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81 頁
種菜也可以申請,防猴補助提高至4萬5千元
農委會107年度「補助地方政府輔導農民辦理防治臺灣獼猴危害農作示範計畫」,已經開始接受申請。今年度最高補助額度由新臺幣4萬元提高至4萬5千元,並放寛申請條件,除了果樹,栽種蔬菜、豆類及薯類作物,也可以申請。
【文化鱻事】鰆魚們各有各的好,毋須「魚假魚威」
馬加鰆屬或是裸鰆屬,都有一個「鰆」字,這字是日本人命名的,意指春天洄游到來、捕獲的魚。我們常聽到的土魠魚,屬於前者;石喬則屬於後者
行動支付也可以直接跟小農買,年節採買不必帶現金人擠人
2月4日是農民節,適逢二十四節氣的立春,農委會今天在臺北希望廣場舉辦「Live House」線上直播拍賣年節農產品,主委林聰賢除了帶頭與農友推出年菜好禮6連標,全部1元起標
【主婦買菜學堂】「著時」葉菜鮮綠最好買
臺灣冬季是蔬菜類盛產時期,大家都知道當季的蔬菜最美味,其中以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青花菜、小白菜、白蘿蔔、芥菜、結球白菜等最為「著時」
辦年貨注意「補貨日期」,臺北市年貨大街食品標示規定新上路
農曆新年將近,民眾常上年貨大街購買各種散裝零嘴,但散裝食品拆封後曝曬在陽光、水氣下,保存時間可能縮短,今年臺北市衛生局依據《臺北市食品安全自治條例》公告,要求臺北市年貨大街8大商圈的攤商販售散裝食品,除了標示品名、原產地,另外要加標「補貨日期」
緩解農業缺工,農委會擴大招募技術服務團
農業缺工問題嚴重,農委會祭出多項措施,近日與勞動部討論是否可在特定縣市試辦,開放外籍移工假日到農田打工,並擴大招募農業技術團,研發小型機械,另鎖定東南亞1,800名僑生,媒合他們假日到農場打工
【飽讀好書】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
近十年來,政府已公告的農地土壤汙染控制場址,累計面積達一千多公頃,各地農業區之間,有十幾萬家工廠混雜其中,灌排水渠也共用,全臺灣人民長期處於糧食生產環境安全的風險中。
你知道食品高溫加熱暗藏的危機嗎?認識丙烯醯胺(上)
本期ILSI Taiwan專欄邀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葉安義特聘教授撰文,從丙烯醯胺的毒性與其暴露風險談起,探討影響丙烯醯胺於食品中含量高低的三大因素與形成機制,並以國內調查資料為依據,整理出丙烯醯胺含量較高的食品類別,對於高丙烯醯胺含量的食品類別,消費者應如何看待?
真正搞懂「微生物肥料」,才能對症下藥
政府近來致力推廣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推出了國產微生物肥料每公頃最高補助 5,000元的措施,期望減少化學農藥及肥料的使用。
營養午餐推4章一Q,溯源真實性待確立
2016年8月,行政院與教育部及農委會共同推動學校午餐優先選用國產可追溯性食材政策,簡稱「四章一Q」,目前有22個縣市陸續加入,但負責採購的業者和學校人員發現市面上的QR code良莠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