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說故事】30年見證滄海桑田——消失的新好茶村

聽到好茶村,您聯想到的是什麼?
雲豹的故鄉?魯凱族的石板屋?第一個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的原住民地區?還是命運多舛的原住民災區?
這些當然都是。不過,今天我們打算用一些歷史影像,來呈現一個30年見證滄海桑田的悲傷故事。

1979年,政府為發展部落經濟,將當時無水電基礎設施的舊好茶村,遷建至隘寮南溪北側的河階地(下圖),在當時更被稱為全國第一「山地模範村」。

2004年福衛影像-屏東縣霧臺鄉新、舊好茶村之位置。(圖片來源/水土保持局多尺度土砂災害空間資訊系統)

為1979年剛落成的新好茶村,當時聚落所在河階地與河床之高差約有30m。位於隘寮南溪的北側河階地上。 (圖片來源/杜良君,莫拉克新聞網 )

事實上,對於遷村,當時部落裡的年長者與年輕人的意見並不相同。年長者反對,年輕人則認為遷村後能提高生活品質,且方便就學就醫。

1996年賀伯颱風,新好茶村遇上遷村後的第一次重大天災,聚落後方陡坡發生崩塌,造成4人死亡,聚落西側的編號屏縣DF013土石流潛勢溪流暴發土石流沖毀聯外道路,同時隘寮南溪的大水亦沖毀下游的好茶橋,如下圖。

1996年賀伯颱風造成好茶村民宅被崩塌土砂掩埋,4人死亡,照片上方之建物為好茶教會。(圖片來源/水土保持局歷年土砂災害照片平台)

1996年賀伯颱風造成好茶村的咽喉——好茶大橋斷落。(圖片來源/水土保持局歷年土砂災害照片平台)

2003年原民會委託成大防災中心進行「原住民土石流危險聚落避難處所及路線調查」,研究報告中指出部落潛在災害主要來自以下三點:

第一、部落北側高陡邊坡於賀伯颱風時發生大規模崩塌,目前仍有部分住戶住在危險範圍內

2003年無人載具空拍部落北側高陡邊坡。(圖片來源/成大防災中心)

第二、隘寮南溪在部落上游100公尺處有一處河彎河道聚縮(下圖),每逢豪雨時必產生壅水現象,水位最高可溢過堤防流入部落

2003年 隘寮南溪在部落上游河寬變窄,不利排水,但此時聚落與河道高差仍有約20m(圖片來源/成大防災中心)

第三、隘寮南溪在部落下游,目前建涼亭處有一塊巨石向河道伸出,造成河道於該處又再緊縮(下圖),與第二點處同時造成好茶村民的安全與精神威脅

2003年 隘寮南溪在部落下游有巨石突出,造成河寬更窄,但此時聚落與河道高差仍有約20m。(圖片來源/成大防災中心)

2005年海棠颱風(7/17~7/20),霧台、瑪家地區降下超過1,800mm的超大豪雨,在隘寮南溪大水沖毀一河階旁空屋。下圖為海棠颱風後,新好茶村的遠景,紅色三角形旁即為好茶教會。由照片初估,此時河階與河床高差僅剩約10m,亦即26年間,河床高度已上昇20m,造成河道通洪斷面不足,並導致隘寮南溪大水沖毀河階旁之空屋。

2005年7月海棠颱風過後,新好茶村全景。(圖片來源/陳再輝,莫拉克新聞網)

至於為何河床會淤高這麼多,也許可以由2006年的福衛影像即可一窺全貌(下圖)。對照第一張圖及此圖,明顯發現新好茶村上游有一處超大崩塌地,大量的土石造成河道明顯地淤高且變寬。

2006年福衛影像。(圖片來源/水土保持局多尺度土砂災害空間資訊系統)

2006年碧利斯颱風,霧台、瑪家地區降下超過1,300mm的超大豪雨,又再次沖斷對外連絡的好茶橋。

2007年0809豪雨(聖帕颱風外圍環流,8/8~8/15),霧台、瑪家地區降下超過1,500mm的超大豪雨,下兩張圖可見造成好茶國小後方坡面及好茶教會旁坡面崩塌,全村近1/4房舍遭土石入侵,屏縣DF013土石流潛勢溪流亦再次暴發土石流,造成聯外道路中斷。同時,隘寮南溪上游崩塌造成之土砂再次下移,造成河床高度已經與河階地同高,隘寮南溪的溪水隨時會漫流至聚落。所幸,這次災害所有人均順利疏散,並無人員傷亡,但因新好茶村之安全堪虞,全村於災後即安置於隘寮營區。

2007年0809豪雨災後無人載具空拍。(圖片來源/成大防災中心)

2007年0809豪雨災後無人載具空拍。(圖片來源/水土保持局歷年土砂災害照片平台)

 

2007年0809豪雨屏縣DF013土石流潛勢溪流再次暴發土石流,造成聯外道路中斷(攝影/陳振宇)

2007年0809豪雨後隘寮南溪河床高度已經與河階地同高。紅圈處之房屋即為圖8之同棟房舍(攝影/陳振宇)

 

2009年莫拉克颱風,此處再次降下高達1,900mm之超大豪雨,新好茶村完全掩埋在隘寮南溪的土石堆下,眼前只剩下原來高於聚落位置10m的好茶教會。亦即自1979年新好茶村遷於此後,30年間,隘寮南溪的河床至少已上昇40m,劇烈的地形變化,似乎印證了新好茶這塊地的魯凱地名,意思是「大水會回來的地方」。

2010年福衛影像新好茶村已盡遭沖毀及掩埋。(圖片來源/水土保持局多尺度土砂災害空間資訊系統)

 

2009年 莫拉克颱風後,新好茶村僅餘原聚落最高處之建物——好茶教會(圖片來源/水土保持局歷年土砂災害照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