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葡萄受「晚腐病」、「露菌病」影響,臺中場建議提早套袋、加強預防工作

近日天候漸暖、日夜溫差大,梅雨季又即將到來,對於種植葡萄的農民來說,需多加注意「晚腐病」及「露菌病」的發生及蔓延。對此,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臺中場)特別呼籲農民可於開花後1個月內提早套袋防治晚腐病,並且做好露菌病的預防工作,即可維持穩定的產量與品質。

針對於晚腐病的危害,臺中場早在2017年即於各葡萄區示範使用得克利藥劑、同時提前進行套袋處理,實驗結果發現葡萄罹病率低於1%,幾乎不發病;對比於多數農友一貫採取的開花後2個月套袋,果實罹患晚腐病機率則高達30%以上。

臺中場助理研究員許晴情表示,只要掌握兩大黃金技巧,即可做好葡萄晚腐病的管理。第一是,在開花後30天內就得套袋,且越早套袋越好。其次,在套袋前,藥劑的噴灑必須確實並均勻噴濕果串。如此一來,幾乎不會有晚腐病的問題產生,且僅需施用1次藥劑,更能大大減低葡萄農擔心「無通收」的心理壓力。

臺中場建議,提早套袋並使用防治藥劑,可防止葡萄染上露菌病(如左圖)及晚腐病(如右圖)。

臺中場研究人員也指出,葡萄晚腐病有潛伏感染的特性,直到果實轉色成熟時病徵才出現,此時進行防治則效果有限,且徒增農藥成本及殘留過量風險,更嚴重的話,還會影響農民收益。

除此之外,近期也傳出彰化大村、埔心及溪湖葡萄產區已零星出現葡萄感染露菌病。臺中場也提到,葡萄露菌病為真菌類感染的病害,會危害到葡萄葉片、花穗、果梗或幼果,被害葉片正面初呈淡黃色油狀斑點,在高濕環境下快速擴展,多數病斑連接形成不規則、淡褐色、四周變黃的病斑。而在清晨或雨天裡,更會加速病害傳播,進而影響產量和品質。臺中場則建議,農民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登記防治藥劑如達滅芬、凡殺克絕、亞托敏、鋅錳滅達樂等藥劑來進行防治,及早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以減少露菌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