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豪雨來襲,農友應提早做好防範措施

文/ 農傳媒編輯部 繪圖/ 柯皓翔 首圖攝影/ 林慧貞

中央氣象局預測,今年度第一波梅雨鋒面,將伴隨強烈西南氣流前來,自2日至5日將造成全台各地陣雨或雷雨,並且可能轉成豪雨造成農作物災害。農委會農糧署呼籲農友應確實做好農作物災害防範措施,才能讓受害損失降至最低。

降低農作物損失,農友可以怎麼做?

未來幾天可能出現瞬間大雨、雷擊及強陣風,除了關注氣象動態外,農糧署、各地農業改良場也提醒農友要做好防範措施,農傳媒彙整以下幾點供農友參考:

  1. 適收期水稻、蔬菜及果樹應儘速採收。
  2. 田間保持排水暢通,避免瞬間大雨時田區淹水,造成作物根部浸水。
  3. 畦面可利用塑膠布、稻草等覆蓋物作覆蓋,降低豪雨沖刷土壤,減少倒伏或根部裸露造成植株死亡。
  4. 可搭設簡易設施進行防雨栽培,物理防範可直接減少豪雨打壞葉菜等具柔嫩組織作物;採用塑膠布網室或水平棚架網室等設施栽培者,應檢視生產設施,注意結構安全,如有破損應及早維修。
  5. 落實田間衛生管理,清除田間殘枝落果,減少病原菌感染源,避免豪雨過後病害大發生。
  6. 豪雨容易造成作物傷口,增加病原菌感染機率;若有用藥需求,按植物保護手冊推薦用藥加強防治。
  7. 準備復耕可使用之種苗,以防災害發生後可馬上恢復耕作。
  8. 蔬菜部分,農民團體可協助購貯入庫冷藏,備於災後釋出調節市場需求。

災後病蟲害防治,依農作物不同提早做準備

農糧署指出,國內一期作水稻,由高屏地區往北將陸續進入收穫期,請注意氣象預報資訊,已成熟之稻田及早利用放晴時進行收穫,尚未達收穫期者,請農友在豪雨過後儘速排乾田間積水並加強病蟲害防治。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提醒,水稻生育多已進入黃熟期,目前不宜投施化肥或農藥等資材,但因豪雨恐導致部份過肥田區植株倒伏,請農友做好排水準備,以免因豪雨致使田間積水加速倒伏植株榖粒發芽;雲林縣部分裡作田區因較晚插秧,水稻目前尚未抽穗,應於豪雨過後注意白葉枯病及稻熱病的發生與防治。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表示,正值產期的瓜果、豆菜類蔬果容易因豪雨發生疫病(俗稱水傷)或細菌性軟腐病,因此可以在梅雨前後施用廣效性的27.12%三元硫酸銅水懸劑,配合清園及田間衛生管理工作,防範各類真菌及細菌性病害蔓延。

此外,荔枝、檸檬、番石榴、木瓜及紅龍果等陸續進入盛產期,梅雨期間也是荔枝露疫病、酸腐病;柑桔潰瘍病;番石榴炭疽病、黑星病、瘡痂病、疫病;木瓜根腐病、疫病;芒果黑斑病及紅龍果潰瘍病等病害好發時節,落實田間衛生管理是首要措施,並請選用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加強防治。

農糧署呼籲農友仍需遵守施藥後安全採收期規定,不要急於搶收蔬果,以確保農作物安全;並於雨後注意清園、排除積水,並加強中耕培土及肥培管理措施,以防範病蟲害發生,確保農作物產量及品質。

提供水稻收割代耕資訊,並適時啟動濕稻穀協力烘乾機制

農糧署說明,為應農友收割水稻需求,目前已建置「農業機械代耕資訊平台」,提供全臺割稻機代耕業者聯絡窗口資訊,各縣市及鄉鎮公所也建立了轄區代耕業者名冊,農友可直接聯絡或向縣市政府、鄉鎮公所查詢,協助進行收割作業。

此外,農糧署各區分署已輔導各公糧業者預為建立濕稻穀協力烘乾機制,倘因豪雨造成農友搶收稻穀,公糧業者於烘乾能量無法因應時,可立即將濕稻穀調運至事先規劃之協力業者協助烘乾,以紓解烘乾壓力,請農友放心。

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協助受災農民復耕復建

農糧署表示已通報各縣市政府密切注意,如有災情顯現,除宣導農民主動通報外,並請地方政府依農業天然災害查報作業規定辦理,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儘速協助農民復耕復建。

內容來源:摘自農糧署、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台南區農業改良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