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其不自然】我農忙大概是什麼時候? / 廖瞇

草莓在老斌來看是加減種,慢慢從原本一天只有兩三顆,到一天可以收穫超過一斤的量。

楊老斌與廖瞇,2013年一同移居到臺東鹿野。我們採用無農藥無肥料來耕作,有人稱這樣叫「自然農法」,但真正開始務農後,我們意識到不論哪一種農法都是人為,想要收成必定無法全然順其自然,人類做的總是順其不自然──因此【順其不自然】想寫的,是我們如何在順其不自然的過程中,接近自然,了解自然,也認識自己。

文/廖瞇

老斌寫了「你農閒大概是什麼時候?」,我這個不是靠務農維生而是以寫作維生的農夫伴侶,就來寫「我農忙大概是什麼時候?」。

我農忙的時候,是種草莓顧草莓的時候。但這個農忙跟老斌前面提到的農忙,根本不是同一種層級;種幾十株幾百株草莓苗,與必須照顧一萬三千株鳳梨苗,不要說作物不同,那個量完全就是不同的操作。對務農維生者來說,我照顧的草莓面積、數量、以及最後的收成,怎麼樣都稱不上農忙。但對我來說,每年秋冬到隔年春天,初期每個月花上四到五個工作天,主要採收期則是天天必須去田裡一兩小時,這已經是農忙了。

十幾株到四百株,稍微認真種草莓

而原本草莓不歸我管,是因為無心插柳柳成蔭。2018年,我們發現之前分到的十幾株草莓苗在沒有特別照顧的情況下,竟然還開花結果,而且草莓也走莖長出了新苗。老斌說,那我們來種草莓吧。當時我想,那十幾株草莓苗沒花什麼力氣就有草莓可採,如果「稍微認真一點」,應該就有更多草莓可吃吧?抱著這樣的心態,我們開始幫草莓留苗,種起草莓。隨著草莓苗的數量慢慢變多,有天老斌說,「以後草莓給你顧好了」,我原本有點不情願,因為除草真的很辛苦,而且我想說我哪有那麼多時間。

這期主要的一畦草莓,有200多株。

有點懶惰不想承擔,卻也興起想要好好顧某一種作物的念頭。搬來鹿野後,我一直都是幫農的角色,雖然幫農也可以多少對作物有所了解,但唯有自己從頭到尾操作過,對某一種作物的了解才會越來越深入。2019年,我成為草莓的主要照顧者,從稍微認真一點,變成稍微再更認真一點,我們的草莓苗從十幾株變成一百多株,到這期的四百多株;從原本只是期待在收穫期每天能吃到草莓,到現在草莓的量多到可以累積冷凍,等待四月桑葚結果,一起做成果醬。

老斌在上篇提到,他的主要收入作物是鳳梨,所以草莓就是除了鳳梨之外「加減收穫」的那種作物。不過,雖說草莓只是種來加減收穫的,但如果沒有付出一定的時間,沒有有效管理,那最後的收成真的也只能說順其自然,自然想給你就有,自然不想給你就沒有。

最近採收的草莓,有要鮮吃的,分給朋友的,留起來做果醬的。

因為比起鳳梨,草莓需要照顧的工序更多,除草與敷蓋不說,那是基本功,你還得為它搭網子(不然就被鳥吃掉),幫它去除老葉與走莖(不然果實會太小),結果時還要注意將草莓梗都拉出來,否則悶在葉子裡或接觸土壤都容易爛掉。

老實說如果只有老斌自己一個人,實在很難在照顧許多「加減收穫」作物的同時,另外又撥出大把的時間特別為草莓做這麼多工作。這時我這個業餘農夫就派上用場了,我只要在草莓生長期這段時間認真照顧,就能將產量提升到某個程度(但也僅僅是某個程度而已)。

我這個業餘務農者,是怎麼學會種草莓的?

剛開始接觸草莓,是因為鹿野這邊的一個農友,約大家一起種些短期作物。農友的想法是,找幾種不用高度照顧,但需要有足夠人手一起工作的作物,「每隔一段時間約一天一起耕作,然後一家一菜一起吃飯,還可以學到農事。」那時朋友大概約了十幾二十人,有專職農夫,也有非務農者,大家一起種了馬鈴薯、紅豆、和草莓。

共玩班成員總共種了兩畦的草莓,但最後的收成都被「自然」收走了……

當時這個團體戲稱「共玩班」,因為大家是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耕作。玩是玩得挺開心,也學到了一些東西,我就是在那時候學到種草莓的入門知識。但老實說,大家那時種了大概六百株草莓苗,比我和老斌現在種植的量還多,但最後幾乎沒有收到草莓,不是被鳥吃,就是被螞蟻吃,要不就是被來巡園的小孩採去吃。

因此,我學到一個很重要的心得──種容易,照顧難──跟生養小孩一樣。共玩班因為沒有主要的照顧者,大家又都是抱著來交流的心態耕作,既然花的時間不多,對最後的收成也不會太在意。不過,我也觀察到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團體中的專職農夫,會對共玩班這樣的操作有些意見,他們認為既然要種就要有效收成,雖然大家一起種,沒有主要的照顧者,但還是要討論出一套有效的照顧管理辦法,不然就不想繼續參與了。但非務農者就覺得沒關係,認為共玩班的組成又不是要以此維生,不用那麼在意收成。後來,共玩班在run了三回合後,結束。

