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337 頁
史上第一次!全國紅龍果評鑑,花東農民同贏紅、白雙料冠軍
受到國內紅龍果農民重視的「106年全國紅龍果優質果品評鑑會」,日前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熱鬧登場。今年參賽農民爆滿,共129組報名,花蓮與臺東農民以黑馬之姿竄出,雙雙首次奪冠,分別抱走白肉組與紅肉組冠軍。
【飽讀好書】搞懂原物料商品之前的經濟學概論
自古以來,各國捍衛天然資源的種種作為,經常導致地緣政治情勢陷入緊張,而資源民族主義(按:形容有些國家不讓外國勢力或跨國企業開採天然資源)的興起,更讓高度依賴進口天然資源的國家憂慮不已。
遏止農地違法工廠亂象 行政院:去年520後新增之違法工廠將全數拆除
為確保糧食安全並解決日益嚴重的農地問題,日前行政院召集農委會、經濟部、內政部、環保署、法務部等相關部會共同研商保護農地之策進作法,行政院長林全在聽取農委會報告後,決定去(105)年5月20日以後農地上新增的違法工廠全數拆除,以遏止農地上違法工廠亂象,展現維護農業生產環境之決心。
理財也理作物健康!這個年輕人用農藥存摺幫農友做管理
70年次的賴柏樺,22歲時接手家中「富田農藥行」,為了協助農民更精準記錄用藥量,他和農藥商合作,仿照銀行存摺,開發出全臺唯一「農藥存摺」,農民只要拿出存摺,輕輕一刷,就能知道何時買了什麼藥、價錢、數量,再也不用擔心收據不見,還能定期輪替藥劑,不但減少病蟲害抗藥性,也減少了荷包支出。
【野望沙龍】罐頭產業興起,與鮭魚的美麗與哀愁:《鮭魚的記憶》The Memory of Fish
野外觀察的筆記是第一手資料,非但記錄了觀察的過程與結果,同時也透露了觀察者當時的心緒。手寫的字跡總看得出來年歲與情緒的差異,尤其累積已久的紀錄之後,逐年翻閱就像是看到鏡中的自己逐漸改變,這或許就是野外經驗中最動人的記憶。
臺日好「蕉」情!持續擴大供日營養午餐
日本靜岡縣「次世代之會」相關企業社長特地來臺拜會農委會,希望以臺灣香蕉為起點,拓展臺灣農產品到日本各地學校團膳等新通路,促進臺灣農產品外銷,該組織亦期望透過本次拜會,與農委會進一步就農產貿易及文化進行交流,增進臺日雙方友好合作關係。
雙溪荷花盛放,夏日農遊正是時候!
夏天最著名的花朵便是高貴、聖潔的荷花,花期為6月至7月,雙溪上林里的荷花田是近年來新興的賞花新景點,由原本的廢耕地重整而成,荷花遍佈7.5公頃,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淺綠色的荷葉映襯著淡粉色的花朵,清麗淡雅。
【文化鱻事】從祥瑞象徵到王八蛋,「掠龜走鱉」俗諺祕事多
臺諺有云:「掠龜走鱉」(得此失彼)、「龜笑鱉無尾」(五十步笑百步),如此這般一再把龜和鱉扯在一起,究竟是為什麼?大概是兩者外型上相似,又生物分類上同屬爬行綱⼂龜鱉目。兩者所不同之處,在於鱉不像龜一樣,擁有堅硬甲殼、且周圍有膠質裙邊,且前者鼻子尖而突起。
有戰略更要有戰術,大糧倉計畫遍地開花,如何不淪為曇花一現?
為了減少水稻種植面積和活化休耕地,提升國內糧食自給率,農委會啟動「大糧倉計畫」,希望 2020 年增加雜糧面積 3 萬公頃。但是雜糧的生產、儲運與加工等環環相扣,政府除了鼓勵農民種植雜糧,建構儲運與加工的環節也非常重要。
別再用人工了!胡麻產業走向省工模式
不過,胡麻採收仰賴人工操作。當胡麻果莢成熟時,農民習慣將胡麻植株連根拔起,先捆成一束束,交叉倒立在田裡曝曬乾燥4、5天,促使果莢爆裂;然後鋪上帆布,拿棍棒敲打果莢讓胡麻籽脫粒落在帆布上,接著將胡麻籽過篩、剔除雜質才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