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都會園藝服務業市場有前景,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從高職農校扎根找人才

誰說只有農家子弟才能從事農業?誰說都會區的農校學生只會拚讀書升學?這個暑假即有雙北地區高職農校園藝科兩位畢業生投入職場獲得約僱聘用,他們的工作態度表現與專業技能不但獲得聘用單位肯定,年輕人的創意構想也常讓「大人們」眼睛一亮,為組織單位帶入新的活力。

缺工荒下導入智慧管理,臺灣茶產業能否脫胎換骨?

國內每年可生產1.3萬公噸的茶葉,不過產量不足以供應市場需求,得再從國外進口3萬公噸的茶葉,再加上近年茶產業面臨缺工、氣候、小規模生產等問題,讓整個產業備受挑戰。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茶改場)去年開始將智慧農業導入茶產業,開發茶葉產期預估模式,收集茶葉生長資訊及監測氣候以預估產期,有助於農民安排採收及加工時間,解決缺工問題,另外也建置自動滴灌及液肥系統,可省水達50%並能省工及精準施肥。

小胡瓜「夏青」、「夏植」具有耐熱、早花優勢,適合夏秋兩季栽種

隨著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加劇,在這日益暖化環境下,夏季小胡瓜面臨到高溫的生產限制,進一步影響到了生長品質。一般而言,小胡瓜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當生長環境的溫度高於35℃便會造成生理失調,影響雌雄花的著生及果實形狀和品質,像是果柄變長、橫徑變小、果長縮短、尖尾瓜、蜂腰瓜等畸形瓜比率增加,並且容易形成苦味瓜。對此,經歷了多年來的試驗及改良,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分別選育出適合於夏季栽種的品種「夏青」(高雄3號)以及「夏植」(高雄4號)。

placeholder-light

封島三年後開放,基隆嶼將營造為環境生態教育場域

基隆嶼過去以觀光聞名,春夏季有野百合盛開,垂直岩壁佈滿百合花盛景,秋季時,則有金花石蒜盛開,是基隆嶼最迷人的生態旅遊特色,曾創下單年度有7萬名遊客造訪,但因其地理位置易受風浪影響,接連颱風摧毀基隆嶼碼頭,基隆市政府考量安全因素決定封島整修。

【飽讀好書】《末日松茸:資本主義廢墟世界中的生活可能》

從香氣四溢的松茸採集及銷售這的故事,窺探當代人類生活景貌。松茸是一面透鏡,帶領讀者檢視當代環境歷史與全球商品生產供應。對讀者來說,也看到了一位研究者、作家如何從一個細小面向,掌握龐大主題並進而從中揭露全貌。

臺灣文旦上市!各地風味大不同,「柚」惑你365天

文旦在臺灣栽培歷史超過300年,因產期與中秋節重疊而成為最佳應景水果,農委會今(2)日在臺北希望廣場舉辦文旦行銷推廣活動,全臺各地文旦來報到,不僅有大名鼎鼎的麻豆文旦,還有蜂蜜香味的西湖文旦、口感Q彈的八里文旦等。現場還邀請專家分享挑選文旦三撇步,並展出柚香皂、柚子果醬、柚子蔘…等多種加工品,讓消費者一年四季都有柚子產品可享用。

國產材枝葉製作森林精油,創造森林與人雙贏

近年面對國產木材自給率不到1%、林木老化的議題,林務局喊出「國產材元年」,希望以正常疏伐等撫育方式,恢復森林健康,達到資源永續利用。疏伐下來的木頭除可供應市場,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進一步嘗試以柳杉、白千層、臺灣肖楠等其它樹木的枝葉萃取森林精油,還能做成擴香液或者香氛膏,適合發展獨具地方特色的產品,創造人與環境的共好。

破除災損謠言,麻豆嚴選雙認證文旦進軍北農

「小小貼紙、大大功夫。」總幹事孫慈敏在記者會開始前繞了果菜市場一圈,發現許多標榜麻豆正宗、老欉,他呼籲如果承銷人和消費者想買到真正的麻豆文旦,記得看貼紙驗明正身。產地團體標章除了限定果園一定要在麻豆,還要求甜度一定要到10度、參與研習會議,保證文旦的品質和安全。

「綠色黃金」山葵品種的另一選擇——綠梗山葵

目前確定綠梗山葵能在1,000-1,500公尺海拔種植,林試所也採集綠梗山葵種子,建立臺灣自供種子、發展種苗的相關技術,未來也將投入山葵葉鮮食開發。

【廚餘風險】非洲豬瘟傳染風險下,廚餘養豬如何兼顧防疫、環保與產業?

到底該如何拿捏產業、環保、防疫的平衡,林榮信認為,「產官學研要一起坐下來討論。」黑豬的確有特殊風味、解決環保問題,但非洲豬瘟也不是開玩笑的,1997年養豬業遭口蹄疫重創的教訓不遠,必須盡全力防堵疾病可能的傳播途徑。