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其不自然】你農閒大概是什麼時候? / 老斌

老斌、廖瞇找朋友來幫忙種鳳梨,有人排苗,有人種植。畫面中彎著腰拿鳳梨苗的就是老斌本人,廖瞇在拍照。

楊老斌與廖瞇,2013年一同移居到臺東鹿野。我們採用無農藥無肥料來耕作,有人稱這樣叫「自然農法」,但真正開始務農後,我們意識到不論哪一種農法都是人為,想要收成必定無法全然順其自然,人類做的總是順其不自然──因此【順其不自然】想寫的,是我們如何在順其不自然的過程中,接近自然,了解自然,也認識自己。

文/老斌

很多不是務農的朋友經常會問:「你農閒大概是什麼時候?」通常我都答得模稜兩可。普遍上大家會把以前地理課上過的臺灣春夏兩期稻作,冬季休養生息的印象,去套用在不同作物的農民也會有農忙與農閒的調性。實際上,許多農民是一年到頭都閒不下來,就算有閒下來的時間空間,也會想說不要浪費盡量生產。後來我想了想,有一個還算貼切的答案,那就是把草除好,以及幫作物都做好敷蓋(mulch),再避開採收季節,就是可以閒下來的時候。

我的主要作物是鳳梨,種鳳梨其實不難,在土裡挖個洞,把鳳梨苗放進去,將土稍微回撥壓實,確定鳳梨不會倒就完成了。就算是沒種過鳳梨的人,花一分鐘也能種好一株鳳梨。有朋友住都市裡,將鳳梨苗種在盆栽,兩年後也是收成了一顆鳳梨果,不過只有拳頭大,削掉皮獲得兩口鳳梨肉。許多作物的栽培其實都不難,在家裡種個幾株十株都不會有太大問題,但規模變成幾百幾千幾萬之後,就會變成另一個層次的操作。就好像煮一碗麵跟煮一百碗麵比起來,操作上會很不一樣。

種鳳梨苗很簡單,難的是要種幾千棵和管理。

由於我的規模不算大,往年一次種三千株自己慢慢種,種個三、四天通常可以種完。種鳳梨的程序大概是這樣,先找好下一期要種的地方,等鳳梨採收後一個多月開始採苗,或吩咐好賣鳳梨苗的人要多少株,鳳梨苗很耐放,有些甚至會放置一段時間乾燥再來種。

種下去很簡單,麻煩在除草等管理

這期間看看是否需要整地,如果之前是雜草荒地或是香蕉園等會需要請怪手清理一下地上物,等苗採好整理好,跟農機業者約時間打田,盡量避開會下大雨的時機,田打好後趕緊用中耕機做好四周排水溝渠,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將來大雨積水鳳梨泡水過久就會爛根死亡。最後,就是一鼓作氣,量測間距,搬苗、放苗,開始種鳳梨。

這一期預計要種六千株,得找一些幫手來換工,以免種太久,或者手腕負擔過大還沒種完就受傷。理想中,鳳梨種好後最好趕緊敷蓋乾草,這樣後續的除草、保濕、幫助發根就能一次到位,如果無法抓緊時間敷蓋,接下來花在除草的體力與時間將難以估計。

田間鳳梨苗和理想的敷蓋狀況。

我在田打好、種好第一批兩千多株鳳梨後就趕緊去砍草,之前已經先物色好可以砍草的地方,在朋友家旁邊一塊長滿管芒的農地,那管芒又粗又高又密集已經在那邊好幾年,感覺量很多割起來很有效率。利用揹負式割草機前端裝上圓鋸片來割芒草,早上先割好一個區塊,下午將草搬運上車、運送到鳳梨田間,成堆成堆放置在不同位置方便後續鋪設。

割管芒。(編按:旁邊的狗狗是 migu,和老斌、廖瞇已經相伴近7年)。
搬草。看起來很多但根本不夠。

不過,要一次準備好六千株鳳梨要敷蓋的乾草料沒這麼容易。我花了一個多禮拜砍草、搬草、下草,也只夠鋪設鳳梨的中間窄行,還有兩邊寬行走道也要鋪,等於是每一排鳳梨需要鋪三行草。這個步驟是整個過程中的大魔王,要盡量想辦法做好才會比較安心。

但,是的,我終究無法抓緊時間做完敷蓋,因為草不夠,當乾草持續到位時候雜草也長出來了,於是得先除草才能敷蓋乾草,如果在有草的情況下蓋上去幾乎是徒勞。就這樣,原本預估兩個月可以完成的工作,到目前已經三個多月還沒完成。

鋪草;這是只鋪設窄行的情形,理想上較寬的走道邊也要鋪,壓抑雜草生長。
走道邊也補鋪乾草的狀況;鳳梨間窄行先鋪的草已乾枯。

該怎麼辦呢?只能且戰且走順勢而為,轉換心情,抱持著某種實驗心態,看看跟著草一同長大的鳳梨長勢會如何發展,當然,也得注意讓草不要淹沒太嚴重,雜草密集且高過鳳梨的區域就得先緊急處理。緊急處理就是如果草真的太高了,可以用割草機打草的地方先處理,而更細緻的株間位置則留待後續手工除草。

雜草幫你觀察地力……也是種正向思考

回頭看了一下紀錄,從2021年10月1日開始陸續分批種下鳳梨,10月11日遭遇圓規颱風外圍環流豪大雨影響,導致剛打好不久的鬆軟田土遭遇嚴重淋洗沖刷,彼時鳳梨才種完兩千多株。當時田土被大量雨水夯實且潮濕泥濘,原本富含有機質的鬆軟表土也變成小砂石外露的表土層,得等待乾燥後稍微鬆土才能再種鳳梨。因此,一直到11月4日才種完六千株鳳梨。

