
【順其不自然】你農閒大概是什麼時候? / 老斌

很多不是務農的朋友經常會問:「你農閒大概是什麼時候?」通常我都答得模稜兩可。普遍上大家會把以前地理課上過的臺灣春夏兩期稻作,冬季休養生息的印象,去套用在不同作物的農民也會有農忙與農閒的調性。實際上,許多農民是一年到頭都閒不下來,就算有閒下來的時間空間,也會想說不要浪費盡量生產。後來我想了想,有一個還算貼切的答案,那就是把草除好,以及幫作物都做好敷蓋,再避開採收季節,就是可以閒下來的時候。

新聞
博物館有機趴,大小朋友野餐趣──南區分署有機農業社區推廣成果發表會

11月13日這一天,冬陽和煦。走近臺南奇美博物館,除了樂音悠揚,還傳來陣陣歡笑聲,原來農糧署南區分署在館外草坪舉辦親子野餐活動,大人小孩在草地上玩闖關、搶問答,透過遊戲,發現有機及友善農業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邊,一點也不遠。

封面故事
無人機+微生物製劑強強聯手 興農分享大甲芋頭田管理經驗

想把田間工作「變聰明」?且看智慧農業兩大趨勢的農用無人機和微生物製劑如何強強聯手,幫助農友同時提升農作物品質兼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困擾。《豐年》特別採訪國內農藥大廠興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農),了解業者在微生物藥劑產品面和應用面觀察到的現象與知識,也提點對新技術躍躍欲試的農友,在無人機與微生物製劑的組合中,要注意的使用眉角有哪些呢?

封面故事
【有機農業的銷售題1】兼顧質與量的提升 穩健推動有機產業發展

《有機農業促進法》的立法,以維護水土資源、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動物福祉與消費者權益,促進農業友善環境及資源永續利用為原則,在呼應國際有機3.0的倡議趨勢下,提供國內有志投入有機或友善環境耕作領域之生產者穩定的政策支援體系。

關渡平原上的稻穗。
農藝
【蓬萊米2】復刻在臺北種稻

用個傳統的說法,大臺北地區哪裡去找稻田,密集的現代建築與交通建設,讓都市人難以喘息,僅有的郊區與郊山成為城市的後花園,以現代景觀設計看來,園藝花卉才符合城市人的田園想像,若能有一小塊農地種田,回到100年前的景觀,留下歷史痕跡、滿足失落的心靈。

豐年人物
為大地開一帖友善良方 藥劑師從農.林仁山

林仁山發展出自己的管理模式。時值慣行農法盛行,但她善用本身的藥理知識,以輔助而非主導作物生長的方法來調配植株的施藥劑量,找尋與土地友善相處的竅門。

封面故事
友善環境農業跨步走 多元輔導制度,克服轉型陣痛期

隨著《有機農業促進法》的施行,臺灣目前有機及友善農業的總耕地面積不僅逐年成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也設下目標,以年增率10%的成長幅度,冀盼在2020年底前,達到1.5萬公頃的有機及友善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