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面對農業勞動力需求,青農們如何與農委會合作發展代耕服務?

不過劉松杰指出,每個人的專業技能有所差異,因此換工的人力投入大多侷限在一般農務工作,或是雜物工作等,南投地區的茶葉類換工比較有機會,除了有一半青農種植茶葉,也有很多老農種茶,跨鄉鎮區域的換工,較能協助到專業農務工作。

這位地方公務員的努力超越藍綠,農民職災保險可望五月底修法通過

「我們不會停止努力。」他表示,正與國衛院合作分析農民職業病資料,希望未來職災保險納入職業病;他也建議中央,現在許多勞工退休後從農,應該也要給予保障,投保費率可增加、自願性加保,讓從農的人都能獲得保障。

超酷新寵物 黑旋風蠶寶寶閃亮登場

苗栗場呂秀英場長表示,為響應農委會推動農村再生與農村休閒活動,將推廣生態休閒農場飼養「黑旋風」,預計這股風潮可激起民眾養蠶的興趣,成為吸引遊客的觀光新亮點。透過親子同遊近距離觀察家蠶的生態,農場同時可延伸出多種親子DIY活動,例如蠶繭花創作、抽蠶絲及蠶絲蛋白DIY手工皂等,塑造出具蠶桑文化特色之農村社區。未來苗栗場可提供「黑旋風」蠶卵給休閒農場及蠶農飼養,增加家蠶多元的利用,期望擴大市場需求、提高蠶農收入,進而活化蠶業,並創造繽紛充滿童趣的富麗農村。

借助研究中心農機研發,日本果樹栽培借力使力

透過日本重要農機研發機構的成果展現,可感受到多項技術值得國內借鏡改良,其中果園噴藥車為果園普遍使用噴藥防治機械,臺灣可學習其相關改良之處,以提升國內噴藥車性能。果樹高空作業車及人身輔助器具,亦可參考運用於果園栽培,以因應從農人口老化並提升效率。此外,也發現日本果園常架設防風網、防鳥網或棚架結構,其架設均有模組化之連結零件可供選擇,僅需簡單工具即可搭建,臺灣亦可發展設施模組化相關連結零件,以供農友自行組合。臺灣農業與日本面臨同樣(包括勞動力不足、從農人口老化、生產成本高等)困境,也許可參考日本現成經驗與發展模式,加強農業機械研發,以有效解決國內農業人力老化及缺工等問題。

【從果菜市場看產銷困境】專題報導

今年開春以來,臺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不平靜。因年節前後氣溫冷熱不定,中南部不少短期葉菜類兩產期撞在一起,再加上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因應元宵節和天公生連休三天(分別是2月24日至26日及3月5日至7日),爆量蔬果碰上連續休市,量多價跌,引發農民怨聲載道,批發市場休市與否頓時成為社會焦點。

中華民國農會辦理「食農體驗活動」,總幹事張永成:引領民眾「吃當地、吃當季」

站在農會的角度,我們非常歡迎年輕人加入農業行列。如果想要從農的年輕人在耕作技術或銷售方面有任何問題,農會都會不遺餘力地協助,包括豐年社在推動「高職農校策略聯盟」有需要地方農會配合之處,也可以跟地方農會聯繫,由推廣部門來做為農民與學校之間的橋樑。

【話有機】食農必修課:讓環境變好、社會變幸福的消費者利他學

回頭看,有機農業是尊重自然和保護生態的農業系統,而有機食物的存在意義就是一種關懷、照護的演釋,而非無毒、不信任感的無限擴張。倘若我們有幸弭平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斷裂、找回人與土地、人與萬物生命之間的情感,人們看待食物的眼光將不滯抑於基礎需求與直覺偏見,而是重視在農食系統中營造一份長久及和諧永續的關係。食物作為連接的人與大自然的橋樑,傾吐著自然與人文交織而成的故事面貌。每消費一份食品或農產品,就是支持背後的價值觀與行為,我們將透過理解系統串起斷裂,將去私有的「利他」與「共善(Common Good)」化作意識和作為,讓環境變更好、人更接近真實的幸福與快樂一些。

中秋節北農改休兩天,北市市場處:未來避免連休三

至於經此中秋決議後,未來漁畜產和果菜批發市場的休市規劃是否走向脫鉤?高振翔說,仍待七月開會討論明年度休市規劃時再進一步研議,不過「我們會盡力協調,像今天就沒有動用到表決,未來休市規劃也盡量以共識決為主,因為動用表決只會造成對立跟傷害,容易有爭議,像過去要邀齊全17個產銷單位開會已很困難,若有單位無法出席沒投到票,會有不公平的問題。

【專訪林聰賢】下鄉次數破紀錄的主委,要協助農委會施政更接地氣

至於在土地取得上,未來我們除了透過農會的農地銀行跟農糧署的營管中心,幫忙做農地輔導外,也會透過專案農貸以最低利息補貼,讓青農覺得從事農業的條件優渥,留在農村發展是有希望的。

免憂「辛」!本土開發戴奧辛生物快篩技術,只需傳統檢驗方法一半價格

趙浩然表示,目前建置Ad-DR bioassay技術設備只需花費約200萬元,適合用於大量篩檢工作,推廣至東南亞國家很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