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四面環海,易受黑潮、大陸沿岸流和季風影響,根據金門縣、連江縣和澎湖縣3個縣政府統計,每年從中國大陸等地漂來約有1500公噸以上的垃圾,另還加上臺灣自己產出的垃圾。環保署初步分析全臺淨灘的海洋垃圾,以塑膠類最多。
環保署今(31日)提出過去及日後海洋污染防治措施,除了限用塑膠袋、塑膠微粒產品和管制漁業廢棄物,達到源頭減量,也舉辦淨灘和訓練專人清除海中垃圾,今年6月4日,在世界海洋日(6月8日)前夕還將串聯19個臨海縣市,預計全國有742艘船舶成立環保艦隊,將船上廢棄物攜回岸上處理。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說,行政院日前指示應辦理「海岸環境清潔維護計畫」,還在研議中,預計3個月內會有較明確的規劃。
海洋垃圾以塑膠類居多,環保署推動限塑、淨灘與環保艦隊
海洋垃圾大多是由陸域棄置的廢棄物,以及從其他國家來的海漂垃圾。環保署分析目前淨灘清理的海洋垃圾,以塑膠類廢棄物占70%最多,其他還有塑膠碎片、保麗龍碎片、塑膠袋、玻璃與塑膠飲料瓶、吸管及免洗餐具等。
環保署曾在2015年3到5月,以潛水方式初步調查臺灣周遭海域的海底垃圾。淡水河口、蘭陽溪口、卑南溪口和臺南安平港有許多鐵鋁罐、玻璃瓶、塑膠袋等;墾丁南灣有許多廢棄漁網;佳樂水則以橡膠管、廢棄漁網和廢輪胎為主,但目前整體樣本數還沒有很多。
環保署水質保護處處長葉俊宏說,海洋垃圾處理可分成源頭減量和清除海洋中的垃圾。源頭減量包含掩埋場稽查管制、廢管處推動限用塑膠袋、塑膠微粒和免洗餐具、港口及船舶廢棄物管制,以及漁業廢棄物收集與回收;清除則包含淨灘與認養、河面垃圾清理、清除海漂和海底垃圾,以及成立環保艦隊。
葉俊宏說,清除海底垃圾需要潛水人員,執行上比較困難。在清理海面或海底垃圾方面,2016年環保署陸續補助臺東縣、綠島及屏東縣白沙灣等礁岩地形為主的縣市淨灘,也規劃金門、馬祖和澎湖3個離島縣市辦理海底、海漂垃圾清除處理5年計畫,去年3離島海漂垃圾清理成果共1536.2公噸。
其中,澎湖縣去年8月由77艘漁船組成環保艦隊,將船上的保特瓶、玻璃瓶、塑膠容器、廢棄漁網和漁具等帶回岸上處理。葉俊宏說,今年參考澎湖縣做法,6月4日將串聯臨海19個縣市成立環保艦隊,預計全國會有742艘船舶加入,結合回收兌獎機制,也補助舉辦海洋環境教育宣導,從源頭減少海洋垃圾。
另外,也將持續在港區落實海洋污染防治。葉俊宏說,各港口管理機關應依法規定,管制廢污(油)水,港務公司必須查驗船舶廢棄物紀錄簿,漁港則由漁業署管理廢棄漁網及其他漁具,並加強對漁民宣導。
限塑與管制漁業廢棄物,落實源頭減量
在陸域廢棄物源頭減量方面,環保署廢管處今年推動兩項限塑政策。環保署廢管處處長賴瑩瑩說,除了限制含塑膠微粒的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製造、輸入、販賣,預計明年1月1日生效;另也將擴大實施限塑政策,購物用塑膠袋限制使用對象將從原有的7類擴大到14類,希望從源頭減少被拋棄的塑膠垃圾。
漁業廢棄物管制也是源頭減量的一環。葉俊宏說,臺灣西南部雲林、嘉義和臺南養蚵使用蚵棚,在深水處使用保麗龍或橡膠海綿撐搭蚵架,但收成後這些設施多淪為廢棄物,前幾年風災後海面漂浮許多垃圾。
葉俊宏說,臺南市政府訂有「淺海牡蠣養殖管理自治條例」和「浮筏式牡蠣養殖漁業管理規範」,包含總量管制養蚵棚數、蚵棚申報及回收重罰管理、7到9月颱風禁止養蚵、逐年提高蚵農負擔清理費,以及禁用未包覆保麗龍浮具,棚架與保麗龍回收可獲獎勵,希望其他縣市可參考辦理。
兩岸將持續研商,共同減少離島海漂垃圾
至於離島金門縣、連江縣及澎湖縣長期受海漂垃圾影響,因海漂垃圾一大部分是來自其他國家,環保署在2015年偕同金門縣和連江縣環保局,與中國大陸國家海洋局協商合作。
不過合作上是否可能受政治因素影響?葉俊宏說,先前與中國大陸討論,能否在沿岸幾個城市多增加一些打撈船隊,但因兩岸還沒簽署環保合作協議,目前無法以官方名義對官方,因此,先透過國內團體與中國大陸團體討論,環保署近日也持續協調,但是對方忙於其他事務,目前還沒排定時間。
詹順貴補充,現階段先透過民間機構對談,再由地方政府溝通,例如金門縣和連江縣政府與中國大陸還有一定交集,可以先討論。
詹順貴提到,行政院副院長林錫耀5月4日在海洋事務推動小組會議上,要求環保署比照空污防制策略等級,辦理「海岸環境清潔維護計畫」,需要跨部會合作和中央與地方攜手,除了加強淨灘頻率、在西部添購沙灘車、培訓更多中年二度就業者接受訓練,成為專業淨灘人力,也鼓勵企業與民間團體認養淨灘,讓美麗的海岸線減少垃圾,目前還在研議中,預計3個月內會有明確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