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59 頁
【從果菜市場看產銷困境】專題報導
今年開春以來,臺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不平靜。因年節前後氣溫冷熱不定,中南部不少短期葉菜類兩產期撞在一起,再加上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因應元宵節和天公生連休三天(分別是2月24日至26日及3月5日至7日),爆量蔬果碰上連續休市,量多價跌,引發農民怨聲載道,批發市場休市與否頓時成為社會焦點。
中華民國農會辦理「食農體驗活動」,總幹事張永成:引領民眾「吃當地、吃當季」
站在農會的角度,我們非常歡迎年輕人加入農業行列。如果想要從農的年輕人在耕作技術或銷售方面有任何問題,農會都會不遺餘力地協助,包括豐年社在推動「高職農校策略聯盟」有需要地方農會配合之處,也可以跟地方農會聯繫,由推廣部門來做為農民與學校之間的橋樑。
【話有機】食農必修課:讓環境變好、社會變幸福的消費者利他學
回頭看,有機農業是尊重自然和保護生態的農業系統,而有機食物的存在意義就是一種關懷、照護的演釋,而非無毒、不信任感的無限擴張。倘若我們有幸弭平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斷裂、找回人與土地、人與萬物生命之間的情感,人們看待食物的眼光將不滯抑於基礎需求與直覺偏見,而是重視在農食系統中營造一份長久及和諧永續的關係。食物作為連接的人與大自然的橋樑,傾吐著自然與人文交織而成的故事面貌。每消費一份食品或農產品,就是支持背後的價值觀與行為,我們將透過理解系統串起斷裂,將去私有的「利他」與「共善(Common Good)」化作意識和作為,讓環境變更好、人更接近真實的幸福與快樂一些。
中秋節北農改休兩天,北市市場處:未來避免連休三
至於經此中秋決議後,未來漁畜產和果菜批發市場的休市規劃是否走向脫鉤?高振翔說,仍待七月開會討論明年度休市規劃時再進一步研議,不過「我們會盡力協調,像今天就沒有動用到表決,未來休市規劃也盡量以共識決為主,因為動用表決只會造成對立跟傷害,容易有爭議,像過去要邀齊全17個產銷單位開會已很困難,若有單位無法出席沒投到票,會有不公平的問題。
【專訪林聰賢】下鄉次數破紀錄的主委,要協助農委會施政更接地氣
至於在土地取得上,未來我們除了透過農會的農地銀行跟農糧署的營管中心,幫忙做農地輔導外,也會透過專案農貸以最低利息補貼,讓青農覺得從事農業的條件優渥,留在農村發展是有希望的。
免憂「辛」!本土開發戴奧辛生物快篩技術,只需傳統檢驗方法一半價格
趙浩然表示,目前建置Ad-DR bioassay技術設備只需花費約200萬元,適合用於大量篩檢工作,推廣至東南亞國家很有競爭力。
農委會開放徵選「農業青年大使」,預計8月出訪東南亞
整體「2018年農業青年大使『新南向』交流計畫」,目前已開放網路報名。凡是18~40歲、具有農林漁牧專長的青年,或是全國大專院校農林漁牧相關科系在校學生皆可報名參加,活動網址可參考:http://agamb.mofa.gov.tw。
有機促進立法前,板橋果菜市場如何促進有機農民理解拍賣制度?
他強調,有機和拍賣本是兩件事,當這兩件事放在一起,板橋果菜批發市場做不少努力,希望未來有機農民不管是因為生產過剩供菜給市場,還是願意將拍賣當成通路經營,市場都很願意做推廣的後盾。
從29億張電子發票撈蛛絲馬跡,農業大數據平台如何反映產銷脈動?
農委會表示,利用資料科學方法發展大數據分析工具,已經建立甘藍、香蕉等15項農產品消費市場趨勢零售價格估計模型,也應用歷史資料建立的預測模型,模擬不同颱風路徑、強度、雨量對於菜價影響,將有助事先掌握價格波動。最後藉由分析網路輿情民眾關注的聲量、情緒,掌握農業關鍵事件輿論發展脈絡與政策傳播成效,可作為施政決策參考,以拉近與民眾距離。
讓日本人愛不釋手的臺灣桂竹,如何打造出名揚中美洲的臺灣竹藝?
常看日本漫畫或電影的人對劍道一定不陌生,劍道是日本傳統文化,但鮮少人知道,許多日本竹劍來自臺灣,自1960年代末期竹劍製作技術傳進國內後,臺灣優良的桂竹品質和精湛手藝,技壓中國和東南亞低廉成本和原料,至今仍是日本人第一指定品牌,背後最大功臣是南投縣竹山鎮的老師傅,這個曾經有七成人口以竹為生的山城,不僅是日本竹劍搖籃,也是臺灣竹產業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