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338 頁
「油」夠厲害!看苦茶油如何開發優質製程、邁向國際
「苦茶油的香味、成分及氧化安定性,其實跟製程很有關係!」林試所森林化學組許富蘭博士指出,林試所在執行計畫的前2年,從油茶品系、果實收集及種子前處理到製油等,建立從材料來源至實驗室製油及分析平臺,相關團隊更於近年查訪臺灣多處製油廠,記錄各家不同製程,品嚐油品的風味。
看螢火蟲不必跑深山!罕見黑端螢現蹤大樹龍目社區
螢火蟲又稱「火金姑」,高雄市大樹區龍目里里長陳榮清表示,這種屁股會發光的小昆蟲,在阿公阿嬤小時候,火金姑都曾是他們的仲夏玩伴,陪著他們渡過夏天快樂的夜晚。螢火蟲一向象徵著「良好生態的環境指標」,受到人為汙染或干擾,螢火蟲數量即會大幅下降。
【老照片說故事】進擊的巨石:土石流可以挾帶多大的石頭?
土石流流動時,往往可將碩大的巨石一起搬動,這些巨石到底有多驚人,就讓我們用歷史災害照片,帶大家回到現場。
揪出「樹癌」褐根病,有請樹藝師與樹木風險評估師聯手診治
全臺有3萬株樹木染上有「樹癌」之稱的褐根病,一旦感染發病,會阻礙樹木生長,甚至逐漸腐朽壞死。為了搶救與維護珍貴樹木,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近年引進國際樹藝協會認證樹藝師制度,未來將仿照人醫體系,結合樹藝師和樹木風險評估師的專長,發展臺灣樹木健康醫療體系。
高雄型農郭泰呈如何強棒出擊,為低迷臺蕉強迫取分?
高雄旗山第三代蕉農出身、曾為棒球好手的年輕型農郭泰呈,運用食品科技,除了開發出可延長飽足感而有助控制體重的青香蕉抗性澱粉,還開發出非油炸的香蕉片零嘴,不但保留臺灣香蕉獨特風味,更將香蕉從初級農產品提升為機能性保健食品。
花蓮再傳狂犬病鼬獾咬人!防檢局籲切記「2不1要原則」
花蓮縣卓溪鄉7月10日有鼬獾闖入民宅,民眾於睡覺時遭咬傷右手掌,民眾已於第一時間前往臺北榮民醫院玉里分院施打破傷風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該鼬獾經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通報送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於7月13日確診為狂犬病陽性,為花蓮縣卓溪鄉今年第2件咬人案例,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已啟動當地犬貓狂犬病巡迴注射,請民眾務必攜帶家中犬貓完成年度預防注射。
【蟲農之路】農田裡的角落人生
先前幾篇文章已大略描述了田間生物與我們所認定的害蟲之間,如何產生互動關係,像是捕食、寄生等行為,這也是在談農業生態時,大家較關注的面向。但若真要完整解讀田間生態的變化,還有一個觀念需要了解,才足以拼湊出更完整的農業生態樣貌,那就是所謂的「生態棲位 (Ecological Niche)」。
國產米結合傳統習俗,敬鬼神心意到也呷平安
現今愈來愈多農民與廟方發揮巧思,將在地生產的優質米與傳統習俗結合。例如,普渡時不殺生,改用米線、米粉等供品堆疊成豬形替代;過去博米龜較常使用不好的米,也有廟宇使用在地優質米製作;有些廟宇還考量環保,改用「米金」替代燒金紙,讓信眾不僅展現對神明的敬意、保平安、顧環境,也吃到在地美味。
悠「游」自在的水中世界,南臺灣觀光新熱點
南臺灣正豔陽高照,位在屏東長治鄉的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觀賞水族動物展示廳,卻宛如置身水中世界,傳來陣陣涼意。在這裡,可以和上百種珍稀魚蝦近距離接觸,看色彩繽紛的魚蝦悠游、各式珊瑚搖曳生姿,是種別具療癒與舒壓的體驗。
【綠主張】黑金文蛤為什麼虛弱了?
拜訪養殖生產者黃芬香時,正值梅雨鋒面挾帶西南氣流,為北部帶來驚人雨量。中午用餐時,與她一同看著北部傳來的災情新聞,對於颱風季節未到就造成這麼嚴重的淹水情況,面對這樣異常的氣候變遷深感無可奈何。她很擔心鋒面南移後,帶來的雨勢將影響再過一個月就可以採收的黑金文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