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高雄場召開創新技術發表會 展示「生物炭發電」

循環農業被視是政府最重要的農業政策之一,其中「生物炭發電」技術更是創新做法。為此,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高雄場)特別於4月17日召開「循環農業之生物炭發電系統示範觀摩會」,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也偕同相關主管到場出席。林聰賢指出,「生物炭發電系統」可將木質材料農業廢棄物透過科技汽化裂解方法,不但解決環保問題,同時產生綠能及農業可利用的副產品,值得大力推動,也是推動循環農業的重要利器。

枝條粉碎後的原料。

林聰賢也進一步強調,國家農業政策聚焦於環境永續,而現代的農業是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共構的產業。本會高雄場轄區是重要熱帶果樹產地,以往修剪下來的枝條及風災後的風倒木、漂流木,常成為農業的廢棄物,其去化及露天燃燒問題,常讓地方政府頭痛。透過開發生物炭發電,不但可發展綠能,也可讓環保單位參考。

他也提到,農委會後續將與環保署、經濟部達到跨部會合作,經由上、中、下游的整合,讓農業廢棄物從前端處理、到熱裂解汽化發電及生物炭等農業可利用資材產出,每個階段都有利益,以落實循環農業,達成最後一哩路。並做為呼應國際千分之四倡議,實踐全球減炭的積極作為,並發展、應用生物炭做為土壤改良劑,成為土壤固碳的最佳典範。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左)巡視生物炭產物。

高雄場則表示,生物炭發電所採用的原料是來自於農業廢棄之木質材料,每小時可處理150公斤原料,經由汽化裂解後可發出的電量約可供應100戶家庭1小時用電,同時還可產出農業可利用生物炭15公斤,及木醋液1.5公升,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黃金。估計設備總經費約500萬元,若以售電、生物炭與木醋液等產值粗估,約3年即可回本。

本次觀摩會共吸引了超過260人參與。農委會推估,生物炭發電系統若能廣設於農業廢棄物堆置場所,即可處理路樹或果樹殘枝,一般天然災害過後的風倒木、漂流木也同樣可快速處理。未來,也期望能將此系統設備推廣至新南向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