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329 頁
【農業百工圖】手工豆腐職人
早上7點,有些人的鬧鐘才剛響起,有些人已經在上班通勤的路上,有些人在日光逐漸變得炙熱的農田裡忙著,而游捷閔已經在穿龍老屋豆腐坊的廚房裡煮好一大鍋熱騰騰的豆漿,準備裝瓶,好讓隨時會上門的客人帶回家當早餐。
雲林褒忠鄉豬糞尿飄惡臭,污染源終遭查獲
經過2週縝密的監控分析,環保署再次破獲畜牧場以暗管繞流排放豬糞尿廢水,長期困擾雲林縣褒忠鄉馬鳴村居民臭味問題的污染源,終遭查獲。
【農技最前線】預防勝於治療:害蟲入侵設施,從防堵做起!
若要在作物害蟲防治的過程中擺脫使用化學合成農藥,有賴於預防勝於治療的落實。其中妥善的利用田間管理及非農藥資材(對環境友善之植物保護資材),即可有效降低病蟲的危害。
「魚茭共生」結合休閒農業,呈現有機新面貌
有機「魚茭共生」農法,極富特殊性與趣味性,透過茭田中悠游的魚讓有機田野更加生動活潑,非常適合導入休閒農業利用。花蓮場為推動宜蘭地區有機農業的多樣發展,自100年起在三星鄉行健有機村內設置「魚茭共生」有機茭白筍試驗田區,利用養魚來防治田裡面的福壽螺,以解決有機茭白筍田裡不能使用藥劑防治福壽螺的困擾,結果不但能有效減少福壽螺,還有美味的魚可加菜,實在是一舉兩得。
挑戰「神的工作」,無法停下的海岸造林
「海岸造林是神的工作啦!」林業試驗所育林專家陳財輝博士據他多年觀察研究,以「神的工作」形容海岸造林的艱辛與挑戰,他說就算初期種活後續維護更是大問題,隱含此辛苦代價背後成功率的不確定性。
正港臺灣紅棗這裡找!苗栗公館紅棗正值產季
補氣養生的「紅棗」是國人熟識的中藥材,具有維他命C、類黃酮類化合物、多醣類及三萜類化合物等成分,有助人體維持健康,每年7月至8月為紅棗的盛產期,苗栗縣公館鄉是國產紅棗的故鄉,其中臺灣紅棗專業栽培區,栽種面積約54公頃(其中有機紅棗4.2公頃、產銷履歷14.8公頃、吉園圃2.79公頃)。
防曬抗旱勿輕忽!人和作物都要防曬
宜蘭及花蓮地區天氣已連續兩週高溫及鮮少降雨,對許多作物恐造成缺水、曬傷等高溫障害,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自身於田區工作期間補充足夠水分預防中暑及熱衰竭,也請注意部分作物之防曬及灌溉情形。
【維吉達尼】之一:中國維吾爾的「良心」社企如何在新疆扶農
在這個中國最西部的邊陲城市,他趕過驢車、馬車,從村裡去巴紮(維語裡的「市集」)賣杏乾,近兩年才升級為「很聽話、想停哪裡就停哪裡」的電動三輪車,他從沒想過,有一天他的杏乾會透過網路,銷至遙遠的中國其他角落。
紅蜘蛛來襲!臺東釋迦農注意,防治方法看這邊
夏季氣候乾燥炎熱,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監測臺東縣境番荔枝園,發現葉蟎密度有上升的趨勢。為避免未適時防治造成害蟎密度過高,臺東場籲請農友加強巡視果園,於發生初期採行防治措施,以減少損失。
鐵牛力阿卡「耕」出宜蘭內城新活力
許多人對於宜蘭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雪隧、冬山河、礁溪溫泉、羅東夜市等地方,實際上宜蘭農村有許多更值得造訪的景點,員山鄉內城社區的「鐵牛力阿卡」就是一大特色。當地居民把退役耕耘機變成載運遊客的導覽工具「鐵牛力阿卡」,一方面讓遊客乘坐耕耘機體驗農人耕作,另方面也讓遊客遍覽內城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