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placeholder-light

如何流汗而不血汗?漁業署將致力保障外籍漁工權益朝符合勞基法邁進

這幾年臺灣外籍漁工人權問題在國內外受到關注,國內捕撈漁業聘請外籍漁工分為境內聘僱及境外聘僱,前者多從事沿近海漁業,後者則是以遠洋漁業為主。由於聘請程序差異,直接影響勞動主管機關及勞動法規的保障,現階段境外聘僱的外籍漁工勞動權益尚無法受到國內《勞動基準法》保障。

placeholder-light

禽流感高風險源,嘉義縣查獲3起違法私宰場

嘉義縣「違法屠宰聯合查緝小組」日前在大林鎮、溪口鄉陸續查獲2起雞隻違法私宰案件,今天凌晨4點又在太保市查到1起,3場合計查獲的雞隻屠體有154隻,其中大林鎮的違法私宰場還驗出禽流感,地方防治所正循線調查雞隻來源,若查獲出來源養殖場,將可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最高開罰100萬元。

placeholder-light

《Young農通訊》調查:高職農校產學落差嚴重?如何解?

專為全國高職農校學生採訪編輯的農業刊物《Young農通訊》,去年9月對全國32所高職農校(含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進行「從農意願調查」,回收1803份有效問卷。這份關於高職農校產學落差的內容調查近日對外發佈,其中指出,有29.4%農校學生認為學校教學內容跟農產業實務有嚴重落差,且年級愈高認為嚴重落差的比例愈高,從高一學生的13.1%,一路上升到高二學生的26.7%及高三學生的41.8%。

placeholder-light

農委會高雄場召開創新技術發表會 展示「生物炭發電」

循環農業被視是政府最重要的農業政策之一,其中「生物炭發電」技術更是創新做法。為此,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高雄場)特別於4月17日召開「循環農業之生物炭發電系統示範觀摩會」,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也偕同相關主管到場出席。林聰賢指出,「生物炭發電系統」可將木質材料農業廢棄物透過科技汽化裂解方法,不但解決環保問題,同時產生綠能及農業可利用的副產品,值得大力推動,也是推動循環農業的重要利器。

placeholder-light

【女力】三代女力共同經營,群策群力打造優質糧倉

有句話說「一間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但臺南市後壁區有間米廠卻是橫跨三代好幾個女人共同經營出來的,它就是當年幫崑濱伯碾製臺農71號冠軍米,2017年又以「禾雁米」拿下「精饌米獎」臺灣好米組冠軍的芳榮米廠。1926年由張大存創立,傳承至今已屆第四代,除了後來新建的乾燥設備需要腹地較廣,又在村莊他處另闢工廠外,原先的碾米設備依舊在張家三合院旁不停運作。

placeholder-light

【花草小學堂】四季裡的小花:紫花酢漿草,草地的拔河武士

四月微風吹來,不冷不熱的天氣絕對是出外踏青的好時機。春天裡野花,色彩繽紛,花朵小巧可愛,一掃冬季枯黃的景色,為大地換上花衣裳,走在路上經過綠草地隨處充滿驚喜,3~4種以上的野花同時開放色彩清新的花朵,鮮黃亮麗的蒲公英、黃鵪菜;討喜粉紫色的通泉草、紫花酢漿草;可愛小白花的鱧腸、鵝兒腸,全都熱情地在草地上綻放著,把綠地妝點得多采多姿。

placeholder-light

政府把關種子品質,臺灣為全球第22名種子出口國

種子具有體積小、耐運儲及產值高等特性,國際貿易需求頻繁,國際種子聯盟預估2020年全球種子貿易總額將達920.4億美元。種子需求反應地區農業規模及成長型態,為達國際貿易標準,10年前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下稱種苗場)設立全國唯一經TAF(全國認證基金會)認證的檢測實驗室,及ISTA(國際種子檢查協會)認證實驗室,進行GMO檢測、國內良種檢查等工作。

placeholder-light

種豬產業走過一甲子, 如何東山再起?

臺灣種豬產業發展長達60年以上,從政府主導養豬產業到民間種豬場出現,從進口種豬到國外買家慕名而來臺灣買種豬,這一路走來的艱辛並非常人所能體會。本文從全臺灣第一家外銷種豬的福昌豬場,來看臺灣種豬出口的歷史與未來展望。

placeholder-light

【綠主張】粘巴達假日學校—運用五感學習生活,復育田野快樂童年

位於竹北溝貝農地的粘巴達假日學校,佔地1,300坪,沒有圍牆,中央保留類似傳統三合院「埕」的設計,環繞著苦楝樹、茅草屋、高腳樹屋、沙地、磚造火炕、環保廁所、茅草迷宮、小池塘等自然素材搭建的空間,孩子們往來穿梭,或盪鞦韆、或攀梯爬高、或草堆開戰、或發呆閒晃,自由自在地做想做的事。

placeholder-light

【飽讀好書】《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

在日本各地經營、投資地方創生事業。致力於將企業理論落實於地方再生的木下齊,以第一線經驗證實地方的活路在於獲利的事業,而非依賴補助金,本書他從事業項目、資產、人、金流、組織五大面向,整理日本公家與民間地方創生的現場作法、問題結構,以及具體對策。日本地方活化的失敗模式如他山之石,值得台灣借鏡,能在地方上創造經濟的,不是政府,而是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