共玩班雖然沒讓我們收到草莓,但最後分到了草莓苗,也算是後來我們開始種草莓的契機。當我成為草莓的主要照顧者之後,又深刻體驗到一件事──有人帶入門雖然可縮短摸索的時間,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經驗值,而這經驗值並不是種久了就會提高,如果沒有好好觀察作物,發現問題然後調整作法,這樣就算種再久也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複同樣的事,並不會因此精進。

幫定植後的草莓苗鋪草(敷蓋)。

所以我種草莓的知識,可以說是在實做中逐漸累積起來的。我還記得剛開始光是整理準備要定植的田畦,就在想到底是要把畦整平?還是要讓畦有個凹陷?哪一種比較適合草莓?後來在實做中,我們發現草莓苗若種在凹陷處,開花結果後花果不容易伸長出來,容易被悶在裡面爛掉,所以將畦拉平是比較好的做法。然後定植時記得不要種太深,不要將芽點蓋住,不然新芽會悶在裡頭黑掉。

草莓苗在九月底十月初定植,定植後是鋪草。鋪草對我來說是「困難」的工作,因為我會想把草鋪得很整齊,然後花了大把時間只進行了一點點,非常沒有效率,我邊做邊覺得自己是不是有強迫症(半開玩笑)。後來我請老斌來幫忙鋪草,免得進度落後。所以,雖然我是草莓的主要照顧者,但這個照顧者不是所有事都要自己來,而是掌握進度,快要做不完了,或自己做不來的,就要請人幫忙。

老斌用竹子搭了簡易網室。

草莓定植後,十一月到十二月會大量走莖,這時主要工作是將走莖後生根的草莓苗分株,然後再定植,就會得到翻倍的草莓苗,比如這期原有一百株,走莖分株後變為四百株。一月份草莓植株大概底定,最早定植的苗開始開花結果,這時老斌會幫草莓蓋網。蓋網主要是防鳥,但防不了螞蟻或蛞蝓或蝸牛等地面生物,直接種在土壤上就是會有地面生物來跟你一起分享草莓,這是我們目前解決不了的問題。

發現現行犯螞蟻!

除了蓋網,一月份的主要工作是去除老葉與走莖,這工作頭兩年做起來都猶猶豫豫。剛開始覺得葉子多好像也沒什麼不好,後來發現葉多會影響草莓的日照,草莓也容易被悶在裡面,所以將太老或過多的葉子剪掉很有必要。去除走莖也是,剛開始想著每一條走莖就是一株草莓苗,總捨不得把它除掉,會想著這個留下來那個留下來。後來發現在開花結果期若留太多走莖,等於分掉了草莓母株的養分,而且留太多苗不僅太擠也管理不易。這樣經歷了兩個週期,這期總算能做到咻咻咻把所有的走莖剪掉。

草莓苗伸出那一條一條長長的就是走莖(匍匐莖),每條走莖都會再長葉發根,發育為一株新的草莓苗。但在開花結果期,必須忍痛把走莖全部剪掉。
剪掉走莖和老葉的草莓苗,一圈一圈非常乾淨。

二到四月是我們家草莓主要的結果期。如果前置工作都做得足、比如鋪草、除草、去除老葉與走莖,這時的工作就會比較輕鬆,只要檢查與採收。但隨著草莓植株的增加,光是巡過一輪採收一回,並順手整理一下植株(比如捻掉太小的花,再加減除草),也需要花上一兩個小時的時間。

剛開始,只是想要有更多草莓可吃

回想剛開始種草莓的起心動念,只是「如果更認真一點,就有更多草莓可吃」,結果就這樣不小心越來越認真。去年三月份大出的時候,總共採收了1518顆草莓,總重約17公斤;四月份產量下滑,但也採收了6公斤。

一公斤紀念照……太開心了反而沒拍磅秤。

這數字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不會有什麼感覺,因為大家去草莓園採草莓隨便一盒都超過一公斤。但對我來說,我們原本的草莓苗量極少,收穫都是用顆來算,一天兩三顆,多的時候十幾顆就很開心,從這種程度漸漸種到大出時一個月可以收穫上千顆……我還記得一天採收超過一公斤的那天,是2021年的3月16日(很誇張吧我都有做紀錄),那天採了105顆,總共1050克!你都不知道我有多開心。

一天採收一公斤!這到底算什麼產量? 但這一公斤的快樂,跟去到草莓園輕輕鬆鬆就能採到的一公斤,是不能比較的。這也才知道從前在共玩班,以為草莓是不需高度照顧的作物根本就搞錯了,草莓不僅需要高度照顧,還需要高度關愛。

現在回想自己在田裡弄草莓的樣子都會覺得好笑,經常做到天黑還不知道要回家,還要老斌騎著機車來叫「天黑了天黑了」或「下雨了下雨了」。這就是我農忙的時候,一個非務農者在田裡莫名的執著。

自己種出一公斤的草莓,和去草莓園採一公斤的草莓,那種快樂是不一樣的。

【作者簡介】

廖瞇/文字工作者。2013年與老斌一同移居鹿野。本來以為搬到鄉下後會早起務農,沒想到是變成早起寫作。常被誤會經常下田,但其實只是偶爾下田。著有《沒用的東西》《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和老斌經營部落格【自然醒】,寫一些果醬、農作物等筆記。

楊老斌/現為臺東鹿野鄉民。務農九年,選擇無農藥無肥料方式栽種作物,主要作物是土鳳梨。到目前為止還在摸索一些基本的自然道理,得過且過,還沒被世界淘汰。喜歡藤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