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野望書寫】Kaviaz與牠的好朋友們

尋根的人傍晚回到山屋,在那個科學和啤酒都不能安撫的夜晚,開啟了米酒、高粱和小米酒混著喝的輪杯時光。一夥人坐在屋外草地上,享受著山谷吹來的涼風,聽著森林裏頭艾氏樹蛙輕輕的求偶鳴叫聲,或躺或臥的看著滿天星斗,在一天的急行軍之後,這是格外享受的時刻。

placeholder-light

會振動的掃帚,茶改場新發表油茶採收機省80%人力

本土油崛起,油茶和胡麻栽種面積近五年增加1,850公頃,卻普遍面對缺工問題,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今發表高枝省工採收機,利用機器振動讓油茶籽落果,傳統人工採收一甲地需耗費40人,用機器只要8人,採收時間縮短兩週,一臺3萬元不到,預計年底量產上市;胡麻也有好消息,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最快明年推出採收機。

placeholder-light

家樂福發表反食物浪費新品牌,NG蔬果做冰棒

全世界都在關注量販店剩食問題,家樂福近年除了推出即期蔬果專櫃,今天也首度發表和社會企業「鄰鄉良食」合作的「O’Gaspi」品牌,主打反食物浪費,第一支產品推出醜果雪酪,收集農民、加工廠不符規格的鳳梨、紅龍果、香蕉,製成冰棒,限量1萬2,000支,預計可減少浪費近6,000公斤食物。

placeholder-light

【農技最前線】想除粉介殼蟲,先養天敵寄生蜂!

設施環境較高溫且阻隔田間的天敵等因素,粉介殼蟲成為設施果蔬(如木瓜及小番茄等)及觀賞花木具有為害潛力之害蟲。

placeholder-light

搶救美麗海岸,加「樹」行動!

知名的南臺灣夏日度假勝地墾丁,美麗的沙灘因去年颱風巨浪嚴重侵蝕,沙灘消失近1/3;臺南最美沙灘之一的黃金海岸,假日人潮湧入戲水賞景,但原本200多公尺寬的沙灘,目前僅剩50公尺左右。

placeholder-light

栽培管理有一套!小撇步就能降低葡萄罹病率

位於大安溪沖積平原畔的卓蘭白布帆,是臺灣巨峰葡萄的產地之一,當地東盛社區的葡萄農過去經營觀光採果,近年來則轉攻自產自銷的宅配直客市場。豪品瑞農園負責人劉炳基,是東盛在地積極對外取經栽培技術與經驗的葡萄農。由於直客挑剔葡萄品質,所以他投入高成本,使用最好的一線資材,種出品質獲得客人認同的葡萄。

placeholder-light

耗時三年,屏科大「全豆」花生豆腐問世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謝寶全教授兼教育副校長所帶領的食品科學系應用微生物實驗室團隊,花費3年光陰、經歷3位學生才研發完成含「全豆」的「好食花生嫩豆腐」,細緻滑嫩的口感及唇齒間的花生香氣,跟一般在市面上吃到的豆腐截然不同,配上醬油膏讓人回味再三。

placeholder-light

保國土也保蜜蜂,農委會擬推動保安林種蜜源植物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國產蜂蜜品質評鑑頒獎典禮,受到暖冬、下雨及害蟲影響,今年蜂蜜銳減7成,參賽人數也比去年少80多人,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特別南下臺中頒獎,當場宣示在保安林地周遭等較無農藥危害的地區,開發種蜜源作物,同時推動友善、有機種植,避免蜜蜂受農藥毒害。

placeholder-light

全球第一張3D空汙地圖!在地PM2.5嚴重程度即時顯現

WHO在2016年曾彙整各國空氣品質資料,製作「全球汙染熱點地圖」,作為空汙分布的參考資料。現在透過新的科技,我們可以在螢幕上從2D地圖轉為3D地球模型,結合風速,觀看全球汙染狀況的流動方向。

placeholder-light

從世界各國明星熊看保育:「白熊計劃 × WILD-LIFE」攝影聯展導覽

一位是旅臺的法國攝影師,一位是旅荷攻讀藝術碩士的臺灣青年,素昧平生的Jimmy Beunardeau與羅晟文,各自離開家鄉、繞過半個地球,分別用鏡頭將動物的影像帶到大眾面前,與我們展開一場「人與動物關係」的對話。自 7月起,兩位攝影師的「黑白雙熊」連袂於臺中舉辦特展,在展期之內,我們將以每週一篇的方式,為您帶來作者的親身解說以及專家們的深度分析,歡迎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