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330 頁
挑戰「神的工作」,無法停下的海岸造林
「海岸造林是神的工作啦!」林業試驗所育林專家陳財輝博士據他多年觀察研究,以「神的工作」形容海岸造林的艱辛與挑戰,他說就算初期種活後續維護更是大問題,隱含此辛苦代價背後成功率的不確定性。
正港臺灣紅棗這裡找!苗栗公館紅棗正值產季
補氣養生的「紅棗」是國人熟識的中藥材,具有維他命C、類黃酮類化合物、多醣類及三萜類化合物等成分,有助人體維持健康,每年7月至8月為紅棗的盛產期,苗栗縣公館鄉是國產紅棗的故鄉,其中臺灣紅棗專業栽培區,栽種面積約54公頃(其中有機紅棗4.2公頃、產銷履歷14.8公頃、吉園圃2.79公頃)。
防曬抗旱勿輕忽!人和作物都要防曬
宜蘭及花蓮地區天氣已連續兩週高溫及鮮少降雨,對許多作物恐造成缺水、曬傷等高溫障害,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自身於田區工作期間補充足夠水分預防中暑及熱衰竭,也請注意部分作物之防曬及灌溉情形。
【維吉達尼】之一:中國維吾爾的「良心」社企如何在新疆扶農
在這個中國最西部的邊陲城市,他趕過驢車、馬車,從村裡去巴紮(維語裡的「市集」)賣杏乾,近兩年才升級為「很聽話、想停哪裡就停哪裡」的電動三輪車,他從沒想過,有一天他的杏乾會透過網路,銷至遙遠的中國其他角落。
紅蜘蛛來襲!臺東釋迦農注意,防治方法看這邊
夏季氣候乾燥炎熱,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監測臺東縣境番荔枝園,發現葉蟎密度有上升的趨勢。為避免未適時防治造成害蟎密度過高,臺東場籲請農友加強巡視果園,於發生初期採行防治措施,以減少損失。
鐵牛力阿卡「耕」出宜蘭內城新活力
許多人對於宜蘭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雪隧、冬山河、礁溪溫泉、羅東夜市等地方,實際上宜蘭農村有許多更值得造訪的景點,員山鄉內城社區的「鐵牛力阿卡」就是一大特色。當地居民把退役耕耘機變成載運遊客的導覽工具「鐵牛力阿卡」,一方面讓遊客乘坐耕耘機體驗農人耕作,另方面也讓遊客遍覽內城風光。
【海洋奇緣】臺灣賞鯨始祖「海鯨號」,開啟賞鯨業20年風華
位於花東交界的花蓮石梯港,是臺灣的賞鯨發源地,1997年臺灣第一艘賞鯨船「海鯨號」從石梯港出發,開啟賞鯨業20年風華。
支持兒童在地遊學,陳無嫌教育基金會推動生態旅遊營
財團法人陳無嫌教育基金會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首度合作辦理的「墾丁ㄟ社區生態旅遊解說員體驗營」,引領學童們認識了里德社區豐富的生態和在地文化。本年度陳無嫌教育金會亦與里山生態有限公司繼續合作,辦理「小水滴的奇幻漂流」生態體驗營,以壯遊形式,於生態多樣性的恆春半島,學童化身為小水滴,體驗從森林流經大海的歷程,認識沿途不同的棲地類型與生態物種。
【飽讀好書】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我想要寫一本書談貧窮,但我不想把重點只集中在「窮人」跟「窮地」之上。我在想貧窮是一種關係,而這關係裡既有窮人,也有富人。對我來說想了解貧窮,就不能不了解這段關係。這樣的想法讓我出發,讓我踏上了探尋之旅。我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過程將窮人跟富人綁在一起,有沒有一種過程裡可以觀察到窮人與富人的相互依賴與掙扎。驅離,就是這樣的一種過程。
小蝦米立大功!觀賞紅斑活額蝦種苗量產再添生力軍
水產試驗所(以下簡稱水試所)歷經3年的研究,成功建立紅斑活額蝦(Rhynchocinetes uritai)的種苗量產技術,為我國海水觀賞蝦市場再添生力軍。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觀賞水族產值高達150~200億美元,具有十分龐大的商機。臺灣的觀賞魚蝦繁養殖技術向來獨步全球,而其中小巧精緻的觀賞蝦,每年創造的產值超過新臺幣2億元以上,堪稱小蝦米立大功,實力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