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placeholder-light

【海洋奇緣】絕美澎湖南方四島 臺灣最後的海洋秘境

2013年夏天,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尚未成立,當時我有幸跟著望安將軍澳嶼的潛水業者「島澳七七」前往東西吉浮潛採訪,東吉港口外硬珊瑚如地毯般綿延上百公尺,西吉軟珊瑚比人還大朵,數年前還不會潛水的我,以為水下世界就該如澎湖這般美麗,直到後來潛遍臺灣各地、部分東南亞著名潛點,我才知道原來不是所有的海洋都像澎湖這麼美!

placeholder-light

【飽讀好書】到臺北植物園畫畫+賞鳥=我的自然筆記

在車水馬龍,高樓大廈林立的臺北市中心,臺北植物園可說是一處難得的鳥兒休息站,也是賞鳥人不可錯過的好地方。植物園有好幾處入口,我通常由離荷花池最近的入口進入。若是春、夏之際來到這裡,映入眼簾的是滿滿一池搖曳生姿的荷花,池邊的長廊總是擠滿著人,有人是專程來拍攝荷花,有些則是架著畫架寫生,更有許多遊客來這欣賞荷花並與這片花海拍照合影留念。

placeholder-light

炎熱夏季農作物害蟲好發,四招教你減輕夜蛾肆虐危機

隨著氣溫增高,該場監測數據顯示宜蘭和花蓮地區的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密度從六月上旬開始攀升。斜紋夜蛾一般人稱「黑肚蟲」,其食性是幾乎見綠就吃,且由於「夜」晚出來「盜」食,白天藏匿看不見蹤跡,因此俗稱夜盜蟲,是種植蔬菜的農友最傷腦筋的害蟲之一。

placeholder-light

循環經濟當前鋒,大專生洄游農村向南招手創意交流

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邁入第7個年度的農委會水保局「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首度向國外大學張開雙臂,邀請包括越南與美國的大學生來臺灣農村交流。

【民眾篇】瑪莉亞颱風來勢洶洶,防颱措施別輕忽!

今年第8號颱風瑪莉亞持續逼近,臺灣北部、東北部將首當其衝,中央氣象局預估最快明晚(9日)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後天(10日)發布陸上颱風警報。

placeholder-light

二期稻作插秧初期,農友應留意高溫傷害

隨著近日氣溫日漸升高,花蓮縣一期稻作已陸續進入收穫期,緊接在後的二期水稻插秧作業即將展開。為因應夏季高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特別呼籲稻作栽培農友於二期稻作插秧時,應留意白天高溫可能對插秧初期秧苗產生傷害。

placeholder-light

韓國家長發起校園午餐改革,竟讓首爾獲聯合國認證為兒童友善都市

政府推廣校園午餐使用「4章1Q」國產食材遇瓶頸,從原先的強制試辦改為獎勵試辦,近來更為了避免標章紛亂,2020年底前還將整合為「有機農產品」和「TGAP臺灣優良農產品」2標章。

placeholder-light

【野望沙龍】視野的邊界《地球微光》The light on earth

「前所未見」never seen before是生態紀錄片宣傳上常使用的語詞,有時是拍攝到以前從沒見過的生物及行為,或者在人跡未至的地點取景。尤其近年有一點點的突破都是難上加難,也就值得大書特書,尤其是大製作的系列影片最常「前所未見」。

placeholder-light

帶孩子體驗農業生活,高雄一日農夫夏令營開跑

最令小朋友開心的暑假已經到來,該如何為孩子安排一些能親近大自然,又富含教育意義的活動,是多數家長們規劃暑假行程時,相當傷腦筋的一件事!

placeholder-light

當北極熊不再雪白:「白熊計劃 × WILD-LIFE」攝影聯展導覽

一位是旅台的法國攝影師,一位是旅荷攻讀藝術碩士的台灣青年,素昧平生的Jimmy Beunardeau與羅晟文,各自離開家鄉、繞過半個地球,分別用鏡頭將動物的影像帶到大眾面前,與我們展開一場「人與動物關係」的對話。自七月起,兩位攝影師的「黑白雙熊」連袂於台中舉辦特展,在展期之內,我們將以每週一篇的方式,為您帶來作者的親身解說以及專家們的深度分析,歡迎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