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63 頁
【飽讀好書】《寫給每個人的基本收入讀本》
基本收入在近年愈來愈受關注,我們都漸漸體認到當前的經濟與社會政策,已導致貧富不均與不公不義的情況嚴重惡化,人人都有可能面臨不穩定且缺乏保障的勞動條件、缺乏職業認同、實質薪資降低…本書預設讀者為沒有相關知識背景,但對於基本收入感到好奇的一般大眾,希望讓讀者明瞭,這個議題與自身未來息息相關。
南海煙硝下,亟待保育的太平島生態資源!全球首部南沙生態紀錄片出爐
綠蠵龜緩慢從海中爬上岸、挖洞、奮力產卵,又努力回到海中繼續生活,一隻小綠蠵龜移動著剛破殼沒多久的身驅,努力爬向遠方的大海。資深海洋攝影師郭道仁先生一手錄製、編輯製作18分鐘的紀錄片「南疆太平之舞─徜徉南沙海洋生態樂章」,特別選在世界地球日的今天,在臺北松菸文創的誠品電影院舉辦首映,讓民眾了解太平島海域的生態環境。
民航局限制農用無人機使用範圍,農委會擬增訂管理法規解套
近年越來越多農民使用無人機噴農藥、施肥,但民航局近日通過《民用航空法》,規定重量達250公克及政府機關(構)、學校或法人擁有的遙控無人機皆需註冊登記、遵守飛行規範,且無人機不得在未經申請狀況下,從空中投擲或噴灑任何物件,最快1年後法規上路,農民使用無人機噴農藥、肥料、生物防治將受到限制,農委會預計今年研議出農用無人機管理法規,保障所有農民的使用空間。
防止葡萄受「晚腐病」、「露菌病」影響,臺中場建議提早套袋、加強預防工作
近日天候漸暖、日夜溫差大,梅雨季又即將到來,對於種植葡萄的農民來說,需多加注意「晚腐病」及「露菌病」的發生及蔓延。對此,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臺中場)特別呼籲農民可於開花後1個月內提早套袋防治晚腐病,並且做好露菌病的預防工作,即可維持穩定的產量與品質。
百香果產期提前!高雄場今舉辦觀摩會,展現研發成果
為展現高屏地區冬季栽培百香果提早產期的優勢,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於今(20)日上午特別舉辦了「高屏地區百香果栽培觀摩會」,會中不僅強調網室栽培要點及關鍵病蟲害管理技術,更同步規劃了果園觀摩,參加活動的農友及與會來賓多達280人,現場討論更是熱烈不已。
農業職災修法保障農民跨大步,基礎傷病資料分析更是挑戰
這項劃時代的研究17日在臺大公衛學院召開第一次專家顧問委員會議。尚在資料搜集階段的研究規劃初步出爐,發現農業人口與傷病數據長期欠缺統合,光是農民數量,依照主計處、勞動部、農委會等單位統計就有多組數字,最多差到80萬人。另外,臺灣整體傷病發生率也遠低於國外統計結果,執行細節在會議上引起熱烈討論。
如何流汗而不血汗?漁業署將致力保障外籍漁工權益朝符合勞基法邁進
這幾年臺灣外籍漁工人權問題在國內外受到關注,國內捕撈漁業聘請外籍漁工分為境內聘僱及境外聘僱,前者多從事沿近海漁業,後者則是以遠洋漁業為主。由於聘請程序差異,直接影響勞動主管機關及勞動法規的保障,現階段境外聘僱的外籍漁工勞動權益尚無法受到國內《勞動基準法》保障。
禽流感高風險源,嘉義縣查獲3起違法私宰場
嘉義縣「違法屠宰聯合查緝小組」日前在大林鎮、溪口鄉陸續查獲2起雞隻違法私宰案件,今天凌晨4點又在太保市查到1起,3場合計查獲的雞隻屠體有154隻,其中大林鎮的違法私宰場還驗出禽流感,地方防治所正循線調查雞隻來源,若查獲出來源養殖場,將可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最高開罰100萬元。
《Young農通訊》調查:高職農校產學落差嚴重?如何解?
專為全國高職農校學生採訪編輯的農業刊物《Young農通訊》,去年9月對全國32所高職農校(含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進行「從農意願調查」,回收1803份有效問卷。這份關於高職農校產學落差的內容調查近日對外發佈,其中指出,有29.4%農校學生認為學校教學內容跟農產業實務有嚴重落差,且年級愈高認為嚴重落差的比例愈高,從高一學生的13.1%,一路上升到高二學生的26.7%及高三學生的41.8%。
農委會高雄場召開創新技術發表會 展示「生物炭發電」
循環農業被視是政府最重要的農業政策之一,其中「生物炭發電」技術更是創新做法。為此,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高雄場)特別於4月17日召開「循環農業之生物炭發電系統示範觀摩會」,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也偕同相關主管到場出席。林聰賢指出,「生物炭發電系統」可將木質材料農業廢棄物透過科技汽化裂解方法,不但解決環保問題,同時產生綠能及農業可利用的副產品,值得大力推動,也是推動循環農業的重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