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最前線】預防勝於治療:害蟲入侵設施,從防堵做起!

若要在作物害蟲防治的過程中擺脫使用化學合成農藥,有賴於預防勝於治療的落實。其中妥善的利用田間管理及非農藥資材(對環境友善之植物保護資材),即可有效降低病蟲的危害。

針對設施作物的害蟲,農業試驗所經多年之研發,依據害蟲及資材的特性,確立從害蟲入侵的途徑防堵、蟲害監測及適時施用非農藥資材等措施,確實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完全無需使用化學合成農藥。

害蟲侵入設施的5個主要途徑

針對害蟲入侵設施的途徑,歸納後約有5個:

1. 設施的漏洞,32目紗網加上管理操作得當,至少可以有效防堵較大體形的害蟲。

2. 設施內留民(害蟲),是指前期作殘留的枝葉、果實,甚至雜草上殘存、孳生的害蟲,本田期種植前務必完全清場。

3. 介質夾帶,包括客土、有機肥料等,土壤消毒雖有效果,但慎選來源才是上策。

4. 苗的攜帶,定植前用「植物油混方」行浸苗處理,可大幅清除苗株上的小體形害蟲。

5. 人員機械的攜帶,避免人員、械具在進出設施的途中接觸到雜草,而將雜草上的害蟲帶入設施。關於以上5個入侵管道的主要注意事項,必須確實執行,是預防工作的關鍵,做得好,後續的治療工作就會輕鬆易行。

1.設施的漏洞

設施也是一種防治,管理操作得當,至少可以有效防堵蝶蛾類、甲蟲類、椿象類、瓜果實蠅等較大體形的害蟲。粉蝨、蚜蟲、薊馬及害蟎等較小體形的害蟲,則可透過設施漏洞的管理,延緩其入侵與發展。

常見的漏洞包括:

(1) 防護不完善:完善的防護至少包括兩部分,門以及週邊。

門:除了拉門,應該再外加兩層交錯重疊的紗網,如傳統蚊帳,重疊的部分要45公分以上,而且長度要能覆蓋到地面約30公分以上。

週邊:設施週邊牆面紗網的長度要能覆蓋到地面約30公分,埋入土中。或用有堵水功能的塑膠、橡膠、木板或磚塊水泥等圍繞牆角,地上與埋入地下的部分皆至少30公分以上。可因應淹水處理的需求,也兼防堵害物的侵入,如老鼠、螞蟻等功能。

(2) 破洞:設施的任何破損,都是漏洞。一有破損,要及時修補或換新。延誤修補即是提供害蟲入侵的機會。

(3) 接縫:太子樓是設施的散熱結構之一種,但在紗網與塑膠布的接軌處,常有疏忽或不嚴謹的處理。會隨氣流飛翔分散的粉蝨、蚜蟲、薊馬類等小體形害蟲,即使像在太子樓設施這種高位置,也是他們入侵的孔道。

(4) 出入習慣:這是最容易被輕忽的環節。工作人員常為了圖方便、通風而門戶大開,害蟲侵入設施內的風險因而大增。

門禁:除原有的拉門,另加兩層交錯重疊覆蓋的紗網(仿蚊帳)。

牆面紗網有破洞,要及時更新。

太子樓:紗網與塑膠布交界處應密合。

2. 設施內原住害蟲

(1) 清園:前期作的殘留物,包括植株、果實、包裝資材等,雜草則包括園區內及外圍,要徹底的清離園區或掩埋。

(2) 淹水處理:能將田區整個淹沒,就有機會滅除殘存的害蟲。通常害蟲的蛹期較能抗逆境。所以,淹水的時間要長過害蟲的蛹期(表一),若再加上化蛹前的靜止期,所以淹水時間能在2~3星期以上較為可靠,秋冬季節還要更長。淹水期間,不要有活的植物體露出水面,才能避免害蟲有茍延殘喘的機會。

3. 介質夾帶

包括客土與有機肥料等,金龜子幼蟲是最常發現的被夾帶害蟲。高溫土壤消毒,例如熱水、蒸汽及曝曬等雖有相當程度的效果,但能慎選來源才是上策。

4. 苗的攜帶

如果不是直播種植,通常是先行育苗,再定植於本田。苗的來源無論是自行育苗或購自專業育苗場,苗植體上都極有可能已有害蟲棲息。因此,在定植之前的苗必須要有除蟲的處理,以避免苗攜帶害蟲進入設施。可以用「植物油混方」進行浸苗處理,可大幅清除苗株上小體形的害蟲。如棉蚜、銀葉粉蝨、二點葉蟎、神澤葉蟎、多食細蟎等。

浸苗處理及其注意事項如下:

(1) 濃度:「植物油混方」200~300倍水稀釋液。

(2) 時間:整株苗,可連介質、植缽完全浸入。1秒已有效果,延長浸漬時間有藥害風險。

(3) 藥害測試:先取少量苗,浸漬植物油混方200倍水稀釋液1秒鐘,浸後靜置48小時,確保無藥害反應,才可大量處理。

(4) 其他:浸苗處理應在苗進入設施之前進行,處理後盡快移入設施內。

植物油混方以200~300倍水稀釋液作浸苗處理使用。

浸苗處理:在設施外進行;育苗盤略折彎,以防苗飄浮。完全浸入約1秒鐘,立即移出。處理後,盡快移入設施內。

5. 人員機械的攜帶

藉由動物、人類及機具的攜帶,是害蟲遷移的方式之一。所以,避免人員、械具在進出設施時,尤其在行進路上,切勿接觸到雜草,以免將雜草上的害蟲帶入設施。所以,務必將在人員機具行進途中的雜草完全清除。

人員、械具行進的路上切勿有雜草。

結語

預防工作除了從入侵管道防堵之外,應該還包括田間監測與預防性施藥。藉由田間蟲害監測,可以及早發現入侵的害蟲,依據監測得的害蟲發生種類與程度,調整適當的方法與強度,適時掌握防治時機。監測分二部分,一為懸掛黃色黏紙,作物定植後即應儘快懸掛,既可監測又能輔助防治。二為田間採樣調查,於栽植期間,無論田區面積大小,每塊田區取5個樣點,每個樣點取5個葉片或其他部位、或5株,以目測認為被害最嚴重的為取樣目標。

懸掛黃色黏紙,可監測並輔助防治。

如此,雖會高估田間害蟲密度,但能即時發現害蟲在田間立足的時間點,及時加強防治,符合及早治療的精神。

另外,預防性的每週噴佈一次「植物油混方」400~500倍水稀釋液,可減緩蚜蟲、害蟎、銀葉粉蝨等較小體形害蟲的立足與坐大。當發現害蟲有產卵或產若蟲時,即使調查得的數量尚少,但已可判斷該害蟲已經立足,族群準備大量擴展,應當開啟強力防治作為,防患於未然。預防勝於治療,就是多在細微處用心著眼,許多作物的害蟲管理,真的可以擺脫對化學合成農藥的依賴。

發現害蟲有產後代,表示已經立足。

(本文轉載自2017年6月號《技術服務季刊》,原標題為〈預防勝於治療:害蟲防治從害蟲侵入設施的5個主要途徑防堵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