大雨沖刷過後,被夯實且泥濘的田區。

大雨沖刷後最擔心的,是原本休耕許久而累積的有機質被沖刷流失,但這也沒辦法,只能種完鳳梨後再看看後續雜草與鳳梨長得如何。資深農友說,要看地力的好壞,就先看看雜草的長勢,雜草長得好、長得高,就是土壤健康的展現,似乎很有道理,經過大雨沖洗後還留下多少地力,只能靜待觀察。

現在時間來到二月初,仍舊有兩千多株鳳梨還沒完成除草,當然也沒完成敷蓋,只敷蓋了株間窄行部分。那雜草的長勢呢?有許多地方草的高度已經淹沒鳳梨,幾乎擋住陽光,得先盡快處理。至於之前除過草且敷蓋完成的區域呢?許多區塊在不需敷蓋的寬行走道上雜草已經欣欣向榮,也會遮蔽陽光;不過也有不少區塊雜草幾乎都沒高過鳳梨。

左側的草長得較矮,草相也較為單一;右側的草長得較為活耀,顯示此區土壤的地力並不平均。

也就是說,這塊新種的鳳梨田區,土壤間的地力並不是很平均,有些地方看來經過大雨洗刷依舊保有活力,有些則草相較為單一,草的長勢也不強。此時,除了將未完成的除草工作繼續完成,就是一邊除草一邊持續地觀察作物們與雜草們的生長狀態,再看看之後的因應對策。

所以,到底有農閒的時候嗎?

我今年同時間要照顧的鳳梨株大概有一萬三千株,這包含新種的與即將採收的再加上老欉。照顧新苗的期間,還是得注意不同田區的鳳梨雜草是否變高了。這樣的數量以一個人力來照顧最大的困難就是:當你草還沒除完的時候,前面先除草的區域又長高了。尤其是溫度上升雨水變多的春天來臨時,那可真是被草追著跑的季節。

我們這邊的農夫同溫層聚餐時很容易出現以下對話──

甲:明天有沒有空,要不要一起去哪裡。
乙:明天喔,我田裡還有工作。
甲:什麼工作?
丙:一定是除草啦!
乙:對,除草······

總之,我們有一半以上的的田間工作都是除草,選擇友善耕作通常得先熬過除草這一關,也是有受不了除草單調工作的朋友,在熬了三年、換了幾種作物後宣告放棄。所以,不管用什麼有效的方法(除了除草劑),能夠管理好雜草,與雜草們好好相處,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所以這樣下來到底有沒有農閒?

好像有吧,可能是剛採完鳳梨的九月中左右,或是即將採收鳳梨的五月底前一週,或是剛種完鳳梨的十一月左右,但也說不準,還是會有工作上的變數,難以把握什麼時間點會真的空閒。我的主要作物是鳳梨,鳳梨最忙的季節就是採收的六七八月,是真正沒有閒暇的季節。而其他季節也會想種些東西加減收穫、做些加工填補收入。

冬天固定會種的草莓,草莓數量多了之後主要由廖瞇管理。(編:請見另一篇專欄【順其不自然】我農忙大概是什麼時候? / 廖瞇
同樣加減收穫的蘿蔔田,背景是migu和廖瞇。

像是冬天會固定種個幾批蘿蔔(三、四種品系)、一些蒜頭(兩種品系)、薑、幾百株的草莓、一批辣椒、番茄、一些豆類、葉菜類等;也跟附近農友合作加工金棗、紅心芭樂、柑橘類水果做果醬。開春二月、三月會播種兩種花生、一兩種豆子、小黃瓜等,還要處理蘿蔔曬一批蘿蔔乾;四月主要採收桑葚加工做果醬,採收蒜頭與後續曬乾作業。五月開始幫鳳梨套袋疏苗的工作。等到六月則準備進入採收季,出貨前的作業也是有得忙。別忘了,這期間多多少少都還要進行田間除草作業。

作農也是面對自己

這樣看來,一整年幾乎都沒有閒下來吧!好像是吧,但實際上又好像沒那麼忙。

許多農事相對來說時間彈性還是有的,有些作物要按時採收,有些則放著慢慢採也可以;有些草要按時除,有些讓它長高一點也還可以;有些東西一定要種好,有些就算沒種好也還可以;有時候一定得早起工作,有時候睡到夠了再起來也可以。除了大自然,人面對的就是自己,那些平衡與折衝大部分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不管要放鬆還是要認真,或者既放鬆又認真。

所謂的農閒與否,其實還是要看自己的心態。早期,許多二期稻作結束後的農民,會趁著空檔再種一期大豆或其他雜糧蔬菜,也會找機會打工,那些空下來的空間與時間,終究還是轉換成經濟收入似乎才有價值。而所謂的農閒,也可能只存在教科書上的某些段落,而成為大家幻想中的農家樂景象。


  • 編按:其實老斌和農友們日常中都是說「覆蓋」,但覆蓋(cover)和敷蓋(mulch)在農業技術、環境工程等專業上的含意不同,覆蓋指種植草木掩蓋地表,鋪設乾草等敷料則稱為敷蓋,和作者討論後依據田間作法統一改為敷蓋。

【作者簡介】

楊老斌/現為臺東鹿野鄉民。務農九年,選擇無農藥無肥料方式栽種作物,主要作物是土鳳梨。到目前為止還在摸索一些基本的自然道理,得過且過,還沒被世界淘汰。喜歡藤編。和廖瞇經營部落格【自然醒】,寫一些果醬、農作物等筆記。

廖瞇/文字工作者。2013年與老斌一同移居鹿野。本來以為搬到鄉下後會早起務農,沒想到是變成早起寫作。常被誤會經常下田,但其實只是偶爾下田。著有《沒用的東西》《滌這個不正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