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漁廢終結之役1】整治漁業廢棄物的首要任務:標示、通報和回收

刺網因為捕獲漁種多且作業方便,是臺灣沿海地區家計型漁業常使用的漁法;不過刺網容易混獲幼小魚種,纏繞礁岩也恐破壞生態棲地,網具流失更可能形成海洋廢棄物,沉積汪洋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簡稱漁業署)今年(2020)9月預告《刺網漁業漁具標示措施》,並在2021年起全面實施「刺網實名制」,避免無名刺網遭棄後影響漁船活動及海洋生態。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落實刺網漁具實名制 不要讓垃圾比魚多

處理海洋廢棄物,有預防、減緩和移除三大策略,「刺網漁具實名制」希望以溯源管理達到預防的效果,原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簡稱漁業署)是輔導縣市政府以地方自治法規推動,其中基隆市、新北市、澎湖縣等進度較快,部分縣市尚未完成,因此漁業署今年(2020年)統一訂定法規,明年正式上路,各縣市政府可一體適用。

農觀點
讓殺戮獵場成為永續海田 廢棄漁具的積極管理/胡介申、顏寧

2020年9月22日黑潮文教基金會與澄洋環境顧問發表臺灣第一本「東海岸廢棄漁具圖鑑」,首次連結「漁具」與「海廢」這兩個在陸地上距離遙遠、在海中卻關係緊密的議題。我們在記者會上強烈感受到各方對這個議題關注,但各方利害關係人可以怎麼攜手合作呢?未來如何透過更好的管理,以減少對海洋的傷害?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

新聞
AI高效分類垃圾 助海保署監測海廢制定清除計畫

近年海洋廢棄物處理已成世界各國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去年開始執行海漂垃圾監測計畫,首度應用人工智慧辨識海漂垃圾種類,已能成功辨認寶特瓶、漁業浮球與保麗龍;也訪查國內69處沿海垃圾掩埋場,6處有垃圾隨風飄入海洋的疑慮,海保署表示已要求負責的環保機關改善,也會持續監測。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中國海廢擾外島海岸 立委要求海委會協商處理辦法

9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中,就有委員針對中國廢棄物隨海流進入金門境內一事,要求海委會應協助地方政府與中方協商處理辦法。海洋委員會表示,海廢議題不只是單一區域的問題,需要不同國家攜手解決,過去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中就有與中國、印尼等國家共同討論,近期中國將辦理海洋廢棄物的工作坊,會把臺灣的情況帶過去討論。

新聞
臺東師生走讀176公里海岸線,「要把海邊的保特瓶全部撿起來」

臺東擁有全臺最長的176公里海岸線,臺東縣鹿野鄉永安國民小學師生花費2年,沿著海岸,從最北邊的長濱鄉一路往南淨灘,認識家鄉的防風林和海岸變遷,在臺東縣鐵花村附近的TT Style原創館-法拉撒工坊舉辦成果展覽,除了集結來自各國的海漂垃圾,還記錄了2年淨灘的點點滴滴,學生真誠地寫下心情:「這兩年要把海邊的保特瓶全部撿起來,而且我很希望海邊沒有垃圾。」

新聞
環保署公布首度調查結果,臺灣多處海域、自來水、貝類皆檢驗出微型塑膠

環保署特別於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期間,針對全國全國89處自來水淨水場、7處養殖區及福隆、墾丁2處海水浴場、沙灘等,著手進行「自來水、海水、沙灘砂礫及貝類中微型塑膠調查計畫」,結果證實大部分樣品均檢出微型塑膠。

新聞
減海廢、護棲地、顧水質,首任海洋保育署長黃向文的三支箭

多年來國內有很多重大油污染事件,政府部門已經慢慢磨合出一套應變機制,我覺得未來可以思考加強從保育、環境面去改善,萬一真的發生後,後續的復原機制,現在看到的海污應變機制著重在前端處理油污,想盡辦法把油汙盡量清理完,但我們希望可以考量環境怎麼復原的問題。

新聞
打擊塑膠微粒,107年起禁止製造輸臺

為呼應聯合國及國際對海洋塑膠垃圾議題的重視,並維護海洋生物及環境,環保署持續推動一次用塑膠產品減量措施,自107年1月1日起國內不得製造及輸入、107年7月1日起不得販賣

新聞
環台海口比一比,哪種垃圾最多?環保艦隊要出擊!

臺灣四面環海,易受黑潮、大陸沿岸流和季風影響,根據金門縣、連江縣和澎湖縣3個縣政府統計,每年從中國大陸等地漂來約有1500公噸以上的垃圾,另還加上臺灣自己產出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