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蘭難逃法眼!種苗改良繁殖場開發品種影像辨識系統

臺灣的蝴蝶蘭組織培養技術先進,育出豐富的商業化品種,去年出口值約39億元,盆花銷售更是全球第一。但是蝴蝶蘭品種檢定仰賴人工,曠日廢時;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從2009年開始研究,開發全球第一個「蝴蝶蘭品種影像辨識系統」。

種苗改良繁殖場表示,過去人工檢定一個品種需花8個月,現在用數位化影像系統比對,如果資料庫有紀錄,當下就能辨識,不僅大幅縮短檢定時間,也能在發生侵權問題時派上用場。

新系統縮短人員檢定時程,快速辨識和保障品種權

種苗改良繁殖場是農委會委託的唯一蝴蝶蘭品種檢定機構,現今蝴蝶蘭有2,000多個品種,目前蝴蝶蘭品種權申請案件為1,017件,是臺灣作物新品種申請之冠。

但檢定品種仰賴人工,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張定霖說,目前場內只有3到4位專業人員負責,多個品種同時放在一起,用眼力難以區別差異。

如果以人工檢定,一個新品種需比對110項性狀,包括測量花徑、上萼瓣、翼瓣、下萼瓣,以及用色卡比對唇瓣中央裂片和側裂片的顏色等,從申請到完成檢定大約要8個月,一年檢定70到80個品種,「比對完頭髮都白了。」張定霖笑說。

過去檢定蝴蝶蘭品種需用人工比對110項性狀,圖為用色卡比對花色。

蝴蝶蘭品種檢定流程繁瑣,圖為用捲尺測量蝴蝶蘭花徑。

為了解決檢定人員對照品種搜尋作業日漸繁重問題,種苗改良繁殖場從2009年開始研發「蝴蝶蘭品種影像辨識系統」。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品種改良保護課助理研究員安志豪說,現在新系統資料庫有500個具品種權的品種,團隊將照片去背、上傳,可依蝴蝶蘭花朵各部位的顏色、形狀和紋理等,進行物理分析比對,確認蝴蝶蘭對照品種,縮短檢定時程。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副研究員兼品種改良保護課課長劉明宗補充,申請者送件到拿到品種權要花8個月,但遇到疑似侵權問題,可能無法等太久;如果應用新的影像辨識系統,「早點有證據,把時程縮短,提供把關證據。」至於是否侵權,最終仍是由法院判決。

此外,有品種權和無品種權的蝴蝶蘭,年產值差很大。安志豪說,具品種權的中大粉花,年產值可達459萬元;沒有品種權的中大粉花,年產值只有約97萬元。獲得品種權除了提升年產值,還能防止其他業者複製種苗。

劉明宗說,歐盟植物品種保護局(CPVO)也很看好這套系統,現階段只有網站版本,資料庫還在擴大建置中,以有品種權的蝴蝶蘭品種為主,未來將持續強化此系統,提升相似品種篩選準確性,並開發簡易型App版本,可用於邊境管制防止侵權,保護國內品種。

種苗改良繁殖場開發的「蝴蝶蘭品種影像辨識系統」,利用數位化快速檢定,是全球首創。(圖片提供/種苗改良繁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