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placeholder-light

高雄型農郭泰呈如何強棒出擊,為低迷臺蕉強迫取分?

高雄旗山第三代蕉農出身、曾為棒球好手的年輕型農郭泰呈,運用食品科技,除了開發出可延長飽足感而有助控制體重的青香蕉抗性澱粉,還開發出非油炸的香蕉片零嘴,不但保留臺灣香蕉獨特風味,更將香蕉從初級農產品提升為機能性保健食品。

placeholder-light

花蓮再傳狂犬病鼬獾咬人!防檢局籲切記「2不1要原則」

花蓮縣卓溪鄉7月10日有鼬獾闖入民宅,民眾於睡覺時遭咬傷右手掌,民眾已於第一時間前往臺北榮民醫院玉里分院施打破傷風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該鼬獾經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通報送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於7月13日確診為狂犬病陽性,為花蓮縣卓溪鄉今年第2件咬人案例,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已啟動當地犬貓狂犬病巡迴注射,請民眾務必攜帶家中犬貓完成年度預防注射。

placeholder-light

【蟲農之路】農田裡的角落人生

先前幾篇文章已大略描述了田間生物與我們所認定的害蟲之間,如何產生互動關係,像是捕食、寄生等行為,這也是在談農業生態時,大家較關注的面向。但若真要完整解讀田間生態的變化,還有一個觀念需要了解,才足以拼湊出更完整的農業生態樣貌,那就是所謂的「生態棲位 (Ecological Niche)」。

placeholder-light

國產米結合傳統習俗,敬鬼神心意到也呷平安

現今愈來愈多農民與廟方發揮巧思,將在地生產的優質米與傳統習俗結合。例如,普渡時不殺生,改用米線、米粉等供品堆疊成豬形替代;過去博米龜較常使用不好的米,也有廟宇使用在地優質米製作;有些廟宇還考量環保,改用「米金」替代燒金紙,讓信眾不僅展現對神明的敬意、保平安、顧環境,也吃到在地美味。

placeholder-light

悠「游」自在的水中世界,南臺灣觀光新熱點

南臺灣正豔陽高照,位在屏東長治鄉的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觀賞水族動物展示廳,卻宛如置身水中世界,傳來陣陣涼意。在這裡,可以和上百種珍稀魚蝦近距離接觸,看色彩繽紛的魚蝦悠游、各式珊瑚搖曳生姿,是種別具療癒與舒壓的體驗。

placeholder-light

【綠主張】黑金文蛤為什麼虛弱了?

拜訪養殖生產者黃芬香時,正值梅雨鋒面挾帶西南氣流,為北部帶來驚人雨量。中午用餐時,與她一同看著北部傳來的災情新聞,對於颱風季節未到就造成這麼嚴重的淹水情況,面對這樣異常的氣候變遷深感無可奈何。她很擔心鋒面南移後,帶來的雨勢將影響再過一個月就可以採收的黑金文蛤。

placeholder-light

【飽讀好書】職業婦女就不擅做菜嗎?昭和已遠的餐桌

1991(平成三)年,泡沫經濟崩潰,金融機構抱著高額的不良債權,導致1997(平成九)年山一證券破產,北海道拓殖銀行陷入經營危機,1995(平成七)年發生的阪神淡路大震災,震壞了象徵昭和繁榮的新幹線和高速公路的橋墩,讓人見識到都市的不堪一擊。

placeholder-light

不感冒、不曬傷!高接梨健康上市

高接梨為什麼能夠不感冒、不曬傷?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輔導宜蘭生產優質無農藥殘留之高接梨,提高嫁接存活率及降低梨蜜症發生,讓高接梨不「感冒」亦不「曬傷」。且與農糧署、宜蘭縣政府、各地區農會及各鄉鎮市公所合作,輔導梨農配合梨樹不同生長期,選用適當農藥,並利用非農藥防治資材,有效降低農藥用量,並於高接梨評鑑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生產健康優質的高接梨。

placeholder-light

「猴」伊麥來呷!林務局輔導農友申裝電圍網,不用氣得牙癢癢

臺灣獼猴經常跑到農田或果樹上吃作物,造成農業損失,許多農民不堪其擾。農委會林務局延續去年防猴相關計畫,由中央補助地方政府輔導農民架設電圍網,現階段申請以果農為主,今年申請架設最小面積從原先1公頃調降到0.2公頃,中央與地方補助合計最高額度為4萬元。

placeholder-light

食當季、吃在地,來盤紅艷火龍果

每年6~12月正值火龍果產季,因此苗栗縣竹南鎮農會精心籌畫,7月15日在大埔倉庫舉辦火龍果評鑑及創意米食推廣活動。現場除了進行竹南鎮吉園圃產銷班的火龍果評鑑,亦有農夫市集、米食DIY活動、米食料理試吃⋯⋯等活動,民眾可前往購買與享受竹南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