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placeholder-light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揮別風災,彩虹藜重建部落產業

五顏六色的紅藜,近年席捲養生市場,也掀起搶種熱潮,很多人不知道,紅藜原是原民部落常見的作物,因為莫拉克風災而失去家園的佳暮部落,重新種植昔日門前院裡的紅藜,不僅形塑賴以維生的產業,也找回了一度失落的生活與文化。

placeholder-light

落難動物的凝視:「白熊計劃 × WILD-LIFE」攝影聯展導覽

一位是旅台的法國攝影師,一位是旅荷攻讀藝術碩士的台灣青年,素昧平生的Jimmy Beunardeau與羅晟文,各自離開家鄉、繞過半個地球,分別用鏡頭將動物的影像帶到大眾面前,與我們展開一場「人與動物關係」的對話。自七月起,兩位攝影師的「黑白雙熊」連袂於台中舉辦特展,在展期之內,我們將以每週一篇的方式,為您帶來作者的親身解說以及專家們的深度分析,歡迎鎖定。

placeholder-light

農田違章工廠,污染農作物的不定時炸彈

7月5日,屏東萬丹鄉一沒有登記的地下工廠鳳榮企業公司突然發生大火,黑色濃煙直竄天際。由於鳳榮公司附近遍布大片農地,除了檢視黑煙對人體健康影響,是否造成農作物損害也值得關注。

placeholder-light

歷經十年研究,「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跨國遷徙路徑大揭密

歷經10年研究,「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遷徙路徑之謎終於解開。利用衛星發報器追蹤鳳頭燕鷗的結果顯示,夏季燕鷗於台灣繁殖結束後,會兵分兩路南下,一路橫越海峽東南駐足於菲律賓,一路循大陸東南沿海飛往中南半島的越南、泰國、柬埔寨,最遠甚至抵達緬甸,以新南向路線跨國遷徙。

【文化鱻事】「死也一個殻,活也一個殼」田螺的房事

我很喜歡一句台灣諺語叫「田螺含水過冬」,意思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失意、失志的時候,它對我特別有鼓舞的效益。

placeholder-light

石門友善稻米慶豐收,農事體驗找回農村記憶與感動

來到石門嵩山社區,放眼望去是綿延不絕的水梯田美景,層層人工石砌而成的百年梯田是嵩山社區最美麗的風景,但隨著農村人口老化與外移,百年梯田被迫休耕長達數十年。

placeholder-light

全數通過農藥、抗生素檢驗!高雄市國產龍眼蜂蜜評鑑得獎名單出爐

106年度的高雄市國產龍眼蜂蜜評鑑得獎名單出爐囉!今年度高雄市參加評鑑的國產龍眼蜂蜜,抗生素檢驗與農藥殘留檢驗皆全數過關。共計20名蜂農獲獎,6名特等獎、14名頭等獎。

placeholder-light

高市型農結合綠色友善餐廳,MINI農田讓親子樂食農!

「這些都是我自己做的!」小男孩開心舉起手中的蛋蜜汁和焗烤義大利麵,展示自己的DIY成果,這是在高雄市農業局整合高雄型農、綠色友善餐廳、高雄物產館蓮潭旗艦店⋯⋯等資源,舉辦的「高通通的MINI農田」體驗活動現場,活動當天吸引近60位家長與孩子一同認識植物種子、下田採收、自己DIY午餐等,體驗農耕的辛苦與收成的喜悅。

placeholder-light

文蛤大量斃死,細菌性疾病扮演甚麼角色?

文蛤(Meretrix lusoria)俗稱粉蟯或蚶仔,屬於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簾蛤目,簾蛤科,是臺灣重要的食用貝類之一。文蛤通常以活體方式販售,是家庭主婦喜歡且容易料理的食材,一般體型較小者可用來煮湯或醃漬,體型較大的則晉升為以燒烤方式料理之高級食材。

placeholder-light

延續環境教育理念,106年環境知識競賽開跑

環保署自100年起辦理的「環境知識競賽」受到全國民眾熱烈迴響,106年的競賽將在9月至10月間自直轄市、縣市政府開跑,歡迎各界環境知識王踴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