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59 頁
農委會開放徵選「農業青年大使」,預計8月出訪東南亞
整體「2018年農業青年大使『新南向』交流計畫」,目前已開放網路報名。凡是18~40歲、具有農林漁牧專長的青年,或是全國大專院校農林漁牧相關科系在校學生皆可報名參加,活動網址可參考:http://agamb.mofa.gov.tw。
有機促進立法前,板橋果菜市場如何促進有機農民理解拍賣制度?
他強調,有機和拍賣本是兩件事,當這兩件事放在一起,板橋果菜批發市場做不少努力,希望未來有機農民不管是因為生產過剩供菜給市場,還是願意將拍賣當成通路經營,市場都很願意做推廣的後盾。
從29億張電子發票撈蛛絲馬跡,農業大數據平台如何反映產銷脈動?
農委會表示,利用資料科學方法發展大數據分析工具,已經建立甘藍、香蕉等15項農產品消費市場趨勢零售價格估計模型,也應用歷史資料建立的預測模型,模擬不同颱風路徑、強度、雨量對於菜價影響,將有助事先掌握價格波動。最後藉由分析網路輿情民眾關注的聲量、情緒,掌握農業關鍵事件輿論發展脈絡與政策傳播成效,可作為施政決策參考,以拉近與民眾距離。
讓日本人愛不釋手的臺灣桂竹,如何打造出名揚中美洲的臺灣竹藝?
常看日本漫畫或電影的人對劍道一定不陌生,劍道是日本傳統文化,但鮮少人知道,許多日本竹劍來自臺灣,自1960年代末期竹劍製作技術傳進國內後,臺灣優良的桂竹品質和精湛手藝,技壓中國和東南亞低廉成本和原料,至今仍是日本人第一指定品牌,背後最大功臣是南投縣竹山鎮的老師傅,這個曾經有七成人口以竹為生的山城,不僅是日本竹劍搖籃,也是臺灣竹產業故鄉。
龍鬚菜正值夏季盛產期,花蓮場籲適度給水防黃化
龍鬚菜(佛手瓜嫩芽)是花蓮縣吉安鄉的重要蔬菜之一,目前正值盛產期,生長快速、品質佳且味美可口。隨著立夏已過,溫度持續升高、日照時數增長、多日不雨、土壤乾燥、土溫增高,龍鬚菜根系將會受害,導致生長、吸收變差,並快速衰敗,不利於龍鬚菜生長。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花蓮場)即提醒農友,需及早加強龍鬚菜的給水、遮光,以及軟體動物防治,讓植株得以正常生長。
【飽讀好書】《別讓地球碳氣:從一根香蕉學會減碳生活》
這是一本科普書,也是綠色生活指南。氣候變遷已深切影響了人類生活,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為、所接觸的食物、物品,皆與碳足跡息息相關,我們可以優先選購有進行碳排放計算的產品,並對產品生命週期的溫室氣體排放有更多的瞭解。
找回失傳的再傳下去!世界金牌「埔桃酒」盼鼓勵釀酒葡萄復耕
1996年以前,全臺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如金香、黑后等品種)曾達3,128公頃,產區集中在臺中彰化兩地,20年後,2016年全臺統計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只有144.46公頃,剩不到全盛時期的5%。
【地方心聲】如何擺脫菜金菜土?斗南農會張耀裕:產銷談社會主義前,先落實資訊化管理再說
今年從過年後氣候溫暖與北農休市導致短期葉菜類爆量,到三、四月接連出現蒜頭與洋蔥量多價跌,農產品供需時常免不了菜土菜金的挑戰。該如何解決?長期身處臺灣最大蔬菜產地雲林縣的斗南鎮農會供銷部主任張耀裕,有來自基層的第一手經驗與觀察。
「2018臺灣瓜果暨雜糧嘉年華」5月5日熱鬧登場
為了提倡在地、當令的瓜果產品,提升農產價值並帶動買氣,由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農糧署南區分署、水保局臺南分局與臺灣種苗改進協會共同主辦的「2018臺灣瓜果暨雜糧嘉年華」,即將於5月5日(六)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登場。屆時,活動將進行瓜果雕刻、雜糧料理競賽,現場民眾可品嘗瓜果與雜糧產品、欣賞果雕與料理藝術創作,一同體驗初夏賞瓜的趣味樂遊。
臺東場推出翼豆新品種「臺東1號」,口感鮮脆、產季延長頗具商品優勢
為促進臺東原民的蔬菜產業發展,農委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臺東場)推出了莢形優良的翼豆新品種,經專家學者審查後,正式取名為「臺東1號」。由於此品種嫩莢翠綠無莢斑,料理後色澤鮮綠,口感鮮脆,不易褪色或褐化,估計將頗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